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孙皓(242-283年)三国吴国皇帝。公元264-280年在位。一名彭祖、字元宗,又字皓宗。孙权孙。专横残暴。天纪四年(280年),晋武帝六面出兵攻吴,大将吴浚先到建业,他归降称臣,封归命侯。  相似文献   

2.
皇帝之殇     
饮者 《法制博览》2008,(17):52-53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天下是皇帝个人的私有财产,人类都是皇帝的奴仆。皇帝的权力,是最大的,也是不受任何限制的。所以,“四万万人都想当皇帝”,“中国向来没有为平等自由起过战争,几千年来历史上的战争,都是大家要争皇位。”(孙中山语)  相似文献   

3.
文欢 《法制博览》2008,(19):26-27
汉灵帝(156—189)刘宏,东汉皇帝,公元168年即位。在其统治期间,党锢之祸兴起,宦官把持大权,公开标价卖官,肆意大兴土木,百姓难以为生。中平元年(184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  相似文献   

4.
梁武帝(464-549)是一个很特殊的皇帝,他的文功武艺都不错,运气也不错,在位时间竞长达48年,在南朝诸帝中是首屈一指的。他即位之初,也是个好皇帝,可惜到了晚年,过度沉溺于佛教,无心治国,导致国力日衰,江河日下。  相似文献   

5.
命价问题     
吴思 《法制博览》2009,(24):28-29
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九月十八日上午,皇帝在北京玉泉山清音斋召见福建布政使张集馨,问起了福建械斗的情景,摘抄对话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6.
彤云 《法制博览》2011,(19):38-39
宋朝文学家的称谓很多,北宋文学家秦观(1049—1100),他的字叫少游,另一字叫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还称其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秒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  相似文献   

7.
一、皇帝的老师也下岗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农历戊戌年,自从进入这一年后,老北京城就风波不断,新闻迭出。这不,4月11日刚死了恭亲王,4月27日,整个北京城就又哄传起了又一个天字号新闻:曾经给皇帝当过老师的军机大臣翁同龢“下岗”了。  相似文献   

8.
居心何在     
姜钦峰 《法制博览》2011,(16):35-35
明末,李白成率农民军大举进攻明朝军队,势如破竹,直逼北京。眼看京城难保,崇祯皇帝已无兵可派,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危急时刻,大臣李明睿密奏,建议皇帝南迁,先到南京稳住阵脚,以图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9.
屈维英 《法制博览》2008,(11):49-51
大清王朝自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至1911年溥仪逊位,共有12位皇帝,历时296年。一个奇特的现象是,最后的三位皇帝——同治、光绪、宣统都没有子女,世称“宫荒”,或谓“国统三绝”。其实,这三位晚清皇帝中,同治又是中国皇宫中出生的最后一位皇帝,光绪和宣统虽为皇帝,但都是从宫外“抱”进来的,光绪甚至是非皇室血统的皇帝。这种罕见的“宫荒”现象,预示着大清王朝气数已尽。  相似文献   

10.
唐麒 《法制博览》2009,(23):30-31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出生于世窿之家,他的祖父陆纤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令安徽寿春东)都尉.陆逊年十。岁丧父,十五、六岁时就肩受起家逛生活的承担公尢204年,被孙权征召为掾属,历任东西曹令史,后出为海昌县电田都尉,并代理县令职务。后.又因讨伐山越暴动、讨平鄱阳地区尤突等人的暴乱,被授予定威校尉。  相似文献   

11.
清道光皇帝65岁那年(1846年)开始考虑接班人问题。老皇上儿子不少,龙生九子,但前三个天亡了,后j个是小屁孩,中间三个中,老五奕蒜又丑又俗,过继给亡弟接续香火去了,所以只剩下老四奕拧与老六奕诉还算拿得出手。这小哥俩年龄只差一岁,老四有点儿傻糊涂,老六则聪慧过人、能力超凡。  相似文献   

