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婷婷 《重庆行政》2014,(2):102-103
正编辑活动是编辑主体为实现一定目的,运用以创造想象为核心的创造思维所进行的创造活动。编辑的创造性思维就是指编辑的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编辑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编辑创造性思维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普遍特质,即广阔性,深刻性、  相似文献   

2.
人只有把自己领受为创意者时,他才可能真正领受自己的生命本质并以其为基本原则来追求其主体性的自我完成,写作由此被理解为主体对其创意本质的一种领受和实现的活动,一种被本质地包含于主体生命的内在实践。"创意"对于人来说是本体意义上的,它包含了两个本体论意义层面:人是创造性地思维着的,人是思维着的创造者。以此为本体论视域,我们得到了创意写作学对于创意的三个维度的认识:它的基础维度是再现,这种再现是在创意写作者对外部世界的事件序列的把握中形成的,它的较高的维度是对事理逻辑和情感逻辑的创造,它创造了事件系列的意义图景。而在最高的维度,这种创意则是"世界观",它创造了世界的意义,并让主体成为显身于意义中的创造性地思维着的"创造者"。创意本体论的创作方法不是按照世界的"是其所是"来临摹,也不是按照世界的"像其该是"来想象,而是按照创造思维着的主体的内在创意原则来创造世界。以人的创意实践为基础,而不是直接以人的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讨论创作问题,这是创意写作学视域对文艺学的一个贡献;创意写作学视域下的创意创作方法论的构建,可以为当下小说创作的最新实践提供阐释模型和研究路径,对我们进一步重新审视文学活动的创意本质,实现文学观念、批评话语和研究方法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心中有读者眼中有市场——期刊编辑的读者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春兰 《青年论坛》2006,(5):131-133
读者意识是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自觉地把读者的需求、购买力水平、接受心理和审美情趣纳入编辑活动之中的编辑思维形式.市场需求决定了编辑读者意识的三重内涵,这就是准确定位读者、创造读者、服务读者意识.编辑工作中体现读者意识,就要关注主流读者,满足读者需求,策划活动吸引读者,提高读者.  相似文献   

4.
李高君 《求索》2010,(8):107-108,103
实现人从自我矛盾到自我和谐的转变,阻力来自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无情操控和人的异化程度的加深,人的均质化发展消解了人的个性、本质。实现人的自我和谐的进路在于:整个社会要节制资本,改善民生;倡导劳动光荣;培育自主创造幸福生活的主体;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文化活动造就人的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5.
互动对话是不同主体间在教学创新、生成、发展等行为上的内在彰显和实践外化。遵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超越传统教学的知识浅表化、思维浅层化和情感浅淡化,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强化知识的价值意蕴;加强生生对话促进经验的结构与联想,走向深度的批判理性;开展师生对话培育思维技能,提升高阶思维能力;通过自我对话加强反思,觉悟指引人生;与专家对话从学科视界走向统整融合,促进学习样态的实践促进。  相似文献   

6.
自律是道德的基本原则。道德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实践中为实现自身的自由幸福而自觉地内化并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所形成的内在约束。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自己为自己设置必然性。只有当在道德中构成人的主体性的种种人类本质特征得以充分表现和发挥时,道德对于人来说才是一种自我确证、自我肯定和自我发展的方式,才是人掌握世界的方式。道德自律包括:获取道德认知;内化道德规范;培养道德情感;践行道德规范;进行道德反省;养成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所学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等知识都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成果。但是,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学生却不能游刃有余地运用这些思维成果。原因很简单,传统的知识、结论式的教学使得学生一味地通过记忆来获取知识。因此,学生是只知其然,不知  相似文献   

8.
“编辑学者化”是近年来学报界关注最多的热门话题。文章在分析了争论的两种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编辑学者化”的定义应是,编辑主体在具有目的性和创造性的编辑活动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主客体能量的相互转换来实现的学习和研究学问的动态过程。认为,“编辑学者化”的提出,是编辑科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反映,并成为促进学科发展的内在推动;有关学者化的讨论对编辑队伍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众文化活动是人民群众以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的自娱自乐、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和掌握文化、创造文化艺术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群众文化活动的娱乐审美、宣传教育、文化传递、生活实用等功能,体现着启迪、教育人民群众,增强人的审美观念,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价值。群众文化活动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个动态化的流程,其存在和发展要求我们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现代科技进行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刘文 《求索》2005,(12)
拉康认为,自我的建构离不开自身也离不开自我的对应物,即来自于镜中自我的影像;自我通过与这个影像的认同而实现。镜像阶段是一个自欺的瞬间,是一个由虚幻影像引起的迷恋过程,是想象性思维方式的起点。自我并不是自己的主宰;人们苦苦寻找自我,而当找到它时,它却外在于我们,总是作为一个他者而存在,被自身无法掌控的外部力量所决定,永久地被限定在与自己异化的境地。镜像阶段的想象性认同与人类知识同构,具有相似性。最后,笛卡儿式的主体不再能够自由地决定自己的生活,相反,该主体要受制于主体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