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静 《当代世界》2021,(11):43-47
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德美关系迅速回暖,逐步回归盟友"常态",成为跨大西洋合作重启的重要标志.德美关系的新变化反映出当前形势下两国对外战略的新考量,折射出德国国内政治演变的新态势.2021年9月,德国举行新一届联邦议院选举,正式开启"后默克尔时代",并由此翻开德国和欧洲政治的新篇章.在此背景下,德美两国拉响了"后默克尔时代"关系调整变化的前奏,亦将对未来欧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纲纲 《南风窗》2012,(13):68-70
德国和法国这两个欧元区最重要的国家在如何解决欧洲债务危机问题上出现重大分歧,这不得不让人思考到底什么是解决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济世良方:紧缩财政,还是刺激增长?抑或二者并重?奥朗德当选法国总统后,呼吁在解决欧元区债务危机问题上要尝试新思路,主张刺激经济增长。他声称要与德国重新磋商现行的紧缩财政对策,在紧缩财政和刺激增长中间谋求一个折中的方案。德国总理默克尔虽然表示会张开双臂欢迎法国新总统,但同时强调已经达成的关于欧债危机的各项政策必须受到尊重。言外之意很明显:德国人认为紧缩财政是欧债危机的最佳出  相似文献   

3.
赵伯英 《当代世界》2013,(10):48-52
在欧债危机肆虐的背景下,大多数欧元区成员国政府接连被民众用选票赶下台。令人瞩目的是,在2013年9月22日举行的德国第18届联邦议会选举中,中右政党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战胜中左政党社民党,继续保持联邦议院第一大党地位,默克尔三度连任总理。这表明,默克尔政府的内外政策符合民意,符合大多数民众的利益,默克尔本人的执政能力和执政业绩得到多数民众的  相似文献   

4.
德国对非政策是默克尔政府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默克尔政府而言,非洲不仅是德国发挥"大国作用"的重要依托,来自非洲的资源也是德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非洲近年来的难民危机和恐怖袭击更是清晰地表明,非洲的稳定与德国安全繁荣密切相关。从走势上看,默克尔第四个总理任期的德国对非政策将继续重视联合国和欧盟等多边框架,在注重加强对非经济合作的同时大力开辟新能源和气候保护等新兴领域。此外,遏制非洲难民潮将成为默克尔新一任期对非外交的重中之重。从默克尔首次就任总理以来对中非关系的态度上看,前后经历了从批评到相对温和的转变。展望其新的任期,只要中德双边战略关系不出现大的波折,德国对中非关系谨慎温和的立场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6,(10)
正当欧盟开始分崩离析之际,谁能拿出领导力来拯救它?人们普遍认为,德国总理默克尔终于回答了亨利·基辛格所提出的著名的西方联盟之问:"欧洲电话号码是多少?"然而,如果欧洲电话号码加上了德国区号,自动应答就会响起:"什么都不行。""什么都不行"——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最近经常用这句话来描述德国对一切旨在强化欧洲经济措施所带来的反应。一个经典案例是:默克尔否决了意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2009年德国大选年形势和特点的多角度分析,探讨了大选结果对德国政局、政党体系和选举政治的影响以及默克尔领导的中右翼政府的政策走向.认为选举结果的意义在于:巩固了稳定的"五党并立"政党体制,呈现出多种新型的政治联盟的可能性;社民党选票大幅下跌,宣告了"新中间道路"的终结以及社民党漫长的复兴之路;默克尔蝉联总理职位,联盟党与自民党结成中右政府上台执政,预示着中右翼保守主义得势将是今后四年政府政策发展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7.
正互联网的发展使工业与信息产业不断深度融合,德国敏锐地率先提出工业4.0计划,拉开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幕,推动了制造业的世界竞争。谁能率先实现,谁将引领世界!2015年是中德"创新合作年",10月29—30日德国联邦总理默克尔第八次访华,"创新"成为重要的议题。在默克尔访华前夕,中国国家工信部与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就中国与德国在"工业4.0"领域的相关合作达成协议。这表明德中两国将在高科技  相似文献   

8.
声音     
《南风窗》2012,(19):14-14
1"政府给这样一个福利单位买辆好车并不过分,我认为还可以再好点。"——合肥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对于合肥市儿童福利院用39万财政拨款购买奔驰车一事,合肥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其他省会城市儿童福利院的车有的比合肥的还要好。随后,合肥市监察局认定福利院买车违规,该院负责人被停职。2我对欧洲经济、欧元区以及欧元依然抱有信心。—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和来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磋商后表示,中方愿在充分考虑风险防控前提下,继续投资于欧元区国债市场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日印关系持续升温,政治、安全、经济等方面均取得了迅速发展。"印太"概念是在中国与亚洲双重崛起和世界政治经济中心东移的大潮中,日印双方战略协调与融合的产物,也是这两个亚洲大国对变动的国际权势格局重估的结果。"印太"战略代表了未来一段时期日印两国的外交倾向和政策选择,但日印在国际政治中的立场差异、"印太"战略自身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国因素将对日印关系进一步发展构成制约。  相似文献   

