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11月27日,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在维也纳欧佩克总部举行,经过一番争议,最终以沙特为首的海湾石油输出国在与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伊戈尔·谢钦协商后决定不减产。次日,国际油价再次跳水。谁要减产谁丢市场对于是否减产,欧佩克内部存在意见分歧。沙特、卡塔尔、阿联酋和科威特等海湾阿拉伯石油输出国不赞成减产,认为目前油价下跌还不构成危机,随着油价下降,一些高成本石油会退出市场,石油市场将会自我稳定。它们认为  相似文献   

2.
刘楚  雅菲 《瞭望》1990,(40)
伊拉克侵吞科威特引起的海湾危机已持续一个多月。现在,整个海湾局势呈现紧张而又不战不和的僵持状态,依然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心。 一、美国加紧进行针对伊拉克的进攻性军事部署,并大力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 伊拉克侵吞科威特严重威胁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海湾及中东地区内石油、经济和战略利益,因此美国反应尤为强烈。美国在带头  相似文献   

3.
文井 《瞭望》2004,(30)
政治与经济的相互需求,使中国与海湾六国关系的列车,进入了以石油合作为车头、全方位和深层次前行的高速道。  相似文献   

4.
江红 《瞭望》1991,(37)
海湾战争急剧改变了世界石油市场的力量对比。战后,石油消费国和生产国都在调整政策,以适应新的形势,寻找新的出路。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通过这场战争,美国基本实现了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宿愿:打回海湾去,重新控制那里的石油资源。美国虽是世界产油大国,年产量达4亿吨,但从8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石油储量减少,产量下降,进口上升的趋势一年比一年严重。自本世纪30年代美国在沙特阿拉伯发现特大油田,随后逐步排挤英国、法国,控制伊拉克和伊朗石油资源以来,美国一向把海湾石油作为它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王波 《瞭望》2007,(14)
不久前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召开的海合会外长会议再次向世界重申,海湾国家将开发自己的核计划。消息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有人担心,在已经动荡不安的中东将可能掀起一轮核竞赛。海湾石油国家决意发展核能,主要出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原因,但主要还是为维护自身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开罗专电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国际社会反应强烈,联合国安理会接连通过决议,谴责并对伊实行海、陆、空的经济制裁,目的是迫使伊撤出科威特。两个月来,制裁反制裁和封锁反封锁斗争激烈,结果如何,将成为战与和的关键。 伊拉克财源的90%来自石油出口,每年收入200多亿美元。伊拉克经由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两国的输油管出口的石油,占其石油输出总量的2/3。伊拉克侵吞科威特后,输油管被切断。为打破封锁,伊拉克忍痛同伊朗握手言和,承认1975年阿尔及尔两伊边界协议并全盘接受伊朗方面的条件。伊拉克同伊朗媾和的  相似文献   

7.
帅鹏 《瞭望》1986,(38)
六年前的九月二十二日,大概没有人曾经预料到两伊战争竟会整整打六年,而且还看不到尽头。 这场战争为什么如此旷日持 久?它的前景如何?这里,让我们尝试作一点剖析。 世界上的事情是互相联系着的。海湾这场战争也摆不脱世界权力结构的影响,特别是因为海湾所处的战略地理位置和它占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蕴藏量,  相似文献   

8.
东京专电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震撼了世界。这一突变的风云给日本经济景气开始罩上一层阴影。此间政界显要和财界巨首对这一事态发展的不安心情,正以“不显眼的方式在逐步扩大”。 战后日本经济的蓬勃发展与海湾地区的石油供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所需石油的99%以上依赖进口,其中70%来自中东,从伊拉克和科威特进口的石油占其总进口量的12%。海湾局势急转直下造  相似文献   

9.
华盛顿专电 美国军舰10月19日摧毁了伊朗的海上石油平台,使本来就不平静的海湾局势更趋紧张。 在此之前,美伊在海湾发生过多次冲突,但美国的作法看来主要是炫耀武力,威慑伊朗,原因之一是伊朗没有直接袭击美国护航的军舰或悬挂美国旗的油轮。10月16日伊朗袭击了悬挂美国国旗的科威特油轮,如果美国不采取行动,将失去信誉。据说,美国权衡再三,才  相似文献   

