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于右任,字伯循,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后长期担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在国民党内是一位爱国的富有正义感的老人。大陆解放前夕,被胁迫去了台湾。于右任先生和周恩来早有交往。周恩来曾评价他  相似文献   

2.
于右任先生是驰名中外的书法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不仅是国民党元老和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好朋友。在他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与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特别是和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开国共合作之先河 早在大革命时期,于右任就积极支持国共两党合作。 1922年陕西靖国军失败后,于先生离陕赴沪。恰巧这时东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驱逐了不称职的原任校长,要求改组学校,成立上海大学,并拟从陈独秀、章太炎和于右任三位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与陈嘉庚黄顺通,刘正英一波三折的第一次会面陈嘉庚先生在1940年回国慰问抗日军民之前与共产党人并无来往,但他很早就听说共产党内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的代表,周恩来长期活动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心脏重庆,在国民党和民主党派中有很多朋友,...  相似文献   

4.
“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这凄楚动人的怀念故乡、思念大陆的哀音是著名爱国诗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遗作。于右任, 1879年生于陕西泾阳,早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 1931年后长期任检察院院长, 1949年蒋介石撤往台湾时,他也被迫离开了大陆。身居台岛,于右任时时怀念家乡,思念大陆的亲朋故旧。他遥望大陆,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诗词。   1962年初,于右任身患重病,他感到自己很可能将久…  相似文献   

5.
《屈武回忆录》指出:于右任负气出走成都事发1943年春,蒋介石强令屈武出任陕西省建设厅厅长是在1944年;两事发生后他都与周恩来会商并得周面授处置机宜。经对有关史料考辨可知,于右任出走成都是在1944年春,蒋介石强令屈武出任陕西省建设厅厅长则是在1945年;两事发生时周恩来均不在重庆,因此向屈武面示处置措施者均非周恩来。  相似文献   

6.
于右任,民国元老,大书法家,大诗人,一位坚贞不渝的爱国者。他虽然去了台湾,但仍然赢得海内外包括中共领导人的最广泛的敬重。2003年3月,温家宝就任总理,在中外记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的提问时,他说:"说起台湾,我很动情,不由地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他临走前写过的一首哀歌。"温总理当众吟咏了这首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1,(4):42-42
1935年,周恩来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政委,他一直很牵挂跟随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廖承志。自从廖仲恺被国民党右翼分子暗杀后,周恩来一直关心照顾着他的家人。这次廖承志也跟随红军长征,周恩来原想让他跟在身边的,可是廖承志自己愿意和朱德他们去红四方面军,说是锻炼锻炼自己。  相似文献   

8.
国民党元老之一的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和爱国者.他早年曾与共产党人一起创办了著名的上海大学.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时,他提出国共两党"合则两益,离则两损",抨击了当时的"分共"逆流.抗日战争时期,他主张两党团结,共同抗日,并为中共中央在武汉创办、后迁至重庆出版的机关报--<新华日报>题写了报头.抗战胜利后,于右任对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共内战政策表示不满.1949年4月,李宗仁派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飞往北平,进行国共和平谈判.接着又拟派于右任作为特使飞往北平,参加谈判.而张治中却认为于右任留在南京可更快促成<和平协定>,因此电告李宗仁"请于暂缓来平".以后,于右任期待南京解放,但却在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4月21日,被国民党武装人员强行架走,离开南京,辗转上海、广州,到了重庆.后来,他未能与老妻、爱女见上一面,就又被胁迫于11月28日到了台湾.从此,这位须发苍苍的老人开始了隔海相望、怀念大陆亲人的暮年生涯.每念至此,于右任都会说:"文白(即张治中)误我!文白误我!"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元老之一的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和爱国者.他早年曾与共产党人一起创办了著名的上海大学.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时,他提出国共两党"合则两益,离则两损",抨击了当时的"分共"逆流.抗日战争时期,他主张两党团结,共同抗日,并为中共中央在武汉创办、后迁至重庆出版的机关报--<新华日报>题写了报头.抗战胜利后,于右任对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共内战政策表示不满.1949年4月,李宗仁派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飞往北平,进行国共和平谈判.接着又拟派于右任作为特使飞往北平,参加谈判.而张治中却认为于右任留在南京可更快促成<和平协定>,因此电告李宗仁"请于暂缓来平".以后,于右任期待南京解放,但却在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4月21日,被国民党武装人员强行架走,离开南京,辗转上海、广州,到了重庆.后来,他未能与老妻、爱女见上一面,就又被胁迫于11月28日到了台湾.从此,这位须发苍苍的老人开始了隔海相望、怀念大陆亲人的暮年生涯.每念至此,于右任都会说:"文白(即张治中)误我!文白误我!"  相似文献   

