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发现,与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居住在单住宿舍/工棚的比例显著高于一代农民工.两组人群在居住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非租房来源下,两代农民工的居住水平整体偏低,新生代农民工微好于前者;租房来源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合租比例较高,其租住的房屋类型和房屋设施优于一代农民工.不同住房来源下,两组人群在房租支付水平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原东德公有住房的私有化过程原民主德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住房大部分是公有,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出资建住房,分配对象是自己的职工。同时,一些居民也有私房,但无论公房与私房,全国实行统一的低房租政策,由此引发的问题与我国的现状相似,即租不养房。低房租政策对住户是一种福利,对住房市场化则是一种压抑,其结果是公房长期得不到维修,私房主由于不能从租金中得到维修补偿,很多人不得不将私房转交政府变为公房。同时,住房总处在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东西德合并后,联邦政府坚决地推行了住房市场化。首先大幅度提高房租,即租金约占其家…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外出动因与行为选择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所谓"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这一概念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他们的年龄在25岁以下、于上世纪90年代外出务工经商,与第一代农村流动人口在社会阅历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另一层含义就是他们不是第二代农村流动人口,而是介于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过渡性的农村流动人口.这里之所以将他们与第一代农村流动人口进行区别研究,是因为它们有着不同的认同、生活期望和行为.本文依据的是2000年笔者在杭州、温州、深圳所做的调查.  相似文献   

4.
1983年8月,老吴将自己的一间私房出租给王华住,为了避免日后的麻烦,双方签订了一份非常详尽的《私房租赁契约》,其中规定承租人不私自拆改,不私自改变用途,不转租、转借、不私自换房等。谁知10年后,老吴还是为此事走上了法庭。 1994年,王华的工作单位分配住房。按照规定,王华只能分得一居室住房,由于他把他母亲租住的房管所的一间住房交给工作单位,因而分得了一套二居室住房。王华乔迁新居后,让他的母亲住进了老吴租给他的那间房子里去了,王华的父亲则住在郊区一个两居室楼房中。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中国的大中城市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即"外来流动人口新生代"。这一特殊群体的年龄结构主要分布在14-25岁之间,与其父兄一辈相比,他们既不是第一代外来流动人口,也不全是第一代外来流动人口的直系子女(第二代),而是兼有第一代和第二代的若干特点的新生代。这一群体的群体性特征主要  相似文献   

6.
胡蓉 《青年探索》2016,(5):25-33
在当下中国社会,住房成为了青年中间阶层在都市生活中面对的主要压力之一,住房既在客观上影响其生活方式,也在主观上影响其生活感受。为了研究住房产权、住房消费、住房条件等住房状况与青年生活幸福感间的关系,特以广州青年中间阶层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构建认知取向和情感取向模型,对幸福感内部结构要素进行细致分析,以最终揭示住房对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从幸福感总体模型来看,住房状况是影响青年中间阶层总体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住房产权对总体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住房消费压力则会显著降低幸福感,住房条件对幸福感的影响呈现先增后减的曲线关系。从幸福感结构分析模型来看,住房因素对于情感取向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住房状况主要通过影响青年中间阶层的地位认知来对幸福感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成为促进维持城市稳定有序发展的重要力量,而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流动人口的随迁子女即流动人口二代已成为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流动人口社会服务管理困境的同时,流动人口二代的社会融入问题已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需面对的又一重要问题.针对这一状况,本文以北京流动人口二代务工人员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了这一群体的主要特征,并从经济、生活、制度和文化4个方面对其社会融入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针对北京市流动人口二代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入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时事报告》2011,(1):6-6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出台了《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规范房屋租赁市场上的突出问题。规定出租住房应当以原设计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人均租住建筑面积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房屋租赁合同期内,出租人不得单方随意提高租金。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我和弟弟于1999年来到乌鲁木齐打工,与某运输公司的王某协商租住其一间土木结构平房,为此双方于1999年4月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合同约定,我们兄弟俩租住王某的一间平房,每月租金200元,租期6个月。7月份先付一半租金,11月底付另一半租金;因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生代流动人口一般是出生于1980年代以后,于1997年金融危机时进入到流动人口的劳动大军中,新旧两代流动人口中存在巨大就业差异。文章将流动人口就业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析了流动人口新老两代人就业历史的演变,以及各个阶段流动人口特征,并对此提出了促进流动人口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箐 《人民论坛》2014,(6):149-151
我国新生代流动人口一般是出生于1980年代以后,于1997年金融危机时进入到流动人口的劳动大军中,新旧两代流动人口中存在巨大就业差异。文章将流动人口就业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析了流动人口新老两代人就业历史的演变,以及各个阶段流动人口特征,并对此提出了促进流动人口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的农村流动人口对基本公民权的渴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即“第二代农村流动人口;主要指90年代外出务工经商的那些流动人口(当然并不是所有90年代外出的农村流动人口都属于第二代,但他们从总体上看具有第二代的特征)。与80年代外出的流动人口相比,他们有着这样一些社会特性;首次外出的年龄小、没有务农经验、在农村生活圈子小以及经验少、受教育时间长、许多人有着各种雄心勃勃的计划等。这样的社会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自己外出处境的看法和心理体验,以及采取的行动。特别是当他们预期与现实有较大的差距时,他们所感受的痛苦比第一代农村流动人口更深…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10年调查数据,对新老两代农民工居住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状况较上一代农民工略有改善,但就其整体状况来看还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政府、企业、新生代农民工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构建一个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和居住生态支持系统,让新生代农民工能够通过自由地流动和发展,从而实现生态与和谐的居住,将是未来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1.新政规定的租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有哪些条件?答:职工连续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满3个月,本人及配偶在住房公积金缴存地无自有产权住房且租赁住房的,可提取本人及配偶的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房租。2.关于租房提取额度是如何规定的?答:租住公共租赁住房的,按照实际房租支出,提取本人及配偶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余额。租住其他住房的职工,按每人最高额度500元/月提取。  相似文献   

