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慧 《就业与保障》2023,(2):139-141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施,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全面开展。作为“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在厚植创新创业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推进“思创融合”建设工作,这不仅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根本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如何牢抓“创新创业教育+思政引领”开展育人实践,是当下高校人才培养应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挖掘“双创”实践思政教育元素的特点及存在形式,探析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中思政元素融合策略,形成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政教育功能,为实现实践育人提质增效,最终达到高校协同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一流学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育人载体选择被赋予了时代内涵。校园文化对一流学科教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流学科教育也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外在要求。但是在实践中,校园文化育人还存在精神文化缺乏特色、制度文化建设有待完善等问题。为此,校园文化育人必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改革高校治理体系、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理性的文化选择为载体,为一流学科教育提供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3.
陈爱爱 《人民论坛》2021,(4):107-109
培育一流人才必须要有一流文化,“以文育人”已经成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议题。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青年理想与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乏力,对青年群体的影响力有待提高。对此,必须要从学校教育与社会传播两方面着手,营造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4.
公安高校作为公安专门人才培养的摇篮 ,要培养出与维护社会稳定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必须加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 ;推进人文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结合 ;落实道德教育与学风教育的结合 ;实现心理教育与理想教育的结合。同时在公安高校形成齐其抓共管、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机制 ,真正把各项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群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德意识淡漠、公德行为失范的现象,这与当前大学校园缺乏公德建设的良好风尚、传统道德教育自身存在缺陷、网德建设欠缺等密切相关。要培育大学生公德素养,高校各教育部门、管理机构要提高认识,以“全面育人”为目标,真正落实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统一思想,形成整体联动机制,加强道德教育方法和力度的改革,善用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启发和自主教育,不断完善自律和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合力育人是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的重点。当前,在推进合力育人过程中依然存在教师协同、内容协同、方法协同、机制协同等方面的问题。为解决这些困境,必须联合教师队伍、整合育人内容、创新育人方法、理顺育人机制,多方协同形成育人合力,提升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7.
积极构建“双创”教育体系,对落实高校育人目标、培养社会适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双创”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复杂,需要做好师资、课程等方面的建设工作,一些高校在这些方面存在认知不清、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难以保证“双创”教育体系在高校教育中的有效落实,因此,需要基于高校育人现状,围绕“双创”教育体系做好课程体系构建、就业帮扶体系构建等措施。同时,教师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还应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并利用学校资源和名师影响等为学生筹集创业资金,帮助学生降低创业风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实现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8.
高校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构建德育共同体作为落实这一系统化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案,其根本在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德育工作体系,形成以德育人、以德化人、以德培元的整体育人格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践行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使命。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研究视角出发,构建高校德育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从模糊到逐渐清晰,新时代构建德育共同体的应然走向以及发展创新三个方面,以分析建设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模式和具体实践经验,为增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效度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9.
道德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社会对于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根据协同机制,协调思政教育各个要素,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德才兼备的人才。将育人方法制度化,打造一个科学的大学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0.
周长茂  杨青舟 《前沿》2013,(4):188-189
高校学生公寓区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当前不少高校在其文化建设方面虽已形成特色并多有投入,但由于缺乏规范导致种种弊端而制约其育人作用。为了强化内涵建设、以德树人,高校应以规范为前提,努力建设富有特色的、优质的学生社区文化环境,努力践行“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11.
姚伟宁 《人民论坛》2020,(6):130-131
新兴媒体以更高的传播效率、更广泛的传播覆盖、更深入的传播影响而成为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一个有效载体。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文化,为培育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要建构现代思政育人新模式,通过打造思政“网红”抢占传播高地,不断增强学生的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2.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一项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工作,对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和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安院校承载着特殊的育人使命,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安徽公安职业学院为例,从公安院校艺术教育意义、现状以及育人路径等方面进行探析,分析文化育警、素质强警新途径,以助公安院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任务在良好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实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湖北警官学院秉承“以育人为本、以从警为根、以文化为魂”的办学宗旨,以锻造“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优秀警务人才为目标,传承和创新校园文化,形成五大文化体系的校园全覆盖,两次荣获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被全国公安文联命名为“全国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4.
刘瑞 《思想战线》2023,49(1):165-172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课程”工具理性与“思政”价值理性的二元对立使“育才”与“育人”呈现脱节状态,影响着“课程思政”工作目标的实现。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共同体旨在打破“育才”与“育人”的壁垒局面,汇聚成立德树人的整体合力。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以强化政治引领,增进价值认同为根本;以落实主体责任,完善育人格局为抓手;以创新协作机制,促进协同发展为动力;以统筹各类资源,落实激励保障为依托,科学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共同体,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共同赋能、立德树人工程的圈层效应,全面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5.
<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政治要求、思想组织观念、道德行为规范,进而利用多种机制与载体,对受教育的主体积极施加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良好影响,而由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组织进行的各种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实践活动。公安院校的思政教育不仅要"育警"更要"育人",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不仅有《弟子规》、《三字经》这样的蒙学读物,更  相似文献   

16.
一、韩国与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特点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 韩国历来重视学校道德教育.把它作为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20世纪上半叶,韩国虽然“饱受日本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但始终没有丢失其民族性”。儒学中的社稷、仁等观念与韩国苦难、屈辱的民族历程相交织,形成了韩国人独特的民族性格。20世纪60年代后,韩国历史上形成的这种民族特质被提升为“国民精神”。  相似文献   

17.
李悦 《就业与保障》2023,(7):130-132
在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学生的就业压力逐步提升,为此,国家针对性地颁布了创新创业发展战略,旨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培育出具备“双创”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为社会发展及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基于此,文章立足“思创融合”的视角,以吉林省应用型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吉林省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着力点,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可行性路径,进而在课堂教学渠道价值充分彰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阵地作用有效发挥、互联网平台宣传效能最大化展现的基础上,通过平台模式构建思创协同育人效果评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有效性提升。  相似文献   

18.
蔡紫峰 《就业与保障》2023,(12):172-174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因此,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端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构建以育人为核心的互助式多员协同、以授课为核心的“双课堂”培养模式及以制度为基础的校内外共建体系三方面提出了解决路径,形成长效的育人机制,以期为高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人数庞大的就业群体,其就业能力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为此,文章对高校辅导员教育水平建设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工作两方面展开了研究。通过树立协同育人理念、增强育人本领、创新育人模式、加强辅导员队伍管理、基于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开展教学活动,以就业为导向培育正确择业观,利用产教融合培育职业技能和精神,并在建设高校辅导员育人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盛敦荣 《中国发展》2013,13(3):38-43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是文化强国建设的着力点和内生动力.书法教育具有育人育德、文化认同价值、文化传承价值、文化创造价值的社会功能,开展书法教育,将大大增强国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提高中国文化的传承力、传播力与影响力.加强书法教育,将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该文认为,书法教育必须坚持四个“结合”,即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相结合,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与教育体制改革相结合,增强书法教育制度保障;与资源整合相结合,在创新活动载体中提升书法教育成效;与中国文化传播相结合,促进世界对中国先进文化的认同进而提升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