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华盛顿邮报》10月18日报道说,美国总统布什8月签署了一份新的《国家太空政策》。同克林顿政府1996年提出的“和平利用太空”的政策相比,新太空政策在内容上已经发生了变化。美国修改其太空政策除了经济因素之外,军事因素显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反映了美国控制太空的长远战略企图。  相似文献   

2.
李岩 《瞭望》2020,(4):54-55
美国新一轮军事转型将太空作为应对大国军事竞争新形势的重要领域.美国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将太空认定为“作战领域”,批准设立太空军。太空军是美国1947年设立空军以来首次成立新军种,也是继美国陆军、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之外的第六大军种。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太空军的成立,标志着世界第一支独立成军的太空军事力量正式面世。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欧洲开始发展不依赖美国的独立自主的太空战略,拒绝在空间沦为美国的附庸,有其战略深意。  相似文献   

4.
1994年7月8日,举世瞩目的STS-65哥伦比亚号航大飞机载着7位太空人从佛罗里达太空发射场升空。这7位太空人中,有一位就是著名的华裔科学家——焦立中。早在孩提时,焦立中就有飞驰太空的梦想。自六、七岁起,他就开始注意电视新闻中双子星号遨游太空的活动,有关太空的小说和电视他更从不放过。25年前,也就是他9岁的时候,美国太空人登临月球,他就立志当太空人。上中学后,他又在制造飞机及火箭模型  相似文献   

5.
2008年2月8日,承载着欧洲人的航天希望与努力,美国制造的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哥伦布"号太空实验舱将和"亚特兰蒂斯"号一起被带入太空,前往距离地球35万公里以外的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12,(16):45-45
据《香港亚洲时报在线》报道: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USCC)近日委托撰写了一份报告《中国正在发展中的太空能力:对美国利益的影响》。报告强调,一旦台湾海峡发生冲突,太空资产将提供若干重要优势。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航天大国纷纷调整航天计划,争夺太空位和主导权近一年来,人类航天事业取得众多突破,成就巨大。首先就是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飞行,可谓一飞震惊全球; 其次是美国“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冲撞”彗星成功和欧美对火星和金星探测的此起彼伏;当然还有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重返太空,欧洲阿丽亚娜火箭发射表现神  相似文献   

8.
两位美国宇航员,离开“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宁静的太空中飞翔。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宇航员不系安全带的太空飞行试验。宇航员是怎样离开机体?怎样在太空中飞行?这个试验有什么意义?本期有专文和照片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吴昊  吴俊强  郭修凯 《学理论》2012,(24):19-20
美苏在太空领域的竞争高潮是20世纪60年代的登月竞赛,在此之前苏联在许多领域都领先于美国,但是随着苏联航天核心人物科罗廖夫的突然逝世,苏联航天管理体制的许多固有矛盾和缺陷都爆发出来,最后导致在登月竞赛的失败.这也正是美苏太空竞赛转折点.  相似文献   

10.
山民 《瞭望》2001,(23)
美国政府大力支持的“天网”信息系统与“地网”信息系统实现全面互联后,美国的战略预警系统原有的不足之处将全部得到弥补。届时,独霸太空的美国将成为最危险的战争策源地。  相似文献   

11.
《党政论坛》2008,(10):34-34
2008年2月8日,承载着欧洲人的航天希望与努力,美国制造的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哥伦布”号太空实验舱将和“亚特兰蒂斯”号一起被带入太空,前往距离地球35万公里以外的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12.
华盛顿专电 失重、真空和太阳直照这三个特殊的太空自然条件,对一切生物的生存来说,是不利的,有的甚至是致命的,但是,对于科学的研究,高精尖现代技术的发展,以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的开发来说,却是理想的“新边疆”。最近乘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美国华裔科学家王赣骏,就是利用太空的失重条件,进行流体动力学试验,为开拓这个“新边疆”作出了可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美国又“出事”了,时值中国的羊年春节。“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2月1日9时,在完成了16天的太空之旅返回地球途中突然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对于“哥伦比亚”号的失事,上至各国政要,下至普通百姓,对这一不幸事件,都寄予了极大的哀悼和同情。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没有国界, “哥伦比亚”号失事是全人类的损失。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向美国总统布什发去慰问电,表示深切慰问,并“相信人类探索宇宙科学的努力不会因  相似文献   

