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裘真 《党史博览》2009,(8):33-35
2008年7月1日,《作家文摘》报在头版摘登了南京《钟山》杂志刊登的王彬彬的一篇文章《瞿秋白的不得不走、不得不留与不得不死》(简称《三个不得不》),该文主要内容是把1935年5月瞿秋白不幸被捕后被蒋介石杀害,归罪于为革命鞠躬尽瘁、以身殉职的博古。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瑞金市委党史办原副主任曹春荣先生,就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先生发表的《瞿秋白的不得不走、不得不留与不得不死》一文提出商榷。本刊予以发表,欢迎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11月,一场部署"严厉打击偷伐偷采偷排专项行动"的工作会议在广东省河源市召开。会后发布的工作方案显示,此次治理"三偷"专项行动的牵头单位,不是政府相关执法部门,而是该市的纪委、监察局。2014年12月29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转发了一篇刊自《中国纪检监察报》的文章,不点名批评了河源市纪委"多管闲事"。这篇题为《牵头治理"三偷",是纪委该揽的活吗?》的文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瑞金市委党史办原副主任曹春荣先生,就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先生发表的《瞿秋白的不得不走、不得不留与不得不死》一文提出商榷。本刊予以发表,欢迎探讨。  相似文献   

5.
1997年创刊的《百年潮》杂志,在第2、3期上先后登载了两篇关于朝鲜战争的文章(下称“两文”)。“两文”作者注明,这两篇文章主要是根据已解密的俄罗斯关于朝鲜战争的国家档案撰写的。这两篇文章对我国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不同以往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三个问题上:一、似乎中共中央关于出兵抗美援朝的决策是苏联压力的产物;二、认为中国在接受停战谈判时是不得不放弃了自己最为关心的一些问题,在条件上做出了相当大的让步;三、认为1953年7月结束朝鲜战争,对中国不是一种好的选择。此外“两文”作者在其第二篇文章中,把…  相似文献   

6.
《说文解字诂林》(以下简称《说文诂林》),近人丁福保编纂,刊于1928年。是书汇辑以往研究《说文》的专著、单篇论文及其他著作中论及《说文》的材料,资料详备.征引丰富。检一字而众说毕备,可谓许学渊海。《说文诂林》具有校诠类编的特点。《说文诂林》收有6种谐声类文献.根据性质可分为三种.一是材料补遗类,有两种,即宋保的《谐声补逸》和毕沅的《说文旧音》;一是谐声论证类,有一种,即陈立的《说文谐声孳生述》;一是补遗兼论证类,有三种,即胡玉缙的《说文旧音补注》、苗夔的《说文声订》和邓廷桢的《说文双声叠韵谱》。  相似文献   

7.
李换运所著的《雍正吏治录》(中国长安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史料源自《清史稿》《雍正朝汉文朱批汇编》《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等书,正史正说。  相似文献   

8.
致刘少奇信     
致刘少奇信(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二日)黄炎培刘主席:《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一文①精细地读毕了。有些经过十年来工作和学习理解了的。有些读了这文获得不少新的理解。我也写了一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年来的巩固和发展》,看法是否正确,希望公余略阅,给予指...  相似文献   

9.
蔡建军 《前线》2013,(11):82-82
曹操以唯才是举、知人善任著称于世。三国时代,大才子陈琳奉命写讨伐曹操的檄文——《为袁绍檄豫州文》,笔锋犀利,洋洋洒洒陈列曹操的种种“罪过”,引发各路诸侯纷纷发戈。曹操读罢,也惊得浑身发凉,从床上一跃而起。后来,曹操打败了各路叛军,活捉了陈琳。曹操问陈琳檄文骂他一个犹可,为什么骂他祖宗三代?陈琳不亢不卑,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以对。言外之意,就是说我当时奉命写文章,文思泉涌,骂得痛快,就骂过头了。曹操听出了他这含蓄的说辞,  相似文献   

10.
张严 《学习导报》2011,(21):62-63
“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文”历来被视为纪纲之要,能移风易俗、化导人心,这就是“文以载道”的由来。茅盾写于抗战相持阶段的《风景谈》正是这样一篇散文:文章以景为名,实际上是写主宰风景的人,进一步来说,文章是以“文”绘“画”,以风景为衬托来描绘有着充实内心和崇高理想的延安儿女。《风景谈》所载之“道”,  相似文献   

