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邝晓美 《今日海南》2019,(7):前插2-前插3
<正>产业是持续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2019年是国家重点贫困县临高县脱贫摘帽之年,为确保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临高县委县政府以"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决心和定力,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基地+农民技术培训基地+扶贫工场"产业扶贫"三位一体"模式,落地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特色产业项目,全力打造产业扶贫新亮点。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坚持龙头企业带动、优势产业拉动、合作社牵动、贫困户联动的思路,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党支部+贫困户+银行""5+"模式,形成利益  相似文献   

2.
易水 《创造》2017,(9):44-45
<正>产业是创造财富、支撑发展的源泉,是贫困户稳定增收、精准脱贫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几十年的扶贫实践证明:发展一个产业,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近年来,云南省把产业精准扶贫作为完成脱贫目标任务最重要的举措,围绕"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脱贫产业发展目标,立足特色抓基地、培育龙头拓市场、扶贫到户促增收,  相似文献   

3.
正产业园区是企业的聚集地,具有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天然优势。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过程中,产业园区要按照"引进大企业、建设大园区、带动大扶贫"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产业园区+企业+贫困户"的脱贫攻坚模式,多渠道、多途径攻克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难题。一、以土地流转助脱贫土地是农民最珍贵的资源,但由于贫困地区土地分散而不划算经营、土地承包者外出务工不能经营、劳动力进城经商不便经营、种田效益不高不想经营等原因,导致土地产出低、土地闲置搁荒等情况不断增加。产业园区的很多企业是涉农龙头企业,需  相似文献   

4.
<正>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头号工程,而产业脱贫是重中之重,产业不仅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只有产业真正发展起来,才能彻底拔掉穷根,实现脱贫致富。一年多来,我省创新产业扶贫机制,由省供销社和陕西供销集团牵头,采取"政府(扶贫)+供销社(供销集团)+金融(保险)+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方式,选择35家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开展了现代农业产业  相似文献   

5.
《今日海南》2019,(3):后插2-后插3
<正>产业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脱贫的必由之路。定安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头戏、主战场,立足贫困村的资源优势,紧紧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精准施策、靶向治疗,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模式,把资源优势潜力转变成发展能力,不断拓宽贫困群众致富门路。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万宁市将发展扶贫产业作为取得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保障,始终以细、精、准为点位,建立富有特色的产业帮扶模式,下足"锈花"功夫,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措施落地见效,化解了产业扶贫中的难题。2018年,万宁市完成脱贫2462户10058人,超额完成省下达10000人减贫任务和5个贫困村出列,探索出一条脱贫攻坚的独特路子。建立"合作社(企业)+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化解组织化程度不高难题。结合东山羊、槟榔加工、  相似文献   

7.
正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林西县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号民生工程,突出党建引领,创新脱贫模式,找到了一条党建促脱贫的新路径。一是推行"党建+产业"扶贫模式,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增添新动能。(1)创新党组织设置。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将能人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贫困户  相似文献   

8.
<正>邮储银行通过"银行+合作社+农户"的金融扶贫模式,发挥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扶贫;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发挥邮储银行网络、资金优势,因势利导、把脉开方,助力脱贫项目上马。"全村102户贫困户,96户实现脱贫,641户家庭,138户正完成阶段性旧房改造……"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和邮储银行海南省分行定点扶贫的支持,一幅脱贫攻坚的画卷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黎族村寨加章村徐  相似文献   

