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以"时代关键词"和"媒介关键词"的归因聚焦方式,探讨青年偶像崇拜现象在我国建国后的变迁历程,总体上将其归结为"英模崇拜--领袖崇拜--‘三星'崇拜--平民偶像崇拜"的发展路线.于是,最终之论证一目了然:偶像崇拜作为青年流行文化的重要表征,其崇拜类型的变化皆源于"时势".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狂热的偶像崇拜,各地一再出现的因偶像崇拜而酿成的悲剧,这些都不得不令我们冷静地分析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产生的原因,思考怎样为青少年创造更好的精神环境。  相似文献   

3.
自我同一性视域中的青少年偶像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我同一性的研究视角看,偶像崇拜的流行与青少年寻求自我同一性,进行自我建构和自我社会化密切相关.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者必须引导青少年去读懂偶像及偶像的本质内涵,偶像所代表的意义,使青少年明白为何崇拜,崇拜什么,怎样崇拜,帮助青少年形成一种理性的偶像崇拜.  相似文献   

4.
以295名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考察了性别、年级和崇拜的偶像类型对中学生偶像崇拜理性程度和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中学生偶像崇拜理性程度和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偶像崇拜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青少年由于其自身所在的年龄阶段和社会环境,他们的偶像崇拜又具有不同特征和原因.本文将以青少年这一群体为出发点,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试对这一问题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偶像崇拜原因的发展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晓辉 《青年探索》2006,44(5):59-62
自编偶像崇拜原因调查问卷,对南京市726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感官舒快”和“社会性品质学习”是中学生偶像崇拜原因的两个主要因素。(2)偶像崇拜原因两个主要因素得分因崇拜的偶像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3)在偶像崇拜原因的两个主要因素中,男女中学生只在“感官舒快”得分上有显著差异。(4)在整个中学生阶段,“感官舒快”得分总体呈下降趋势,而“社会性品质学习”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课题组实施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问卷调查,对于青少年中的“偶像崇拜”现象,重点关注了四个方面的问题∶(1)“偶像崇拜”的比例和方式;(2)“偶像崇拜”的原因和认识;(3)“偶像崇拜”的体验与收获;(4)“偶像崇拜”的周围反应和对应。调查研究的目的和追求,是想获取当代中国青少年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其自身对“偶像崇拜”现象的看法和体认,反思我们对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的评价或担忧,审视我们对这类言行的教育和引导方法,从而试图以更具前瞻性的视野、更有战略性的文化建设方案、更符合青少年现实需求的教育办法,来推进我国青少年阶段的人生辅导和素质教育,并同时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偶像崇拜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南京市四所学校726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85.8%的中学生有崇拜的偶像。“歌星影星”、体育明星”、“身边人物”、“政治人物”和“文学家”是中学生偶像崇拜的主要类型。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类型分布有着显著的性别、年级和校际差异。男女中学生均主要以男性为崇拜的偶像。  相似文献   

9.
关注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偶像崇拜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青少年由于其自身所在的年龄阶段和社会环境,他们的偶像崇拜又具有不同特征和原因。本文将以青少年这一群体为出发点,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试对这一问题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80后逐渐进入劳动力市场,80后员工在职场中表现出的跳槽行为普遍且频繁,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原因极有可能与80后员工的组织承诺较低有关.本文通过对5省市、10家企业的525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80后员工与80前员工组织承诺的代际差异.结果表明:80后员工的组织承诺及其各成分的平均得分均低于80前员工,且在组织承诺及感情承诺、规范承诺、经济承诺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直面崇拜者: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与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分析探讨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行为表现与心理机制发现,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存在“以偶像为中心”的他恋型和“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恋型等几种不同的行为类型,在心理动因上则表现出理想我的投射、现实我的肯定、认同与归属的需要以及渲泄缓解压力的需要等几个方面。这种偶像崇拜对青少年自我的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具有积极地引导与调节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任铃 《理论月刊》2009,(7):76-78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环境运动,在经历了萌芽期、壮大期、成熟期和和缓期后,在今后会继续存在下去还是销声匿迹?本文通过对台湾环境运动的研究,分析其产生、转变与延续,试图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  相似文献   

13.
偶像崇拜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涵义。从自然物到神灵,从神灵到人本身,从英雄人物到普通大众,从抽象到具体,从虚拟到现实,都成为了不同时期人们崇拜的对象。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对象发生了很大改变。从我国社会变革最为深刻的改革开放至今的40年间,中国青少年偶像崇拜从意识觉醒、多元选择到趋于成熟。形成了从单一到多元的偶像崇拜,从推崇西方价值观到独立价值观的确立,从仰望到共生的偶像崇拜这样的特征。从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变迁历程中可以看出这一群体的思想状况和精神世界,也可以折射出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对未来社会的走向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偶像崇拜在当今青少年群体中是一种普遍现象,通过透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代表性特点,并从年龄特征、心理因素、同伴力量、学业压力、媒体推动等方面分析了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进而从态度立场、责任引导、取向规正、爱好拓展、政策制定等方面,提出了我们在青少年偶像崇拜从疯狂到理性之路上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社会化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小城镇的初中生偶像崇拜的原因及特点,并探讨了偶像崇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以期能为学校、家长等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偶像崇拜与青少年社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宏忠 《青年探索》2001,1(6):20-22
偶像崇拜体现了青少年这一跃动的群体对社会文化尤其是大众文化的回应,青少年对偶像的类型选择及行为表征无不契合其特定的心理状态。作为基本社会化进程中一个正常的现象,偶像崇拜预示着青少年追求理想和成就及对实现自我的渴望。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传统的榜样教育仍有很大价值,但应在结合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偶像观中,共同完成基本社会化任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90后、80后大学生的“自我状态诊断表”的对比分析,发现90后大学生在自我状态上与80后大学生有差异.并依此提出对90后大学生在人格教育上的方向,即提高90后大学生的成人自我状态,促使其达到真正的自信、自主和自由.此外,分析90后大学生的自我状态对家庭教育和幼儿早期教育都有启发.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群被称作粉丝(英文fans的音译)的年轻人,在偶像出现时喊破嗓子、在偶像离去时流下泪水。偶像崇拜,成为他们“体制内”生活后的放松方式。在粉丝眼中,成为一个人的“粉”,只是年少轻狂时的一种大胆尝试,无碍他人。但是这种义无反顾的“粉丝式”生活方式,已然成为新时代青少年特征的重要因子,同时,引来了粉丝旁观者们关于“粉丝现象,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你”的集体疑惑。其中,家长及教育工作者更被这粉丝风潮裹挟着去思考:这些享受着追星快乐的青少年,到底获得了什么样的心理体验?青少年偶像崇拜,有着怎样的社会背景与心理机制?教育,应该在青少年偶像崇拜中扮演什么角色?  相似文献   

19.
2016年正值费孝通的巨作《江村经济》依据的调查开展80周年。这一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光辉,使其在时隔近80年后依然启发着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学者们。通过对近20年内引用《江村经济》典型英文文献的分析,发现此著作绵延的学术影响力。其开创的本土化研究及对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贡献,是其在80后仍在多地区、多领域产生持续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被称之为"次级情感依赖"。从个体发展来看,是一种正常的、普遍的心理现象;但是,从社会成因来看,当代中国的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有令人担忧的一面,即在商业化媒体同资本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青少年对偶像的情感迁移可能被极致化商业利用,而演变为一种"粉丝经济"的工具。因此,政府部门、工商业界、传媒影视行业、教育工作者等社会主体,应达成共识、共同努力,科学对待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加强社会系统工程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偶像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