12.
水银河 《法制博览》2009,(15):23-23
皇帝作为封建王朝最重要的人物,其身体自然也是全天下重要的资产之一,所以大臣们对皇帝拜见时总要山呼“圣躬万福”(非电视剧里演绎的山呼“万岁”)。皇帝的身体既然如此重要,自然要当活化石一样小心保护,不能随意碰着伤着,至于棍棒相加更是大不敬的事情。然而。凡事总有例外,金国第二任皇帝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就曾被大臣们从龙椅上拖下来痛打一顿,事后他还要乐呵呵地作自我检讨,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史上算是唯一的一次。  相似文献   

13.
王伟 《法制博览》2011,(13):58-59
才子清朝太庙是皇帝祭祀先祖的祖庙。太庙前殿为祭祀主殿,中殿供奉努尔哈赤以下历代帝后神龛,中殿后界供奉努尔哈赤以上四世先祖。前殿东庑以功勋王公配享;前殿西庑为满臣功臣配享;中、后殿两庑储藏祭器。每年除夕前一日袷祭(皇帝所举行的集合远近祖先神主于太祖庙的大合祭),国有大事大典,也都进行祭告。整个清王朝296年历史,有资格配享太庙的异姓大臣只有12人,这其中仅有一名汉臣获得过这最高殊荣,这个无人比肩的汉臣是张廷玉。  相似文献   

14.
据不完全统计,南京历史上总共发生六次大屠杀。 548年梁武帝时,侯景叛乱,建康(南京)28万户居民死亡十之八九,按每户两口人统计,至少50万人死亡。  相似文献   

15.
宇文化及是隋末叛军首领,曾为隋炀帝太仆少卿、右屯卫将军。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他父亲是隋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隋末,宇文化及见隋炀帝昏庸,隋朝必然灭亡,于是起兵谋反,另谋建立新朝。虽被剿灭,但也过了一把皇帝瘾,只不过没“爽”几天,脑袋就让别人摘下来了。  相似文献   

16.
宇文化及是隋末叛军首领,曾为隋炀帝太仆少卿、右屯卫将军,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他父亲是隋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隋末,宇文化及见隋炀帝昏庸,隋朝必然灭亡,于是起兵谋反,另谋建立新朝。虽被剿灭,但也过了一把皇帝瘾。只不过没“爽”几天,脑袋就让别人摘下来了。  相似文献   

17.
在《辛弃疾是不是个好干部》一文中,作者王重旭对辛弃疾的清廉提出了质疑,因为辛词人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带湖之滨有一座面积广大,楼台广布,名为稼轩的庄园。随后,山东读者李冠男在《也谈辛弃疾是不是个好干部》竟然认为辛弃疾贪污腐败是事实,并且搬出了“自污”以安皇帝之心的理由。  相似文献   

18.
台湾文化的发展与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古代台湾原住民与祖国大陆的交流在历史文献上最早有关台湾居民的记载是在公元3世纪《三国志·孙权传》中。孙权于公元230年春,“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甲万人浮海求夷州……得夷州数千人还。”在其2、30年后,吴丹阳太守沈莹写了《临海水土志》(今浙江宁海),从所叙述来州的方位以及气候、地形看,可以肯定夷州就是今日的台湾,夷州居民的生活、生活情况也可与后来的台湾原住民的生活形态相印证。夷州人居山,“各号为王”;“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居民兼行农耕与渔猎;“用鹿貉矛以战斗,磨青石以作矢镞、刃、斧,…  相似文献   

19.
钱汉江 《法制博览》2009,(11):38-39
钱沣(1740—1795),字南园,云南昆明人,比同朝为官的和坤大10岁。他的先祖是应天府江宁县(今南京)人,从军驻守云南,后在昆明定居下来。他的父亲是一位银匠,家道贫困,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钱沣中了举人,乾隆三十六年0771)中三甲第十一名进士,人仕后任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专员。  相似文献   

20.
龚克 《法制博览》2009,(7):39-42
中国文人能玩得转皇帝者,非解学士莫属。他玩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玩过夺了侄子皇位的永乐皇帝朱棣。这对父子暴君,竟然被解学士玩得团团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