11.
如何深入研究和宣传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的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也是理论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任务。要做到深入,就要把握问题的实质与关键,就要在规律性和方法论层次上认识问题,从而使理论更具说服力、感召力、影响力。凌厚锋教授《坚持创新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文(载《福建日报》2001年4月,以下简称《坚持》),为此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总体上说,《坚持》一文既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这表现在文章选题和对关键问题的把握;又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这表现在论证方法与对论据的选择上。《坚持》要回答和解决…  相似文献   

12.
薛琳 《党课》2012,(3):82-84
电影《2012》的公映、《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南非德班气候大会上南北国家的争论,将人们的目光投向了全球气候问题。臭氧空洞、气温上升、马尔代夫等岛国面临消失,这一切不得不让我们开始冷静地思考,如何让我们的子孙繁衍生息,怎样才是合理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东北技侦工作的参与者,看到《作家文摘》2010年5月14日转载《党史博览》2010年第4期发表的《辽沈大决战中的情报工作》一文后。感到其中有些不实之处。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我写了这篇小文,希望能够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4.
近来,偶见《文摘报》3月11日“文史·人物”版刊登《雷锋出名“内幕”》(以下简称《内幕》)一文,全文不足500字,却存在许多失实之处.作为雷锋生前的一名战友,一名详细采访过雷锋生平事迹,并为弘扬雷锋精神做过一点点实际工作的老战士,我不得不公开加以澄清,目的是为了维护雷锋史实的真实性、准确性.一、《内幕》一文说:“雷锋……安葬那天,全市有20多万群众自觉排在长达10公里的道路两旁,向雷锋做最后的告别.”本人亲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共同富裕》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共同富裕思想在福建农村的实践》一文,1996年11月28日在《人民日报》刊出,1996年12月3日《福建日报》全文转载,《福建论坛》作了摘要刊登,本刊也在1996年第12期上全文刊载,在福建社科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引起较大反响。最近,本刊组织本省的部分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就这篇文章及其所涉主题进行讨论。现将主要论点摘登如下。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发人深省李光荣《福建省委党校教授):《共同富裕思想在福建农村的实践)一文,读后很有启发,深深感到小平同志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深得人…  相似文献   

16.
重读︽清贫︾育葵《清贫》,是一篇千字小文,方志敏烈士在囚室里写就的,文字平和而清新。然而,就在这平和清新的文字里,蕴含着一种极大的穿透力,读后令人震撼。过去,曾不止一次读过《清贫》,每次都激起热血上涌。今天重读《清贫》,激动中更增加几分沉重。这沉重固...  相似文献   

17.
以1920年9月1日《新青年》第8卷第1号上发表的《谈政治》为标志,陈独秀实现了思想进程中的历史性跨越,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由宣传向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标志。本文以《谈政治》一文的研读为依据,追溯陈独秀早期思想跨越的足迹,并对这一重要跨越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所具有的意义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8.
征订启事     
打开油墨飘香的第7期《理论与实践》,李君如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正确地把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一文吸引了我。我细心地研读李君如同志的文章,感到这是一篇学习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力作。  相似文献   

19.
一、“新帝国主义”论产生背景及其主要观点在科索沃事件后,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在一次演说中,曾经以历史上的罗马帝国、蒙古帝国、大英帝国等为例,声称为了“神圣的国家利益”,美国“将成为人类最后惟一的帝国”。2002年4月7日,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外交顾问罗伯特·库柏在《观察家》上发表《后现代国家》一文,系统论证了“新帝国主义”论;同年美国3—4月号的《外交事务》发表塞巴斯蒂安·马拉比“不得不帝国主义”一文,再次鼓吹实施帝国主义政策。《纽约时报》等有影响的报纸相继刊登这方面文章,通过美国报道检索,仅仅两个月涉及到“美国和帝国”这个关键词的报道多达300多条。“新帝国主义”论盛行一时,在国际上颇具影响。“新帝国主义”论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20.
应当尊重胡绳教授的原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是重庆西南师范大学马列主义基础部的副教授,1999年下半年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当访问学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里看到了沙健孙教授在《中流》1999年第12期上发表的《马克思主义,还是庸俗生产力论?——评胡绳教授对毛主席的批判》一文(以下简称《沙文》)。我被醒目的标题吸引住了,一口气读完这篇长文,心里沉甸甸的。随后,我又认真地读了胡绳教授的两篇文章,一篇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前瞻——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刊于《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6期,以下简称《胡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