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起源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乃至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尚未得到根本澄清和解决的开放性的理论问题。由于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实践哲学以及辩证法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所以我们需要从这三个视角,来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起源问题予以重新的梳理和阐释。这项工作对弈再文本学和哲学史的意义上深化历史唯物主义及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以及对于在当代的理论与现实语境中发展历史唯物主义,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起源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乃至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尚未得到根本澄清和解决的开放性的理论问题。由于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实践哲学以及辩证法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所以我们需要从这三个视角,来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起源问题予以重新的梳理和阐释。这项工作对弈再文本学和哲学史的意义上深化历史唯物主义及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以及对于在当代的理论与现实语境中发展历史唯物主义,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英国马克思主义"在通过发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方面树立了最值得人们重视的榜样。它的经验表明,要想在发展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首先要能准确认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的批判的方法论本质,其次要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研究本土问题的自觉意识,最后要能找到"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的恰当方式或道路。  相似文献   

4.
李卓群 《学理论》2012,(23):38-39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当中一些问题的争论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其中争论特别激烈的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问题以及社会科学是不是生产力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体系和历史唯物主义开始形成;社会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研究领域,普列汉诺夫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始源意义和枢纽意义,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普列汉诺夫实质具有两种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性质的理解:一为辩证唯物主义式理解,这一路径为苏联哲学教科书范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石,并且在当前我国依然通行的"辩证唯物主义"研究方向中起着支撑作用;二为历史唯物主义式理解,这一路径又为苏联的教科书反思与中国的教科书改革提供了深厚的理论资源,从而应当成为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历史唯物主义转向"的思想推力。  相似文献   

6.
从实践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刘福森 《理论探讨》2001,1(6):20-24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不仅包括关于历史规律的阐述,还包括这些历史规律得以成立的哲学解释原则。马克思把抽象的哲学原则变成具体的历史的解释原则,标志着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最终形成,并因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因此,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性质的理解上,不仅需要从物质本体论走向实践唯物主义,而且需要进一步从实践唯物主义走向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恩格斯首先使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术语,表述与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的"马克思的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发生了裂变,主要沿着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苏联(俄国)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三个分支发展流变。  相似文献   

8.
后马克思主义在何种意义上是马克思主义,是否如其所宣称的那样只有"背弃"马克思主义,才能"守护"马克思主义。其"背弃"表现为以黑格尔哲学否定历史唯物主义、拒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矛盾理论、摈弃阶级政治、否定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如此彻底抛弃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姿态,又何谈"守护"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1961年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哲学工作者集体编写的第一本全国党校和高校通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它的问世与毛泽东有密切关系,毛泽东曾批示同意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并亲阅书稿。毛泽东同时以哲学家名世,他对怎样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曾深思熟虑,素来强调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出版后,毛泽东是怎样评价的少有文字记载,但毛泽东对它的内容可能不满意。该书1961年夏修改完成之时,毛泽东嘱李达另编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1964年毛泽东在约艾思奇谈话时也不谈及这本书,而是抒发自己的哲学见解,强调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这可视为对该书的一种隐喻式评价。同年8月毛泽东召集康生、陈伯达等谈哲学问题时,"我是土哲学,你们是洋哲学"一语是一种婉转的批评,分量其实很重。他在阐明自己的哲学观点时以轻松口吻当面批评了康生、陈伯达等人,因为是他们领导艾思奇主编了这本洋哲学教科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编写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但毛泽东对它确实是不满意的,这种不满意和批评不像对李达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批评那样直截了当。  相似文献   