9.
正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根本。近年来,我省各地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积极谋划致富产业思路,大力实施富民产业项目,有力推动了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的"双增收"。与此同时,产业扶贫也存在一些难题不容忽视,如扶贫资金整合难、农户实施项目难、产业层次提升难等。2019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如何发挥产业扶贫支撑作用,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摆在各地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为此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产业扶贫中,以"第一书记"为标志的行政介入型组织创新、以"龙头企业"为标志的资本介入型组织创新和以"电商扶贫"为标志的电商介入型组织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组织创新模式最终大多落脚到农民合作社和村社组织的发展上。加强农业农村组织创新,需要推进实现从外部推动主导走向内源发展主导,方能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1.
<正>为加快推进乡镇特色种养产业发展,助力精准脱贫,陵水县委书记麦正华近日率队深入该县隆广镇广坡、丹录、新光村开展精准脱贫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走访了广坡村鼎坡养猪场合作社、丹录村文婕养猪场合作社、新光村集体庭院经济等地,详细了解了合作社的种养殖、运作管理、市场销售以及合作社与贫困户利益链接机制建设等情况,强调要突出产业扶贫,加快特色种养产业发展,增强脱贫的"造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0月,针对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产业扶贫产业不够大、带动力不够强、传统的分散养殖保障力不高、长远发展不稳定韵现状,屯昌县委、县政府结合全县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战略中适合贫困户发展的重点项目统筹设计,提出了"香鸡致富、黑猪保底"的产业发展方向,让贫困户进入全县的大产业链、参与全县的重点产业建设、进入全县发展的整体领域,真正实现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13.
<正>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2018年,琼海市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和重要保障抓紧抓实,坚持创新思路,持续用力发力,积极探索扶贫产业"多元"发展新模式,为实现贫困人口长久脱贫致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核心动力。以全域旅游实现多元增收。通过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  相似文献   

14.
正"造血式"产业扶贫是真正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本性途径之一。融水苗族自治县四荣乡江潭村是柳州市政协主席陈虹和市政协机关的扶贫联系点。自2016年3月以来,我们针对村里"山多水好田少"的自然条件,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公司+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贫困户"或者"公司+贫困户"等合作模式,努力做好"山、水、田"  相似文献   

15.
<正>贫困村产业如何发展?读了《当代广西》2017年第10期由熊千梅所写的《贫困村产业发展有绝招》一文,不但深受启发,而且也找到了答案。贫困村产业发展多离不开种养业,而种养业风险是很大的。因此,贫困村产业发展除采用"产业+扶贫"这个模式外,还可以通过"基地+合作社+产业+到户扶贫资金+政策性保险"的方式,重点对种养业在生  相似文献   

16.
《今日海南》2019,(7):后插2-后插3
<正>产业是经济的"发动机",产业是增收致富的"摇钱树",产业更是是精准扶贫的"铁抓手"。近年来,文昌市始终把产业扶贫摆在极其突出的位置来谋划、推动,力抓产业扶贫提质增效,实现全市5个贫困村特色产业项目全覆盖和贫困户产业组织化程度100%,建成2个农业产业扶贫基地和2个庭院经济示范村,建立10482个在库项目,切实做到全市"村村有脱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  相似文献   

17.
为改变扶贫单一的"输血"模式,提升"造血"功能,针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问题,宣恩县近些年来强力推进产业扶贫,不断完善产业扶贫服务体系,积极摸索多样化的产业扶贫方式,成效明显。但是,宣恩县产业扶贫仍存在着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本报告通过对各扶贫相关单位、企业、合作社、乡镇、村组进行走访,详细调查了宣恩县在产业扶贫中的发展模式和实施机制,评估产业扶贫产生的效果,分析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反思其中经验教训,进而提出政策建议,力争达到带动农民增收,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后扶贫时代",要想顺利啃下扶贫攻坚战中的硬骨头,解决剩余贫困人口情况的复杂性难题,各地需要集中力量,加强调研工作。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产业发展起来,让贫困户有持续"造血"的能力,有一个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前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由"脱贫"向"致富"飞跃,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相似文献   

19.
正甘肃省人大常委会领导调研岷县扶贫情况2018年8月7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玺玉对岷县产业扶贫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使用、管理、监督等工作进行调研。期间,先后深入梅川镇西坝村玉科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岷县方正草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寺沟镇绿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详细了解了牧草产业助推脱贫攻坚、龙头企业培育、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使用和管理等情况,对岷县城乡变化、脱贫攻坚,特别是依托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召开座谈会,听取岷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20.
<正>读了《当代广西》第10期刊登的《贫困村产业发展有绝招》,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感受颇深。笔者认为,贫困村实现脱贫,选准产业是关键。众所周知,产业是实现贫困群众可持续脱贫的重要依托,要坚决杜绝扶贫方式千篇一律的做法,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提高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