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乐山大佛     
正"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州之胜曰凌云"。坐落于凌云山的乐山大佛景区,位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汇之畔,规划面积17.88平方公里,核心区2.81平方公里;景区共有景点44个,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开凿子唐开元年间的乐山大佛通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相似文献   

2.
地处滇西的云南省龙陵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芒市、腾冲机场将龙陵夹峙,320国道穿境而过,正在建设和即将开工建设的保(山)龙(陵)、保(山)腾(冲)、龙(陵)瑞(丽)高速公路和大(理)瑞(丽)铁路、中缅输油气管道穿越县境.历史上,龙陵曾是"西南丝绸之路"的最大驿站之一,素有"滇西旱码头"的美誉.  相似文献   

3.
正上个世纪的一九六二年,乐山大学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中下马;乐山地委党校同财贸干校合并,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中上山。党校从"月塘"搬迁到大佛寺,一下获得了两笔巨额"财富":一是接收了乐山大学上万册图书;二是享有了世界闻名的乐山大佛绝景和凌云寺里的无价之宝。当时的凌云山是寺中有校、校中有寺,校寺连体、难分轩轾。来党校参加培训的学员背着背包沿着石梯上山,在"一笔龙"潭前停步,还有大肚罗汉笑脸  相似文献   

4.
乐山灵宝塔     
灵宝塔高居凌云山顶,俯览嘉州古城,阅尽岷江大渡春色。因其坐落于凌云山九峰中的灵宝峰,故名。它也被称作凌云塔或凌云山塔。塔本是印度的佛教建筑,是佛寺内的建筑物之一,用于藏放僧人骨灰、舍利子和经卷以及其他珍宝,故称佛塔或宝塔。其梵文单词音译成汉语,初写成窣堵波、塔婆、浮图或浮屠,后来都用塔字;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江西分宁(今修水县)人,北宋著名诗人,后世誉为"苏黄四学士"之一,江西诗派创建人。元符3年(1100)5月,黄庭坚由贬所戎州(今宜宾)溯岷江经嘉州去眉州(今眉山市)青神县探访张氏姑母,逗留于眉州、嘉州之间,游山玩水,参禅访道,题咏酬唱。11月由眉州返戎州再过嘉州,至今城东至乐山(今东岩山,又名挂样山)访清闲居士王朴,对嘉州山川名胜多有题咏。清同治版《嘉定府志》和《乐山历代诗集》录其诗文9篇,其中最为著名的即是《登凌云寺见花》(一作《凌云记游》)二首。其一云:"凌云一笑见桃花,三十年来始(一作才)到家。从此春风春雨后,乱随流水到天  相似文献   

6.
世界最大的石刻弥勒坐像——乐山大佛,自唐代修成以来,曾经多次维修。2001年春,乐山市对大佛进行全面维修,对头肩胸腹手等部位剔除杂草,剥去已残破的水泥抹层,采用传统的锤灰修补裂缝与破损处,使之丰采更靓。当时有新闻媒体报道说"大佛重新焕发了盛唐风韵"。这一说法有依据吗?唐代刚完工的大佛是现今的样子吗?乐山大佛背靠凌云山栖鸾峰,面对三江碧波,两手抚膝,二目远望,身躯粗壮雄浑,神态端庄肃  相似文献   

7.
乐山大佛是石窟大佛,住在凌云山栖鸾峰的石窟龛中。这个石窟龛有多大呢?据测量表明:石窟龛高70余米、宽34米、进深49米、总体积约10万立方米。也就是说,修造乐山大佛要开凿掉的10万立方米坚硬岩石。那么,这10万立方米开凿下来的岩石到哪里去了呢?根据工程施工的原则,任何工程都要考虑综合利用、节省费  相似文献   

8.
"两山"理论既是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与世界文明发展大潮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而得出的创新思想,也是对道家"无用之用"哲学思想时代价值的吸纳与传承,深入分析道家"无用之用"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从其"突破物用屏障"的目的 、"有无辩证关系"的本质以及"内化创新"的思想核心来解读"两山"理论的最终目的 、基础底线以及关键核心,更有利于加深对"两山"理论的理解,充分发挥其实践指导功能.  相似文献   

9.
邓卉 《人事天地》2016,(2):51-52
正山套着山,山崖连着山崖,是壮家汉子凌晨对家园的记忆。贫穷融成苦涩,沉闷聚起焦躁,是广西百色市那坡县龙合乡龙合村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原始动因。2015年春节,一个人、两种苗,留住了龙合青年外出的脚步。"第一书记‘改造’了我们的脑袋"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港航管理局来到那坡县,正是2014年的四月天,刘伟距离要去的村子还有30公里。  相似文献   

10.
“两山对峙,一水中流。”夹江以山川自然形胜而名。一水即青衣江,两山指青衣江北岸的千佛岩(大观山),南岸的化成山。 化成山简称化山,据说“天下有二十四化山,此居其一。”化成山俗呼为依凤冈,冈上有寺,因冈而名叫依凤寺。寺代地名,邑人习惯将千佛岩对面一带皆呼“依凤寺”了。 依凤寺,右面是王公山,王公山相对高度仅约四、五十米,因原有巨石自然形成,呼为马脑壳。有沟名纸厂,源于周柏村冈峦山谷间的深壑,滴水汇聚自上而下,渐成溪流,苍谷幽幽,水流潺潺,泉水淙淙,乱石丛中,水凼成串,清澈见底,小鱼幼虾戏游水中,令人赏心悦目。据说沟名几经变更,旧称马脑沟,后呼石厂沟,曾叫碱厂沟,现名纸厂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