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伯军 《天津人大》2010,(11):40-41
宁河县人民法院刑二庭是专门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审判庭,该庭把“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作为青少年维权工作的永恒价值追求。多年来,刑二庭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认真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全面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前不久,刑二庭被评为2009年度天津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对未成年犯"教育、挽救、改造"的方针,达到预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保护社会的双重目的,应当把握对未成年犯罪从宽处罚的原则,注重量刑的平衡问题。由于我国没有单独的未成年刑法,对未成年犯如何适用刑罚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瑞典素有“儿童天堂”的美誉。长期以来,瑞典在未成年人服务和保护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理念、保护机构、保护立法和未成年人教育及行为矫正等方面都独具特色。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研究和借鉴瑞典未成年人保护的做法和经验,对促进我国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7年以来,山东省即墨市未成年人德育工作紧紧围绕“德育为首,人人育德”的工作理念,以“关爱生命,健康成长”、“走进心灵,关注成长”为主题,以“让每个学生都成人,让每个生命都有价值”为目标,加强关爱生命和感恩教育,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眭,确保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
祁彪 《民主与法制》2014,(31):48-49
9月16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召开了“未检之光——讲述案件背后的故事”宣讲活动,活动通过一个个检察官挽救未成年人真实案例,使人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未检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更加钦佩奋斗在未检一线检察官的担当与责任,更加为“未检人”挽救未成年人付出的爱心与辛劳而感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多年来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一直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付出巨大的关爱和耐心,挽救了一大批失足未成年人,使他们重新走上了健康阳光的生活道路。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郧县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报告团”为抓手,调动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关注,共同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我国未成年人法律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健全和完善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宣传未成年人法律制度,促进青少年法治研究的繁荣和研究队伍的壮大,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和中国法学会共同举办了以“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为主题的大型系列活动。2014年1月20日,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8.
胡健 《人民政坛》2006,(4):40-41
2006年1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实施。与1995年的司法解释相比较,本次司法懈释把未成年人犯罪和成年人犯罪明确区别开来,充分体现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加大保护力度,对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司法理念,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认定和量刑,也尽量在法定范围内从轻和减轻,彰显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关怀和宽容。本次司法解释还对很多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界定,有利于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正确适用法律,最大程度地教育、感化和挽救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9.
"勿以恶小而为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促进和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底线要求。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针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特点,重新界定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完善了分级干预、教育矫治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切实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王璎 《辽宁人大》2008,(9):19-19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事关民族未来和国家兴衰的工程。多年来,凤城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保护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作为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开展“三查(察)”活动。  相似文献   

11.
刘立 《理论月刊》2003,(8):107-108
我国未成年人公诉制度立足于教育、感化、挽救。其基本精神和指导思想就是要根据未成年人特点,坚持不同于处理成人案件的专门原则,切实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以达到教育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其原因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法律和道德两个方面论及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并且提出要实行以“德治”为主、以“法治”为辅的方针来“教育、挽救、感化”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邯郸市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教育载体,相继开辟了四点钟课堂、阳光课堂、假日课堂等,着力解决城市教育断档、农村“留守儿童”和节假日管理失控等问题,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近年来湖北省郧县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从“学、听、讲、看、唱”等方面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6月1日起施行,以更有力的"法律之手"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民政系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月"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营造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六一"儿童节之际,从制度到行动,各方正在形成合力,为孩子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中国妇运》2008,(6):42-44
一、活动背景 广饶县18岁以下未成年人有11.5万,约占全县总人口的24.5%。为加强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饶县妇联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先后组织开展了“争做合格小公民”、“我做环保小卫士”、“雏鹰争章”、“小手拉大手,成长路上一起走”、“弘扬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国人”等一系列思想教育活动,命名了5处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处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43所示范家长学校,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搭建了丰富载体,创造了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导刊》2011,(10):38-38
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以“春泥计划”系列活动开展为载体,以“以线连点拓面”旅游线路图为路径,以“春泥计划”六大行动(“励志成长”“知荣明耻”“读书成才”“实践育人”“阳光心灵”“净化优化”)重点突出,亮点凸显为目的,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8.
苏州市着眼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坚持治未病和治已病并举,以实施“阳光心育”工程为载体,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努力打造呵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9.
2020年,未成年人保护立法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继修订通过,将于2021年6月1日起一同施行。两部法律属姊妹篇:未成年人保护法注重创造优良环境,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注重预防,采取教育、干预、矫治等多种措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因此,在修改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始终考虑两部法律的呼应与衔接,努力织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治保护网。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承担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见》强调只有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才能保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多年来,各级妇联、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为发展家庭教育作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以重庆市为例,通过制定实施家庭教育规划,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