10.
政治哲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无疑会波及变革中的中国社会。作为中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的灵魂和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相适应的哲学理论变革,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为积极回应现实生活和理论研究提出的挑战,必须构建一种适应于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这是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使命。构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维度的努力体现在理念、诉求、向度三个方面。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理念体现在以"实践的唯物主义"为指导;当代中国政治哲学诉求体现在实现公共性的建设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向度体现在实现"中国向度"和"世界向度"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指导。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批判了以往历史上的一切旧民主观,其中主要是自由主义民主观的唯心主义哲学基础,实现了对民主观的唯物史观改造,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民主观。这种改造可以概括为四个“提升”:一是把对民主的认识提升到生产力的高度;二是把对民主的认识提升到生产关系的高度;三是把对民主的认识提升到生产方式的高度;四是把对民主的认识提升到国体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学界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的研究呈现出讲坛哲学与论坛哲学的明显分歧,讲坛哲学固守"二唯"教科书体系,论坛哲学则在总体上实现了从辩证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转向。不过,这一转向主要是依赖国内学者对原理教科书的批判而得以推动,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相关研究的借鉴较少。实际上,阿尔都塞等人对于"二唯"关系有着极具深意的探讨,是我们加深相应研究的重要思想资源。具体言之,阿尔都塞在显性的维度上,将辩证唯物主义视为哲学,将历史唯物主义视为科学;在隐性维度上,却把辩证唯物主义解释原则置于历史唯物主义之中。这种复杂的矛盾解读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13.
范磊 《学理论》2008,(24):46-47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什么的争论,多年以来在哲学界从未停止过。本文试图从与孙正聿先生商榷的角度,提出笔者自己的一点看法。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和"历史唯物主义"二者之间不能划等号,事实上二者是包含关系,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是包含在"世界观"之内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国内有的研究者坚持形而上学的本本主义,以曲解历史唯物主义对恩格斯进行诘难,借以否定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制造出"马克思是劳动哲学本体论"、"恩格斯是物质哲学本体论"的谬论,是十分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推进,对历史唯物主义之"历史"概念的理解,已经日益凸显出理论的重要价值。历史唯物主义的出现,是同现代社会的兴起结合在一起的。马克思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植根于物质生产过程,即生产方式的真实差异之中。这样一种唯物主义历史观,虽然承认人类社会的客观进步,但与"线性进步史观"有着本质区别。阶级对抗分析和剩余价值理论,构成了马克思理解一定物质生产方式之历史性存在的两个重要维度。正是在此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内在历史时间",并成为对抗资本主义物化意识形态、实现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10)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沟通人类社会和自然的桥梁,人化自然的秘密就在人类实践(劳动)当中,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与历史唯物主义不谋而合。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思想下,我国的经济发展,生态建设,教育改革必将蒸蒸日上。  相似文献   

17.
揭英荣 《学理论》2010,(4):37-38
哈贝马斯通过交往行为理论重建了历史唯物主义,并通过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的结合分析了政治秩序和政治系统印国家的起源、产生、性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晚期资本主义民族福利国家的总体危机,这对我们现时代思考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有着不容忽视的重大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文明交往的日益高涨以及大众文化的勃兴,如何从理论上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成为当务之急.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看,大众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大众哲学观的培养和塑造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大实现,有助于社会主义良好道德风貌的培养,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构建的不断增强,有助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基础最大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3)
文化哲学在20世纪80、90年代成为中国哲学界最有影响的研究领域之一。它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与20世纪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焦虑和文化危机密切相关,而在中国则是社会转型深刻的文化显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文化危机的加剧,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各家各派也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做了各方面的探讨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者更是参与到文化哲学的探讨和研究当中来,本文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文化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阐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内涵、表现以及现实意义,以期抛砖引玉,共同将这一理论问题深入研究下去。  相似文献   

20.
塔克提出"资本剥削劳动是正义的"并冠以马克思之名,这种颠覆性的观点倒逼着人们回到马克思,开启了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研究。围绕马克思与正义问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内部形成了马克思认为资本剥削劳动不正义的反对派和赞同派,双方站在各自立场产生了"正义悖论"。悖论在割裂描述性和规范性研究进路的基础上,造成了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误解。破除"正义悖论",需要还原马克思政治哲学,实现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