10.
许昌 《瞭望》1987,(33)
两伊战争中的油轮战不断升级。伊拉克以其空中优势,加强对伊朗石油设施及油轮的轰炸,企图使其石油出口瘫痪,削弱其经济实力,迫使伊朗同意媾和。伊朗也不示弱,利用其扼守海湾咽喉——霍尔木兹海峡的有利位置,对伊拉克实行海上封锁,切断其石油出口,伊拉克的许多供应品,包括军用物资,不得不通过科威特运送。为此,伊朗指责科威特站在伊拉克一方,因而科威特的油轮成了伊朗进行海上袭击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华盛顿专电 今年8月2日爆发的海湾危机,对于本来就已很疲软的美国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一是加剧了通货膨胀,二是增大了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 海湾危机使国际市场油价飞涨,曾一度突破每桶40美元大关(8月2日前的油价为每桶17美元),目前仍在每桶30美元至35美元之间徘徊。这对于严重依赖进口石油的美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引起美国负责经济的官员和经济学家们的关注,成为美国经济界的热门话题。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国中央银行)主席艾伦  相似文献   

12.
两极格局终结后,中东地区也由美苏两霸争雄的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一年来,中东地区形势总的趋势是由紧张向缓和,尽管这种缓和是不稳定的。 一、海湾战争后,美国已成为中东地区最强大的霸权国家。原苏联势力退出中东后,已没有任何一个西方大国能与美国匹敌。美国已取得了在海湾石油产区的军事存在,美海空军力量已控制了从海湾到地中海海域。美国霸权主义恶性发展,公开提出要在中东建立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新秩序”。 二、伊拉克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在海湾战争中遭受重大削弱,伊朗的综合国力迅速恢复。海湾地区各国  相似文献   

13.
开罗专电 科威特恢复主权之后,将立即着手耗资上千亿美元的恢复重建工作。争夺重建科威特工程项目的竞争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序幕,成为许多国家的政府和经济部门正在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海湾危机中,科威特这个石油富国遭到了洗劫和破坏:工业设施、金融企业、机场、港口、道路、桥梁、水电供应系统、通讯、主要建筑乃至医院、民宅受损严重,特别是在战争中,科威特的经济命脉950个油井和炼油设施几乎全遭毁坏。据科威特官方估计,海湾危机以来,科威特损失达1000亿美元之巨。 科威特政府成立了以前国家房建总局局长易卜拉欣·沙欣为首的紧急重建委员会,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33)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通道,是我国海上战略通道中最重要的一条,我国的石油进口的80%左右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因此它被喻为我国的海上"生命线"。正因为马六甲海峡对我国如此重要,一旦通道受阻,将可能导致我国的能源供应危机,这就是广受关注的"马六甲困境"。  相似文献   

15.
林云帆 《侨园》2007,(2):28-29
在海湾石油富国卡塔尔,有一位27岁的中国小伙被当地人誉为“功夫王子”。凭着一身绝技,他曾击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拳击精英及日本空手道高手,并在首都多哈创办了“少林武馆”。他教出的阿拉伯弟子,多次在国际武术比赛中夺得奖牌,就连大名鼎鼎的半岛电视台,都称他是住“了不起的人物”!  相似文献   

16.
钱利帆 《理论参考》2009,(10):49-50
今年6月7日,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和巴林四国在利雅得签署海湾货币联盟协议,海湾货币统一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同时表明了海湾国家进一步推进经济一体化的意愿。  相似文献   

17.
冷国栋 《党政论坛》2009,(16):13-13
中国海陆石油输送大通道目前看,分布在全球的最重要的16条战略水道和数十条内陆通道都可以作为石油的输送路线,中国,作为西方竭力遏制的重要对手,在现实中可利用的通道只有10条左右。海运方面,目前可供中国正常使用的航道有四条。-是中东航道,即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二是非洲航道,即北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  相似文献   

18.
德黑兰专电 在当前的海湾危机中,伊朗作为海湾的一个大国,既谴责伊拉克侵吞科威特,又反对美国及其他西方大国在海湾的军事集结,主张通过加强地区合作,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和平解决争端。  相似文献   

19.
许博 《瞭望》1984,(23)
五月中旬以来,伊拉克和伊朗接连袭击在海湾航行的油轮和其他货船,两伊战火向海湾水域蔓延。有关各方对急剧恶化的海湾局势深切关注。两伊战争的升级是海湾局势恶化的主要原因。伊拉克自二月中旬起,利用空中优势加紧了对伊朗  相似文献   

20.
华盛顿专电 以色列5月大选,政府出现了更迭,利库德集团上台,政策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处理中东和平进程的问题上,利库德政府的“以安全保和平”取代了工党政府的“以土地换和平”。这一变化,打乱了美国克林顿政府的中东战略步骤,不能不引起美国的严重关注。两国关系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微妙时期。 克林顿政府的中东战略目标首先是要确保海湾石油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供应,为此而确立的战略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