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肖木 《瞭望》1984,(11)
看了《一个提心吊胆的果树专业户》这篇报道,心情很难平静。这位从事果树专业承包的农民金元吉,是多么可亲可敬啊!他吃苦耐劳,有果树栽培技术,又善于经营。他用自己艰辛的劳动,使原来连年亏损,成了“包袱”的果园,变成了摇钱树,为发展林业作出了贡献。可是,他却因此而陷入困境,“提心吊胆”过日子。金元吉经营果树是否付出了艰苦劳动,发展林业对国民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有无重要意义?这些问题大概是用不着讨论的。引起不同意见的是他请帮工承包集体果园,个人收入多了些。“不能让老金一个人发财!”这就是实质。非难金元吉的人应当想一想,前些  相似文献   

2.
《瞭望》1984,(20)
本刊第十一期发表了《一个提心吊胆的专业户》的报道和短评,反映了吉林省柳河县果树专业户金元吉,承包果园,勤劳致富而横遭非议、陷入困境的情况。近来,金元吉的境况如何呢?大家都很关心。本刊记者最近再一次访问了金元吉,柳河县所在的通化地区党委的同志也写信给本刊编辑部,向我们提供了金元吉的近况。中共吉林省委、通化地委和柳河县委都非常重视金元吉所遇到的问题,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支持他发展生产。金元吉兴奋地对记者说,往后我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了!现在,我们特将这两封信摘要发表。同时,我们还对有些读者来信中提出的问题作了简要的解答。专业户是农村新生产力的代表,发展专业户,是党中央在农村工作上又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大决策。我们应当象支持建立责任制那样,满腔热忱地支持专业户!  相似文献   

3.
本刊一九八四年十一期、二十期先后刊登了《一个提心吊胆的果树专业户》和《本刊发表〈一个提心吊胆的专业户〉以后》的报道和文章,说的是吉林省柳河县东兴村朝鲜族果树专业户金元吉发展林业生产遭到的种种非难和阻力,以及后来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甩开膀子大干”的事。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年。金元吉现在的情况怎样了?听说他创办了一个葡萄汁厂,取名东兴。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双阳县双阳河公社常明大队社员金文吉,一家经营管理三台大中型拖拉机,承担了全大队十一个生产队近五千亩耕地的耕作任务,成为附近闻名的农机专业户。四十二岁的金文吉告诉记者,他原来是大队的拖拉机驾驶员,从十七岁就开始摆弄农机,已经二十多年了。去年春季这里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大队决定把大队所有的一台“链轨”和一台“东方红”五十五马力轮式拖拉机承包给他,并签订了为期五年的承包合同。此后,他又自己买了一台七十  相似文献   

5.
刚到福建省晋江县,就听到梅林大队反走私的故事。最近几年,当走私风在闽南沿海盛行时,这个大队不但本身无一人参加走私活动,还协助厦门海关和县边防公安部队缉拿了许多走私船,截获价值一千多万元的走私物品。县和厦门海关曾授予锦旗一面,省委第一书记项南同志称赞它是“出污泥而不染”的好单位。 去年十二月十七日,我来到这个大队采访,大队党支部书记李剑  相似文献   

6.
“系统工程”,在农村还是个新鲜名词,我国运用这方法的地方还不多。想不到去年记者在河南灵宝县采访时,却听到县规划办公室的同志说,他们县的一个山村——五亩公社东庙大队已开始应用了。这可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我怀着浓厚的兴趣访问了这个山村。东庙大队处于灵宝县的浅山地段。据县规划办公室同志的介绍,全县浅山区面积有一百五十多万亩,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粮食产量低,生态破坏严重,是全县经济发展中“拉后腿”的地方。他们用系统工程方法帮助这个大队寻找经济起飞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第四次调查     
一九八三年二月三日,湖北省松滋县南海公社程家冲大队社员杜选茂天蒙荣亮便起床,到园子里去拔罗卜,看到左侧不远的塘堰里有个漂浮物,凑近一看,原来是具死尸!他高喊道:“淹死人啦!”社员们纷纷拥到塘边,仔细端详,发现死者是大队党支部书记周先银的妻子杨传银。  相似文献   

8.
要说的“西瓜迷”叫韩金柱,是山西西山矿务局杜儿坪矿掘进三队工人。去年他连续七个月旷工,被列为除名对象。可后来突然又返矿上班,不少职工为之惊奇。要知底细,还得听我慢慢说。韩金柱的家在太原南郊武宿村。一九七四年到杜儿坪矿当了掘进工人。在家时他就有一手种西瓜的高招。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他家承包的土地上种了西瓜,一年收入达五千多元。这下可忙坏了韩金柱,顾了种西瓜,哪有心思上班,三天来两天走,经常受到队领导的批评,还少不了旷工罚款。然而,批评和罚款对韩金柱来说都无济于事,反正在家种西瓜比在矿上挖煤强。去年四月他索性不上班了。这时有些人议论说:“韩金柱弃工投农定型了。”“落水的风筝怎能再飞起来?”队里的干部也主张,干脆除名算了。去年二月“韩金柱除名报  相似文献   

9.
瞭望哨     
《瞭望》2000,(4)
“结合”要看“结合力”周支武湖南 有个县前几年新办了毛巾厂,投产后连年亏损,去年已濒临倒闭。为了挽救这个厂,县里便“软硬兼施”,要多年来效益好的酒厂将其兼并。但兼并后由于设备不能相互利用,原料来源不同,产品投向的市场范围也存在差异。运作不到一年,沉重的包袱便将其一起拖入了困境。 结合自然是要的,企业之间,除了兼并,还可以其他形式结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以寻找新的“增长点”。但这种结合,要看条件,看有没有“结合力”,“结合力”大不大,能不能有效地实现资产重组。这就像遗传学上的杂交组合需要科学选择一…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记者在山西晋西北某县采访时看到:该县县委县政府的宾馆十分豪华;县委书记、县长的“座骑”,也都是锃亮的桑塔纳轿车;两层楼的餐厅,有大、中、小配套齐全的餐室。可这个县却是靠财政贷款发工资过日子的贫困县。 再看晋中地区某县。这是全省仅有的几个尚未脱贫的县之一。在背着沉重的财政赤字包袱的情况下,1990年,该  相似文献   

