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天山 《政策》2012,(4):41-43
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明确要求湖北"要加快建成人才资源强省"。国家和湖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0,(9):F0004-F0004
近年来,南京市玄武区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大力实施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以高端人才支撑高端产业,奋力推动玄武走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前列。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1,(10):F0003-F0003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昆山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人才发展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坚持人才优先,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作用;坚持以用为本,实现人才的科学集聚、有效集聚、可持续集聚。  相似文献   

4.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打造"重要窗口"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深化之年,做好全年科技创新工作意义重大。省科技厅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个面向",落实"四抓"要求,超常规落实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以三大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建设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为目标。  相似文献   

5.
马以 《现代领导》2002,(6):38-38
温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沿海开放地区之一,20多年以来,坚持人力资源开发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同步协调发展,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发展战略,以创新的精神抓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现代化新温州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0,(11):26-27
<正>亮点一:人才优先投入坚持人才优先,首要的就是"增加要素投入优先增加人才投入",这也是江苏各级党委、政府作出的一项赢得未来的战略性举措。一是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为建设人才强省夯实基础。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优化发展。五年来  相似文献   

7.
《政策》2012,(6):1-1
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全省上下要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坚持把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湖北发展的重大战略,紧紧围绕构建战略支点的奋斗目标,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大力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使我省的创新创业人才总量更多、人才结构更优、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更高、人才发展...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通过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的大幅升级和重新组合,铸就创新高地。江苏"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把科教和人才强省作为基础战略,就是要以科技和人才为重要支撑,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立足本省重点发展领域和产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对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作出明确部署。这既为新时代科技创新擘画了发展蓝图,也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战略方向。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进一步强化国家使命导向,培育优良学风作风,加快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徐南平 《群众》2012,(8):16-17
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强化创新发展的鲜明导向,坚持科教优先方针,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基础战略和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扎实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孙艳 《群众》2022,(23):66-67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当前,苏州正以“环太湖科创圈”和“吴淞江科创带”建设加速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吴中区作为“一圈一带”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战略布局中,越发显现出独特的竞争优势。面对新使命和新机遇,吴中区坚持以人才驱动“产业强区创新引领”发展战略,围绕“3+3+3”产业体系建设总布局,做优环境、做强生态,大力建设高素质“东吴人才”队伍,为“天堂苏州最美吴中”发展愿景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张宁 《群众》2022,(23):46-4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作为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电科十四所坚持“四个面向”,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努力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姚志文 《人民论坛》2012,(34):62-63
人才工作发展的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突出重点,找准途径,处理好几组重要关系,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为促进改革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人才不适用、不够用、用不好的问题仍然突出,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少。  相似文献   

14.
王秦 《群众》2022,(24):4-5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战略支撑”作出系统部署。我们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四个面向”总方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
太原市人才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及人才发展规划,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我市转型跨越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实施“869”人才发展计划(创新8项人才工作机制、建设6支人才队伍、实施9大人才工程)为主线,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对标一流的要求,创新人才机制,优化人才环境,突出抓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6.
《党建研究》2012,(1):41
近期召开的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推进协调会提出,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形成全国推进重大人才工程实施的合力。会议指出,重大人才工程是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现在我国人才发展的大环境很好,要抓住机遇、有序展开,全面推进各项人才工程。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及时调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四川省雅安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科技人才团队为抓手,创新人才工作载体,依托科技副职团队、农业专家团队、科技特派员团队,吸引凝聚高层次人才,盘活用好本土人才,加快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助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做好人才工作作为推进转型跨越的基础工程,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机制优先创新,为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建设民生幸福孝义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2011年,全市GDP预计完成326亿元,增长16.3%;财政总收入完成60.02亿元,增长20%;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13亿元,增长23%,取得了转型跨越的初步成效,居全国百强第66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才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中的地位作用。在立足当代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总结人才在古今中外经世治国中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的判断,要求"重视创新人才的聚集,择天下之英才而用之",发挥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祖言 《今日浙江》2014,(22):40-4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人才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当前,浙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正经历着"成长的烦恼"和"转型阵痛"。在新常态下,浙江靠什么重塑竞争力、抢占制高点、再创新优势?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珍视人才、依靠人才,以人才筑优势、以人才赢未来。省委书记夏宝龙在日前召开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才作为最大依靠和第一资源,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