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使社会各界了解贵州扶贫事业,了解贵州生态环境状况,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积极宣传贵州扶贫事业,宣传中华绿色版图工程全国首个生态示范基地、生态示范教育基地,增强社会各届对贵州扶贫事业的紧迫感,对生态环境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义务感,贵州省民族地区扶贫基金会等十八家单位联合开展环保、生态、扶贫主题活动,力争使贵州扶贫事业和中华绿色版图的伟大工程在贵州和整个华厦大地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次活动由以下单位联袂举办:贵州省民族地区扶贫基金会、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农业园区工作委员会、中国农村社区发展促进工程西部…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到 1999年底,我省农村还有 315万人口未摆脱贫困,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 9.3%;我省是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省委、省政府在绘制贵州大开发的宏伟蓝图时,明确提出,要把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西部大开 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优先领域。经过“西部大开发,贵州怎么办”的大讨论,省农办、省扶贫办的同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扶贫攻坚进村入户、保护生态环境等关系全局的重大课题上,相继推出一系列求真务实的举措。   他们提出,首先要充分认识贵州扶贫开发的长期性、复…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国开行贵州分行共为贵州提供融资总量1313亿元,其中,发放表内贷款549亿元,并通过银团、信托等金融产品引入资金764亿元,有力支持了全省经济社会和民生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贵州作为全国扶贫攻坚示范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开发扶贫是贵州最重大的民生工程,扶贫攻坚是全省各项工作的重要着眼点。摆脱落后和贫困、实现同步小康,不仅是贵州  相似文献   

4.
贵州财政扶贫的失衡与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扶贫是财政平衡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是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贵州财政扶贫目前主要存在部门职能交叉责任难落实失衡、资金分头管理效率不高失衡、扶贫资金到位迟失衡、地方财务管理薄弱失衡、绩效考评制度不健全失衡、贴息贷款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失衡  相似文献   

5.
<正>贵州要在扶贫开发方面深入探索,为全国闯出路子、做出样子。近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贵州调研,对贵州扶贫开发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贵州在深化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使精准扶贫更加精准。贵州省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扶贫攻坚对于贵州意义非凡,扶贫工作始终是贵州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精准扶贫方面,贵州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比如  相似文献   

6.
正金融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贵州积极开展金融政策、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创新,增强金融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金融扶贫新路子。金融扶贫"五个全覆盖"当代贵州:5月13日,在全省第三次大扶贫战略行动推进大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指出,要在全省来一场脱贫攻坚"大比武"。围绕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规划安排,全省金融部门如何在金融体  相似文献   

7.
<正>贫困仍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作为区域性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贵州,是未来四年中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决战区。贵州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的"6·18"会议上关于扶贫开发"六个精准""四个一批"和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等重要指示,始终把精准扶贫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  相似文献   

8.
正8月4日,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广智到大方县出席当代贵州全媒体脱贫攻坚蹲点报道启动仪式,并主持召开"文军扶贫"现场推进会。"文军扶贫"行动是贵州宣传文化系统服务"大扶贫"战略行动的重要举措。今年4月,省委宣传部印发了《关于贵州省宣传文化系统助推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是决胜同步小康的关键之年,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文军扶贫方面展开了不断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更具质感,质量提升,质地坚实,成为带动群众脱贫的重要抓手。陈列在展馆周围的吉他,罗列在展柜上的银饰、蜡染、苗绣、茶具,中西合璧,新老纷呈,各有各的文化内涵,却都与一个热词紧密相关——文军扶贫。深圳文博会现场,一动一静的结合,道出贵州这些年来在文化扶贫方面取得的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有数据显示,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达到3472元。比2005年增加1595.04元。“十一五”时期,全省共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11.06亿元,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72.4万人。为什么说贵州仍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呢?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积极围绕贵州大扶贫战略行动,在建园区、扶产业、促旅游、支教育等方面主动服务、精准发力,引进优强企业到贵州农业园区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西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进程、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东西部地区的一项政治任务。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对于东西部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机构都是一件重要的历  相似文献   

12.
正这是一次承载历史与未来的壮阔大迁徙。作为全国搬迁规模最大、任务最重的省份,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脱贫攻坚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六个坚持"精准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创新抓好"五个体系"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2019年底,贵州全面完成188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易地扶贫搬迁彻底改变了贵州近200万农村群众的世代命运,让很多家庭逐步实现了由贫到富的转变。一张张生动的照片,见证了搬迁群众的生活变迁,显示出贵州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的决心和信心。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洋溢在脸上、流露在心间。  相似文献   

13.
<正>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贵州脱贫攻坚的重大战机。攻坚中之坚、啃硬中之硬,贵州作出了"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的宝贵探索。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是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贵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向贫困发起"总攻",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教育医疗保障等硬仗,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对20个极贫乡镇开展定点扶贫,攻坚中之  相似文献   

14.
全面小康不能让一个人掉队,扶贫开发贵在精准。贵州以辩证的创新思维实施精准扶贫,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全面落地生根,这种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真扶贫思维方式值得借鉴。 一、精准扶贫的成效 客观的数据,最能让人做出科学分析和精准判断。2014年贵州在实施精准扶贫中,选派55864名干部组成11590个驻村工作组开展驻村帮扶,实现了党政机关驻村干部对贫困村的覆盖率100%。  相似文献   

15.
正瓮福集团联合榕江县、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搭平台、建机制,在教育精准扶贫上打主动仗,逐步健全订单招生、定向培养、对口就业"三位一体"育人"全链条",成为全省校地企三方合力助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一个范本。9月28日,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礼堂内人潮涌动,"瓮福-榕江-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准扶贫定制班" 2018年秋季开班仪式在此举行,95名榕江贫困学子入学就读,这是瓮福集团助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地方扶贫攻坚金融主力军,贵州农信要在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这场硬战中进一步提高扶贫攻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实施"三做实一保障"工程,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10月18日,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再一次吹响了做好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号角,是全省农信社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遵循。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不是一句空口号,关键要下硬功夫。作为地方扶贫攻坚金融主力军,贵州农信责无旁贷,使命光荣,要在这场硬战中  相似文献   

17.
贵州作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扶贫工作关乎全省全面小康大业。在扶贫工作中,贵州进展如何?近期扶贫工作的抓手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为扶贫工作清除体制机制障碍?贵州省扶贫办主任叶韬接受了本刊专访。  相似文献   

18.
<正>贫困和落后是贵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绊脚石",是当前全省面临的主要矛盾。面对现实困境,贵州以"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精神和"马上就办"的作风,上下同欲,坚定扶贫开发决战决胜信心,誓啃剩下的"硬骨头"。用发展思维抓扶贫。贵州转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跳出扶贫抓扶贫,因地制宜选择扶贫路径,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用精准理念谋扶贫。贵州实施"六个到村到户"和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着力解决"扶谁的贫"和"由谁扶贫"的问题,二者实现良性互动。用开放意识促扶贫。从31个中央单位定点扶  相似文献   

19.
正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州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推进扶贫车间稳定复工复产。一个个扶贫车间吸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促进了稳定增收。易地扶贫搬迁解决搬得出的问题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乐业才能安居,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而扶贫车间是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可以让贫困群众  相似文献   

20.
书荐     
《当代贵州》2014,(28):62-62
摘录:“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肩负着贵州后发赶超的历史重任;扶贫与反贫困问题,承载着全面小康的中国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