14.
飞天,遨游太空,是人类的美好愿望。 50年代末,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号”宇宙飞船首飞太空。8年后,美国“阿波罗”飞船把美国宇航员送上月球。而这一切的一切,对年轻的中国航天事业来说,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中国航天事业虽比美苏、欧洲发展得晚一些,但一些尖端技术却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航天工业专家王英魁最近透露,中国将在10年内建成太空船。而中国正在实施的太空计划,在5年之内,约三四年以后,自已建造的可载3位宇航员的太空船便可升空。王氏称,中国早已掌握先进的太空技术,目前中国有100多位合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新总统布什一再宣称将推进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MD)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主持召开了航天工作会议,决定在 1年之内组建一个新的军种——航天部队。 俄罗斯现有的战略火箭军主要由战略导弹部队、导弹太空防御部队和军事航天部队等力量组成。根据俄通社—塔斯社的报道,未来的航天部队将以战略火箭军的军事航天部队和导弹太空防御部队为基础组建,担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组织和实施太空作战。而太空作战的一项主要行动就是攻击敌方包括各种航天器和地面控制站在内的太空系统。由此来看,俄罗斯组建“天军”的一个重要意图…  相似文献   

16.
美国《航空航天技术周刊》日前根据中国公开的信息揣测,到2030年,解放军的5类尖端装备技术可与美军比肩。 太空通信站 报道揣测,中国将开发十种装有火箭发动机的新型空天飞行器,其外型类似于中型战机,能携带小型卫星飞抵近地轨道,发挥小型太空通信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华盛顿专电 一种直径十微米的塑料微球粒,最近在美国国家标准局出售。三千万颗肉眼很难分辨的透明微球粒,装在贴着“太空制”标签的小玻璃瓶里。这是世界上第一批在太空中制造的商品。制造这种微球粒的原料,是生产目前市场上普通的透明塑料杯等家庭用具的聚苯乙烯,价格每磅只需半美元左右。但是,它到太空中“旅行”一趟,被加工成这种微球粒后,身价猛增,每磅售价高达二百万到七百万美元,大大超过“一本万利”。  相似文献   

18.
约1吨重的美国太空探测器“旅行者2号”,在太空中邀游了12年,几乎闯荡了半个太阳系,今年8月24日,在覆盖着凝冻的甲烷云层的海王星北极区上空4800多公里处掠过,近距离访问了这颗太阳系中神秘的第八行星。紧接着马不停蹄,继续以每小时几万公里的速度向太阳系的边陲飞去。据科学家估计,它还能继续工作25年,在太空中进行紫外天文考察,寻找太阳系的边缘,向远在几十亿、几百亿公里之外的一个亮点——地球母亲发回各种科学数据。一旦油干灯  相似文献   

19.
为期3天的太空非军事化国际会议4月11日至13日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就制止太空军备竞赛及和平利用太空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来自10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等一些国际组织的250多名官员和代表出席了会议,而作为世界太空大国的美国却没有派代表参加,这就格外引人注目。作为人类的共同财产,外空理应为谋求全人类的福祉而完全用于和平的目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对外空的军事利用总是被置于首要地位。据不完全统计,自1957年10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至今,美苏(俄)共向外空发射了数千个航天器,其中以军事…  相似文献   

20.
小非 《侨园》2008,(3):26-27
2008年春节前夕,"中美太空少年计划"活动在一片鞭炮声和贺岁声中落幕.14岁的女孩姚依晨从美国回到北京,作为参加本次活动的唯一初中生,她送给父母一件特别的新年礼物--张火星照片,这张照片是她在美国,亲自给火星探测器发指令拍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