10.
在德国2013大选年来临的前夕,联邦议院左翼党党团副主席莎拉·瓦根克内希特(Sahra Wagenknecht)在接受《明镜周刊》的采访时声称,她支持上世纪50年代基督教民主联盟政治活动家、著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奠基人路德维希·艾哈德(Ludwig Wihelm Erharg)所提出的"大众的福利"的主张,并且批评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等人背弃了这一主张。本文  相似文献   

11.
正德国巴登符滕堡州、莱茵兰—普法尔茨州以及萨克森—安哈特州于2016年3月13日进行州议会选举。受难民危机影响,右翼民粹主义政党选择党成为此次州选的最大赢家,"全民政党"——基民盟与社民盟选票流失严重。此次选举反映了德国民众对默克尔难民政策的不满,加剧了德国国内政治生态的分化,或将对德国2017年的大选选情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希腊会退出欧元区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纲纲 《南风窗》2011,(25):70-71
希腊会退出欧元区吗?这个问题似乎已经不合时宜了。更为确切地讲,似乎应该是:希腊何时会退出欧元区?这个问题,谁也不好回答。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使希腊人民现在想退出欧元区,法国和德国也是不会同意的。  相似文献   

13.
"黄马甲"运动的发生反映了法国社会高福利与经济效率之间的矛盾、国家政治结构的失衡以及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之间的张力,也严重损害了法国的国际形象,将在一定程度上牵制法国积极进取的外交和在欧洲一体化中提供领导力。随着法国政府作出相应的回应,"黄马甲"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这场没有中心、没有组织、没有代表的运动也将慢慢趋于尾声。然而,未来是实现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之间的良性互动,还是变成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之间的恶性循环,依然考验着法国政府未来的内外政策。  相似文献   

14.
<正>此次德国大选默克尔虽然获胜,但两大执政党遭遇了严重的选民流失。德国另类选择党支持率则激增7.9%,成为战后首次进入德国联邦议院的民粹主义政党。社民党宣布不再参与组阁,成为最大反对党之后,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将面临异常艰难的组阁谈判。另外,德国目前内政、社会、外交方面的隐忧日显,默克尔第四任期充满挑战,德国和欧洲未来的稳定面临威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外交、防务、经贸和地区事务上的合作都呈现出稳步推进的态势。"特朗普冲击"无疑是推动日澳加快合作步伐的重要外在因素,但两国关系的发展也具有稳定的内在驱动力,集中体现为促进经济互补的需要、防范地区权力转移的潜在风险、延续对其有利的区域秩序以及实现各自所重视的政治目标。然而,由于两国在深化安全合作关系上面临着诸如国内政治博弈、对"中国威胁"的认知差异,以及稳定对华关系的不同诉求等多方面因素的掣肘,日澳在短期内实现军事同盟化的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太平洋时代"的不断深化,太平洋岛国地区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地区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在此背景下,2017年提出的"蓝色太平洋"是太平洋岛国地区主义的新发展,在地区认同、地区治理、地区安全观等方面具有多重内涵."蓝色太平洋"的本质是对地缘政治新环境的主动应对,其动因包括顺应全球治理的深化、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和应对"印太战略"及地缘政治竞争带来的不确定性.新冠肺炎疫情和愈发激化的地缘政治竞争给"蓝色太平洋"从理念到实践的落地过程带来了挑战.不过,从长期看,"蓝色太平洋"仍具有一定前景,将推动"太平洋时代"变得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17.
2021年是德国的"超级大选年",年内有六个州议院选举,联邦议院选举也将于9月26日举行,届时将选出新的联邦政府和接任默克尔的联邦总理.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肆虐德国,疫情加剧了德国社会的分化,使德国社会底层群体的生存状态更加恶化.而以实现民主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的德国左翼党则一直致力于社会公正,捍卫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本文以即将举行的2021年德国大选为背景,讨论左翼党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所处的政治环境,对左翼党近年来的发展与目前在大选中的方位加以分析,在阐述其主要竞选主张的基础上,论述左翼党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对其与社民党和绿党组成"红红绿"政府的可能性及未来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8.
近期,德国总理默克尔提出了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虽然构想依然是旧事重提,但也可以被视为当前欧美联盟关系进行调整的新动作.是什么原因促使默克尔再次重提曾经被"遗弃"的构想,构想的前景又将如何?这是人们所关注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自澳大利亚和美国相继提出"印太"构想后,印度在言语和行为上都表达了积极迎合的态度。莫迪上任后,为加速扩展其地缘政治,制定并实施了"大周边"战略,以拓展印度在"印太"地区的地缘利益和战略空间,这将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印度的"大周边"战略,在陆上和海上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运行形成一定干扰和阻碍,使得"一带一路"建设在南亚乃至"印太"地区放缓。随着印度"大周边"战略的推进,尤其是美印日澳在"印太"地区战略组合的潜在形成,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应对来自印度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挑战,使"一带一路"建设保持健康稳定的长期发展,真正造福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  相似文献   

20.
近来,欧洲政治风云急转向右,法国政坛也结束了三次左右"共治",传统右翼大权独揽.这一现象既与欧洲的大背景相关,但更重要的是法国政治本身的产物,尤其是与法国三次左右"共治"有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