15.
倪玉平 《人民论坛》2023,(6):110-112
租房现象自古就有,古代租房并不容易。为解决市民尤其是官员和特殊人群的住房困难,历朝历代都兴建过很多公益性质的房屋供官员或百姓租住,成为平抑租金市场的重要手段,可谓“租房双轨制”。“租房双轨制”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租价,使得一些人能以较低的租金住上房子,缓解了社会矛盾,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福利租房也容易滋生以权谋私的现象。有权有势的人多住多占廉租房,穷苦小民反而只能望房兴叹。可见,如果没有完善的审查机制和配套措施,再美好的住房设计也会走样。  相似文献   

16.
住房作为青年流动人口跨越户籍排斥,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对改善自身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调查数据,探讨了住房获得对青年流动人口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是住房获得对青年流动人口健康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无住房的青年流动人口相比,自有住房青年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更高,并且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二是从影响机制来看,自有住房不仅能够提高青年流动人口的社会地位,使其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之中,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抵御流动风险与不确定性,降低超时劳动的可能性,从而对其健康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三是与小城市和西部地区相比,大城市和东中部地区住房所依附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更多,对青年流动人口健康水平的改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7.
只有经济,没有性别 与异性合租房屋,对于一些人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只不过恰巧碰上了,而且他们并不拒绝,就是这么简单。 肖东和小黎就是这样的一对合租者。对于他们而言,与异性合租并非他们刻意选择的,只是两人都没有自己的住房,而又都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独立负担一套房屋的租金。肖东通过中介公司找到了他们现在所租住的房屋,这是一套两居室,房屋很新,家具齐全,最关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职工住房的建设和分配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实物分配转向货币分配 ,由建福利房转向建经济适用住房或商品房。面对新的住房供应体制 ,如何进一步解决和改善省直职工住房条件 ,是当前摆在机关后勤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机关后勤实践”三个代表“、履行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一、分析职工住房现状 ,省直机关危旧住房改造已迫在眉睫住房制度改革以来 ,我省省直职工住房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 ,与国家要求的住房小康标准相比 ,无论是数量、质量 ,还是设施、环境都有较大的差距。一是从住房数量看 ,目前 ,省直…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流动人口具有规模大、流动性强、受教育水平低等复杂特征,新时期对其提供的公共服务必须从"均等化"转向"精准化",才能满足其差异化的就业服务需求。作为流动人口主体的新生代流动人口,受自身能力、文化、市场、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其在就业上仍存在就业能力、心理状况、社会参与、资金获得渠道等方面与其所处社会、经济环境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政府的财政政策应该"精准"切入,将受惠人群精准化,把转移支付落实到真正有需要的新生代流动人口个体上;将税收优惠政策精准化,对不同人实施差异化的税收优惠和激励制度;将资金利用效率精准化,通过优化财政融资平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有效促进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就业。  相似文献   

20.
以改善居住条件为切入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需要深入分析住房条件与孩子学业之间的因果关系。基于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在控制个体、家庭、社区以及学校变量后,住房贫困仍显著影响孩子数学成绩但对语文成绩的影响较弱;进一步分析住房贫困与邻里环境对孩子学业的交互作用后,发现住房贫困只有在富裕社区里才会对孩子语数成绩产生负面影响。鉴于早期基础教育对个体后期教育是积累性和机会性的,住房贫困对孩子早期学业的负面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住房条件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的重要物理机制。这一发现带来的政策价值是"扶智必扶住":一是应改直接资金援助为针对性援助,即通过有针对性地改善贫困家庭的居住条件来提升孩子学业,直接资金援助则是无效的;二是只有实现住房条件与邻里环境同步改善才能真正提升孩子学业,因为仅仅改善邻里环境并不会给缺乏优质居住空间的孩子带来学业福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