11.
新的一年开始了。以党的十六大召开为标志,今年将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 回顾刚刚过去的“十五”计划的起始之年,值得大书特书的大事、喜事很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在全国县(市)部门、乡镇、村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中开展一年多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基层干部普遍受到了教育,广大群众普遍得到了实惠。但也有个别地方的基层干部,让人看不懂他们有没有实践“三个代表”,他们又是如何实践“三个代表”的。去年12月20日,新华社一篇反映穷县里的干部“豪宅”的报道,说的就是这样一个事例。  相似文献   

12.
最近,笔者到江苏某县调查研究中,发现一种令人百思不解的现象:这个县并不富裕,有一个村居然将投资数万元兴建的蔬菜大棚连同土地一道无偿给邻乡的农户种植,问及该村的一些农户时才得知,原来乡里下达村里蔬菜大棚推广任务,村里出资建起来了,可没有一户农民愿意去承包,村领导眼看大棚里一棵蔬菜也没有种植,上面要来检查,最后无奈“请”邻乡的农民来无偿种植。后经了解得知,发展蔬菜大棚是县里从外地学回来的经验。还是这个县,到外面学习了一阵子,一下子上了不少工业项目,人家的项目是既开花又结果,可到了这个县,新上的项目赢利的还不到10%,许多项目还未正式投产即  相似文献   

13.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农,怀着造福后代的宏愿,申请承包治理荒山,在生产队、大队两级不甚支持的情况下,他又上书公社领导,热切希望得到赞同和支持。没料到,他得到的回答却是两则叫人哭笑不得的批示: “此类问题如果属于‘三荒地’划拨范围,就由大队、生产队讨论决定,不再履行公社审批手续。请田主任阅示。”  相似文献   

14.
一位市委领导在某乡检查工作时,问这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里有多少人,上年人均收入有多少,全乡有多少个党支部、多少名党员,在乡里工作多年的党委书记竟张口结舌,答不出实数。 由这位糊涂的乡党委书记,笔者想起了一则笑话:古时候有个叫笼统哥的人,生于浑沌国含糊省糊涂县囫囵村。一次,笼统哥来到京都,谈话间,有人问他:“多大年纪?”,答说:“几十岁了”;“有几个儿子?”答说:“好几个”;“一个月赚多少钱?”答说:“不多”;“一顿吃多少饭?”“答说:“不少”;“贵国离这里多远?”答说:“很远很远”。 笑话当然是夸张…  相似文献   

15.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为官者的政绩如何,他在任时的溢美之辞,似乎不能算定论。待他离任之后,不在其位,群众对他的评价如何.才最真实、最公正,也大体可以作为这个官员在任职期间品行好坏、政绩优劣的鉴定。为官者离任后,百姓的顾虑少了,包袱扔了,胆子太了,敢说真话了.也就能识“庐山真面目”了。  相似文献   

16.
我厂是一个拥有千余人的中型国营企业。从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三年,连续三年没向国家缴一分钱,反而吃国家补贴十六万五千元。去年五月,在上级领导和全厂职工的支持下,我和另外十四个同志组成承包组,承包了这个厂。后来,我被任命为厂长。  相似文献   

17.
于德 《瞭望》1985,(12)
我叫赵罗仁。今年四十八岁,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和林县西沟门乡北倒拉板村人。去年八月,我在本村办了一个网围栏编织厂,十一月十五日,又承包了天津市津南区第九拔丝厂。时间虽然很短,但已收到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下面,我就把这两个企业的经营情况谈一谈。 农民也要以工致富 农业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我们农民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我全家五口人,承包二十五亩地,八二年卖给国家粮食一万四千斤,加上合股承包大队砖窑,共收入六千六百元。八三年又卖给国家粮食  相似文献   

18.
五年前,正当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起人们激烈争论的时候,福建省仙游县盖尾公社莲井大队社员李金耀,大胆地承包了本大队的一千二百亩荒山,成了我国第一个林业承包大户。他除带领全家人上山劳动外,还请了当地的二十多个剩余劳力作帮手。这在当时是一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86,(34)
福建省福州市郊区冠洲村许澄清等七户村民,承包了果园三十五亩。合同规定:承包期限三年,产量七万斤,上缴集体承包金额一万一千元。 由于承包户加强管理和投资,承包后的第二年水果产量近十万斤,除按合同规定完成国家收购任务和上缴大队利润外,超额交售一万斤。此时,个别村干部和少数村民看了有些眼红,发包方以部份村民有意见为理由,单方解除了合同。 专业承包户多次找有关部门申诉,未能得到解决,遂向福  相似文献   

20.
蓬莱县“仙阁公司”总经理王海绪在当地名声很响。一是他的“仙阁公司”生产、经营发展神速,它的前身——登州镇石岛大队,一九七八年总产值只有五十几万元,而到了一九八五年,公司农工商总产值就达到一千万有零,七年间增长了近二十倍!人均收入也从一百七十三元,上升到一千○二十元!这样的经营才干谁不佩服?二是这位总经理爱好舞文弄墨,在农民企业家群里是个公认的“秀才经理”,年轻时还做过几年“作家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