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五所重点高校大学生的情感支持网的分析,发现了其在规模、关系构成、趋同性和异质性等方面的特征,并探讨了存在这些特征的原因、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文献的回顾,梳理了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主要困境和社会支持的现状,提出了社会工作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支持的策略。文章指出,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络比较单一和脆弱,社会支持供给与留守妇女需求之间矛盾突出。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的缺陷为社会工作介入提供了空间,社会工作的介入应该秉承优势视角与问题视角的结合,在整合政府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与社区平台的合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妇联组织和自助组织的作用,构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留守妇女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3.
基于河海大学在校硕士生讨论网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他们的网络规模、关系构成、趋同性、异质性、网络性质、紧密度等特征,并与狄金华的研究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与本科生相比,硕士生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社会网更加多元化。同时还发现家庭背景与社会网有许多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4.
基于河海大学的抽样调查资料,以及与已有研究的对比,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的网络规模、关系构成、趋同性、异质性、紧密度等特征。研究发现,大学生并不具有简单意义上的"忘亲"特征;大学生社会网特征并不稳定;本科生和硕士生(研一、研二)在社会网特征方面具有同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吕芳 《妇女研究论丛》2012,(5):36-42,47
社会支持网是正式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补充。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浪潮中,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传统的"男耕女织"演变为"男工女耕",农村留守妇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不得不重构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然而,目前国内很少有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的个体社会支持网构成的实证研究。本文通过对16个省份2414名留守妇女的抽样问卷调查资料系统考察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的构成。调查发现:丈夫仍然是"缺席"的户主,构成留守妇女情感支持网、财务支持网的重心;"娘家人"在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中的重要性超过了"公婆",尤其在情感支持和财务支持方面;邻居、朋友都是留守妇女日常交往的主要对象,邻居还对留守妇女的生产活动提供帮扶,而朋友则是留守妇女情感倾诉的主要对象之一。亲属倾向于情感支持、财务支持,而非亲属倾向于交往支持。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环境、心理健康及学业成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对儿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留守儿童"其实生活在一个单亲或双亲剥夺的环境里,他们家庭环境、心理健康状况恶化,其学业成绩较差;"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发生了不利于其心理及学绩健康发展的变化,家庭环境通过影响其心理健康而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农村发展中的一个综合而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内的综合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从网络规模、网络趋同性与异质性、网络关系构成等方面定量描述了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网的基本结构及特征,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素萍  黄仕任 《传承》2014,(2):108-109
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与和父母同住的城市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对此,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高度重视,并在各个层面采取综合对策,尽量减轻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给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所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留守的处境导致其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自我意识不健全、人际交往焦虑等状况。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要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同时应指导家长为孩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邵昌玉 《人民论坛》2011,(9):176-177
农村留守儿童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留守的处境导致其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自我意识不健全、人际交往焦虑等状况。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要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同时应指导家长为孩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从宏观层面来说,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农民工流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而产生的;从微观层面来看,父母外出务工使得留守儿童的原生家庭结构呈现不完整状态,近端社会支持减少,所以我们提倡从社会支持体系的角度探讨留守儿童保护问题。社会支持体系是社会个体生活的"基本生活圈",这个圈子通过社会连结的方式为个体提供养分,从这个角度来说,构建、恢复和完善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是开展对他们社会服务的可行切入点。为了切实掌握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状况,我们在两年的时间里对西部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4000名留守儿童开展了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该研究的数据统计发现,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观社会支持、客观社会支持、支持利用和社会支持总分均较低。这种状况启示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服务的提供者,应多开展社区倡导工作,以营造留守儿童的外部支持体系,开展留守儿童寻求支持和支持他人的能力训练,以稳固其内部支持体系,多关注男性、13至15岁、非独生、父母长期不回家的和父母与孩子联系频率低的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2.
丈夫外出打工对留守妇女的社会角色产生了复杂的影响,留守妇女能够采取积极的行动应对角色冲突,成为农村舞台的“新主角”,而更新社会对留守妇女的期望,提高留守妇女的角色扮演能力是留守妇女扮演好农村社会“新主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社会支持是与弱势群体的存在相伴随的社会行为。目前我国青年弱势群体在其生存发展中遭遇到程度和类型不同的“社会排斥”,现状堪忧。青年群体现有的社会支持网呈现规模小、高趋同性、低异质性的特点。必须加大对弱势青年的社会支持,塑造现代性的新型社会支持网,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将是我国较长时期内不可逆转的趋势,因而村庄空心化和农业女性化也将是我国农民家庭经营与农民合作社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状况.本文以甘肃、青海、宁夏等西北省区的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男工女耕”状况下留守妇女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困境,运用社会性别理论研究农村妇女的行为特征、合作意愿与合作能力,并提出了发展以留守妇女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合作社转型战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稳定性探析——豫东HC村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社会交换理论分析了豫东HC村留守妇女的婚姻稳定状况。研究认为,丈夫外出务工,妻子留守在家,造成了夫妻间内在吸引力弱化,婚姻替代吸引力有所增加,但由于农村婚姻解体的社会成本过大,使得留守妇女的婚姻仍处于高稳定状态。但前两种力量对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的冲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一个村庄的观察,对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留守儿童非正式社会支持网异质性较低,亲属支持的来源与监护人的社会关系有较强的关联性,外出父母在留守儿童非正式支持中的重要性降低.父母主要提供经济支持,但情感支持不足.一些留守儿童寻求朋友支持和"母亲替代"角色以满足自身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妇运》2015,(3):31-33
为深入了解陕西农村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状况,切实维护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2014年省妇联调查组对本省留守妇女的状况进行了调研。一、留守妇女基本情况截至2013年底,陕西省总人口3763.7万,其中女性人口1820.1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8.4%,农村留守妇女约121.4万,占全省妇女总数的6.7%。留守妇女大多集中在关中、陕南地区,分别占全省留守妇女总数47%、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江西省分宜县每年有6.22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丁,占农村劳动力的60%;有3.06万留守妇女,占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近60%;有1.11万留守儿童,占全县儿童的13.4%。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妇女多、留守儿童多的“三多”状况,在党委政府重视支持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基于媒体报道资料和相关研究文章对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进行综述。 一、留守妇女的界定及群体规模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月娥 《中国妇运》2011,(8):44-46,43
留守妇女是当今农村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近年来,她们的权益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较多关注。妇联组织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妇女问题和城市化引发劳动力转移后的留守妇女问题,多年来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基本情况和权益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以农村留守妇女为对象的关爱帮扶工作,为保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成长、助力农村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