10.
杨子  徐剑 《党建文汇》2007,(5):41-41
于右任虽为一代“草圣”,别人向他求字,他却从来没有架子。191年在西安,一位青年军官请他为自己的下级官兵写一百幅条屏,于右任回答说:“他们为国辛劳,应该写,应该写”。后来他回到重庆后,即写好一百幅条屏,还自己掏钱裱装成轴送到西安。  相似文献   

11.
田斌 《党史文汇》2005,(10):29-32
40年前2月的一个黄昏。在台湾省台北市青田街的一所普通宅院,木板房中躺卧着一位老人,身穿一件土布长袍,发际苍白,长须齐胸,脸上泛出的老年斑,使他的面容更显憔悴,体态孤单嶙峋。他就是民国元老、曾长期担任国民党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由于他一脸美髯,人们又叫他于胡子。这天晚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在他长期革命斗争生涯中,有许多得力的助手。潘汉年就是其中的一位。从二十年代末开始,潘汉年就曾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潘汉年驰聘在左翼文化战线,统一战线,特别是对敌斗争的隐蔽战线,功勋卓著,有许多成就就是在周恩来领导下、直接指挥下取得的。大革命失败后,一大批革命文化工作者从斗争前线,从内地、海外,陆续聚集到上海。在党的领导飞,各类进步团体、文艺社团相继成立,各种进步刊物先后出版,在反对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时周恩来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组织部长,实际上是中共中央的…  相似文献   

13.
感动 《求贤》2007,(6):26-26
于右任虽为一代“草圣”,别人向他求字,他却从来没有架子,除了某些他平素不耻为伍的权贵外,不论是政坛名流,还是平民百姓、贩夫走卒,几乎是来者不拒。1941年在西安,一位青年军官请他为自己的下级官兵写一百幅条屏,于右任回答说:“他们为国辛劳,应该写,应该写。”后来他回到重庆后,即写好一百幅条屏,还自己掏钱裱成轴送到西安。  相似文献   

14.
<正>周恩来是历史上少有的一生信念如一、操守如一、言行如一、表里如一的人。于右任曾经写过一幅联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周恩来是天地正气和古今完人优秀品德的最完美体现者。周恩来是感动中国第一人。从根本上说,周恩来的高超领导艺术和优良领导作风,与他坚定的信念分不开,他一生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不动摇,坚定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的信念不动摇,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不动摇。信念的  相似文献   

15.
72年前,从崇安(今武夷山市)走出了一支引起周恩来、于右任、李济深等国共两党上层密切关注的抗日队伍——“台湾抗日义勇队”。  相似文献   

16.
1945年秋,张治中在重庆拜访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于右任的女婿屈武,这时也在座。张见到屈武时说:“我正要找你哩,委员长派我到新疆去和平解决伊犁、塔城、阿山三区的问题。现在正在商量组织一个和谈代表团,你愿不愿意和我一道到新疆去工作?”屈武答:“这个问题,我自己不能作主。”于右任接过话头道:“他现在是陕西建设厅长,委员长恐不会同意他离开陕西到新疆去。”张治中接着表示:“只要他愿意去就好办,我可以对委员长说,经文(屈武的字)是最理想的人选,让他参加和谈代表团,有利于和平解决三区问题。”在这次谈话后,屈武立即去征询…  相似文献   

17.
1965年,李宗仁先生从海外归来,周恩来亲自到机场迎接,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的欢迎宴会。席问,周恩来对应邀出席宴会的著名电影导演成荫说:“今天李先生从海外回来,我看他有两件事今后可以拍电影。一个是1938年李先生指挥国民党杂牌军在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个就是今天李先生归根。”  相似文献   

18.
第一政治刺杀案,宋教仁出师未捷身先死 1913年3月20日晚10点45分,上海沪宁车站突然传来三声枪响,紧接着一个黑影借着夜色迅速逃离,而就在不远处.时任国民党代理事长的宋教仁捂着肚子,痛苦地对身边的于右任说:“我中枪了。”于右任等人赶忙将他扶上汽车,向老靶子路沪宁医院飞驰而去。  相似文献   

19.
《先锋队》1995,(10)
周恩来与蒋介石西湖秘密谈判内幕谈判缘由1937年3月25日午后,一辆高级轿车由北往南急驰于沪杭公路上。轿车中,坐着三位肩负特殊使命的国共要员,为首的一位中年男子,就是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在他身旁,分别坐着共产党联络代表潘汉年和国民党联络代表张冲。此前,...  相似文献   

20.
李维汉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时,吴鸿骞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监委员,任省政府高等检察厅厅长,大革命高潮时又出任省特别法庭审判委员。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得很好。李维汉对这个国民党元老很有好感,称赞他是一个硬骨铮铮的“左派国民党人”。吴鸿骞是孙中山先生发展的同盟会员和早期国民党员,是有数的国民党元老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