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自由主义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制度载体。相关国家的实践表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具有整合民族国家的一般历史趋势,这一历史趋势的本质特征和内在逻辑是资本扩张。新自由主义在全球拓展、实现资本扩张的历史过程中,呈现出内在的结构性矛盾。这一内在矛盾经过不同环节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面临着历史限度。当前,资本主义面临的危机变局、进行的政策调整是这种历史限度的合乎逻辑的表现和结果。新自由主义困境为人类全球化的推进开辟了新的空间,世界体系将在加速调整中重塑。中国与世界相互依存,中国道路所取得的成就为透视新自由主义困境提供了镜鉴,中国方案为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方向选择。  相似文献   

2.
新自由主义本质上属于国际垄断资本的思想理论体系,是一种维护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反对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的系统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与发展,二者在性质上存在根本区别。新自由主义调节经济的失效及其对主权国家造成的危害警示我们,新自由主义决不是我国改革的"灵丹妙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相似文献   

3.
当代资本主义在坚守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了多次自我调整.凯恩斯主义"挽救"了资本主义,也给资本主义带来"滞胀"危机;新自由主义克服了"滞胀"危机,却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引发了社会危机和次贷危机.当代资本主义两难困局表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不可能"医治"资本主义的"病症",社会根本制度的变革是解决问题的唯一路径;调整不是在强化"正统"资本主义的"元素",而是在为"新社会因素"的产生发挥着催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自由主义,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一刻也挣脱不了意识形态的纠缠.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双重助推下,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这种变化、调节必然要在意识形态和思想理论中有所折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更是触碰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新自由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全球扩张的衍生物,经历了从经济学教条到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它与马克思主义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5.
张欣 《学理论》2013,(3):62-63
新自由主义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传播的一整套政治、经济、文化的思潮,企图使全球"资本主义化"。新自由主义在中国通过留学归来的学者和媒体的广泛传播,严重地影响了当代青少年的思想,使其政治思想淡化,人生观念偏差,思想道德伦理观念淡薄,因此我们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全方位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克服新自由主义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代资本主义为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而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做的种种自我调节,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本矛盾;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向全球扩张的必然结果,又在全球范围内积累和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从而导致以金融体系崩溃为特征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球扩张,还导致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跨国垄断资本与全球劳工之间矛盾的激化和加深,从而促使资本主义在各种危机中走向衰退和灭亡。同时,当代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措施和经济全球化,已经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和线索,为资本主义全球化过渡到共产主义全球化准备着社会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7.
当代资本主义在新自由主义的主导下出现了明显的金融化趋势。金融化增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脆弱性,深刻改变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也影响了世界经济秩序和权力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生产性劳动是创造价值和财富的唯一源泉,金融活动不创造价值,金融收入的实质是对剩余价值的转移和占有。中国的经济发展要避免金融化的过度发展,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在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保障金融安全与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8.
王红英 《学理论》2009,(20):13-14
二战结束以来,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在多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其中既有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也有经济周期的作用和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泛滥的影响,还有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运动和社会主义影响的结果。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推动当代资本主义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变革,表现出了较强的生命力。但是,经济的新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的本质发生了改变,不会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的新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现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自由主义受到英国撒切尔政府和美国里根政府的追捧,逐渐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30多年来,新自由主义盛行于英美等发达国家,成为美国历任执政者所推崇的经济范式与政治纲领。它崇尚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反对国家干预,在全球化的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新自由主义的普遍推行,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凯恩斯主义带来的困境,另一方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1)
二战之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经过一系列的自我调整而发生一些新变化,其内部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自身的调整以及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其外部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让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到危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大型跨国公司的出现等。虽然资本主义在当代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新的表现形式,但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只是安慰剂,加强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统治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资本主义内部的根本矛盾并未发生实质改变。  相似文献   

11.
姜素勤 《理论探讨》2007,1(3):14-16
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成长起来的社会主义因素,如合作经济、对经济实行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制度的广泛推行、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制度、三大差别的逐渐消失、征收高额累进税、资本社会化等为这个观点提供了佐证。准确把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因素,对于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以及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扩张及其实质当新自由主义经历了从纯专业性经济理论逐步上升为完整性国家治理学说之后,它不再满足于传统"威斯特伐利亚框架"内的民族国家限制,被当成一种成功的国家治理范式开始逐步向全球推广。尽管此时在那些新自由主义诞生的策源地,其作为一种治理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案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但是这一事实显然也阻止不了西方发达国家试图在全世界更大空间范围内为资本积累与扩张创造条件的决心和目的。受此影响,资本主义开始从国家垄断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与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危机的产物,其本质并不是全球一体化,而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工具.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证明,新自由主义并不能摆脱资本主义固有的产能过剩的危机.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宣判了新自由主义的终结.深刻反思美国金融危机,必须探索一种超越新自由主义的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社会思潮的主流是古典自由主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国家主义逐渐抬头。现代西方社会,政治上出现了两种改良的思潮: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在欧陆国家,政府具有较大的权力,负有较广泛的职责。在英美国家,政府权力相对较小,职责范围较为有限。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应是建立"小"而"强"的政府。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性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作为宏观历史进程的全球化和当代新自由主义主导的资本主义全球化缠绕在一起,新自由主义主导的资本主义全球化引发和加剧了一系列全球问题,因而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反全球化运动。反全球化运动一方面使人们认识到了当今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各种弊端,但同时它还具有诸多局限性。如果反全球化运动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整体地、历史地看待全球化历程,摒弃简单化、绝对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反全球化运动将会发挥更加有效的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惟英 《团结》2002,(1):45-48
社会民主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并称为当代西方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两大政治思潮。社会民主主义是当代西欧发达国家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奉行的思想理论体系的总称。它代表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左翼社会运动、意识形态和政党  相似文献   

17.
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新自由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又称激进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流派.20世纪90年代初,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再度复兴,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动向.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围绕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点、影响及其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对新自由主义和经济全球化进行了批评,并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危机的角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被一种新的、更加合理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替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确是新自由主义面临的经济危机,但西方依据自上一世纪30年代以来形成的资本主义自我修复机制,以及全球资本主义背景下经济、技术、资源、管理以及军事上的优势,依然会有效地克服危机。这些年西方理论界的《资本论》热的实质,乃是对资本的当代逻辑以及金融资本主义的开放性理解。  相似文献   

19.
新自由主义在理论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理念,适应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全球扩张的需要,拓展了资本主义的影响范围;在实践中虽然有一定的现实作用和影响,但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它面临的实践困境都无法证明其为最优模式。因此,在中国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不能采用新自由主义,走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才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20.
梁雅莉 《学理论》2014,(9):54-55
西方国家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到国家干预主义,到新自由主义再到中间道路的社会保障主要思想的转变,围绕的主题离不开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权力与责任的问题。笔者认为,没有最好的社会保障理论,只有最适合国情发展的社会保障理论,适合国情的理论能够促进制度的发展,同时,制度的建立变迁,应该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分析时代的特点,建立符合当代国情的制度,准确地权衡效率与公平、政府与市场、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