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发展两岸关系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要注重听取台湾各界尤其是基层民众意见和建议,扩大台湾基层民众在两岸交流交往中的收益面和获得感。近年来,北京市着力扩大京台基层交流,增进两地基层民众的了解与互动,逐渐摸索出一些成功经验,形成了一些工作机制。把京  相似文献   

2.
两会制度化协商自恢复以来,至今近3年。协商取得了举世关注的重大的成果,增进了两岸同胞福祉,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特别是2010年6月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后,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一步成为两岸同胞的共识,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构成了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3.
当前,两岸同胞在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景推动下,积极开展交流交往,“两会”制度化协商成果丰硕,签署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共同发展的协议,两岸交往迎来了历史性的新时期。最近,我们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京台交流等问题采访了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牛有成。在谈到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时,牛有成说,在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4.
林燕燕  林静萍  林连 《台声》2010,(12):5-13
<正> 国台办发言人就台湾五市选举答记者问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范丽青11月28日应询表示,我们关注台湾五个城市的选举结果,希望台湾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两年多来,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两岸同胞的共识。我们将继续与台湾各界共同努力,不断扩大和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的福祉。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呈现出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岸交往机制化和制度化进程正在有序推进,两岸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正在不断巩固和扩展。初春时节,我们就两岸和平发展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相似文献   

6.
声音     
“新形势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重要的是更加有力地推动两岸同胞大交流,促进两岸各界大合作。我们强调大交流、大合作,就是要把两岸交流合作推向最广泛的领域、推向基层,鼓励最广泛的基层民众参与到两岸交流合作中来,增加更多的直接交往,努力使两岸同胞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  相似文献   

7.
陈斌华  张勇 《台声》2005,(5):16-19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今天下午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胡锦涛强调,当前,两岸关系正处在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两党的领导人坐在一起,就发展两岸关系和两党交往的重大问题开诚布公地进行对话交流,这是我们两党正视现实、开创未来的重要标志。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两岸同胞的福祉,基于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立场,共同致力于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谋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两党交往的政治基础,也是两党的共同主张。这符合两岸同胞的期待,也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8.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南美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2006年智利大会,向各位贵宾、各位代表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在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发展史上,2005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反分裂国家法》颁布实施,胡锦涛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一系列为两岸同胞谋和平、谋福祉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4月29日下午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胡锦涛强调,当前,两岸关系正处在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两党的领导人坐在一起,就发展两岸关系和两党交往的重大问题开诚布公地进行对话交流,这是我们两党正视现实、开创未来的重要标志。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两岸同胞的福祉,基于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立场,共同致力于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谋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两党交往的政治基础,也是两党的共同主张。这符合两岸同胞的期待,也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呈现出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岸交往机制化和制度化进程正在有序推进,两岸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正在不断巩固和扩展。初春时节,我们就两岸和平发展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周铁农。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6,(19)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会见8位台湾县市长参访团时指出,今年5月以来,由于台湾新执政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中,破坏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致使两岸双方政治互信丧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遭损毁,制度化交往机制停摆,持续8年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良好势头受到严重冲击,两岸同胞尤其是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2.
郑剑 《台声》2011,(9):45-45
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新阶段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两岸同胞逐渐从中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实际利益。 然而,每到岛内选举,两岸关系都要不同程度地经受考验,不同程度地存在曲折、倒退的可能性。如何使民众持续不断地享受两岸关系大发展之利,  相似文献   

13.
俞正声 《台声》2014,(7):18-18
<正>各位同胞,各位乡亲: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第六届海峡论坛。首先,我受习近平总书记的委托,向两岸同胞特别是来自台湾的乡亲们,表示诚挚的问候!本届论坛以"和谐发展、幸福两岸"为主题,讲出了两岸民众的心里话。这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造福两岸民众的生动写照,也反映了两岸同胞共谋  相似文献   

14.
两岸民间交流是增进两岸同胞情感,凝聚两岸同胞意志,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动力。多年来,众多群众团体和民间机构往返奔走于两岸之间,牵线搭桥、破冰开路,不遗余力地推动两岸多领域的交流交往。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无疑是两岸民间交流中特殊而重要的一个团体。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06,(5):10-11
4月16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前来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和台湾各界人士。他指出,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潮流。在这样的大势下,我们更应该站在历史的新高度来审视和处理两岸关系,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最大限度地为两岸同胞谋和平、谋福祉。两岸同胞携起手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个主题,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使我们的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胡锦涛强调,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4,(9):111-111
我们将始终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继续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建设,采取务实举措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以最大的诚意和善意为两岸民众谋福祉。——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出席两岸经合会第六次例会时表示120年来的历史启发我们,两岸同胞要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流中来,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一道进行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社会往来,可以扩大共同利益,增进精神纽带的互联互通。——海协会副会长孙亚夫在“甲午战争反思暨两岸海洋合作”学术研讨会上表示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0,(8):6-13
7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一行,胡锦涛强调,两岸经济台作框架协议是一份为民谋利、互利双赢、影响深远的好协议,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符台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协议的签署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两岸经济台作进入新的阶段。我们希望协议尽快落实,使两岸业界和广大民众早日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继续推进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机制化、制度化,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4月28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主办的纪念“汪辜会谈”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汪辜会谈”是1949年以后两岸双方首次以受权民间团体名义举行的高层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汪辜会谈”体现了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协商促进合作的精神,彰显了“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协商基础的重要地位,说明了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汪辜会谈”及其成果,有力推动了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下,汲取“汪辜会谈”历史经验和有益启示,坚定维护“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努力增进两岸同胞利益福祉,共同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未来,是对“汪辜会谈”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19.
《两岸关系》2006,(5):4-5
两岸加强交流,共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共同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的殷切期盼。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     
《台声》2019,(2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人之相交,贵在知心。"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同胞常来往,越走越近;两岸一家亲,越走越亲。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1979年至今,两岸关系已经走过了40年不平凡的岁月。自1987年两岸民间交往恢复以来,两岸民众之间的通婚逐渐成为常态,两岸婚姻成为民族命运起伏的缩影和关系演变的见证,成为推动两岸交流与交往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两岸婚姻被誉为两岸"三通"之外的"第四通",是两岸之间最为天然、亲密的纽带。目前,两岸婚姻家庭数量接近40万对,两岸配偶喜结良缘,两岸同胞跨越海峡的情缘,在相知相爱中,彼此走进心底,牵手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