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金融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先导器"和"助推器"。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金融部门应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化金融体系,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效率,强化促进创新功能,补足服务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短板,守住风险防范底线,推动尽快建成并不断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把握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具体体现,目的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一、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一篇恢宏的文章,也是一篇深刻的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3.
在对我国现行经济运行体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渐进式改革和两步式分权导致上游国有垄断和横向权力垄断嵌入下游总体的竞争环境中,从而形成一种既非完全垄断又非完全竞争的混合型经济结构。虽然,下游民营竞争和纵向政府竞争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制度基础,但是纵向权力垄断和上游国有垄断的嵌入改变了这种增长的性质和路径,从而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这构成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现实起点和逻辑起点。因此,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应遵循如下路径:首先,在保持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消除其对下游产出的"挤出效应"以形成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和收入分配体系;其次,对横向垄断权力进行重新配置以形成现代化的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和绿色发展体系;最后,继续完善下游民营竞争和纵向政府竞争以形成现代化的经济体制和全面的开放体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现代化的资本市场体系。资本市场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总体规模较小、市场体系不完善、运行不稳定以及开放力度不够等问题。在我国建立现代化资本市场体系有赖于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动资本市场发生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后,有学者称其为"四个现代化"之后的"第五化"。其实,二者在逻辑上不属于同一层次,不能混为一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当代现代化理论中属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不宜将其与"四个现代化"并列;"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五化"的观点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总布局的表述不符,严重落后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创新在于它实现了我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认识从具体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的重大提升,找到了统筹、协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关键,标志着我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的现代化过程,包括两个最主要的方面:一方面是国家建设现代化,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现代化,即实现国家基本制度现代化,并实施"良治"。制度现代化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理念,是一次重大  相似文献   

7.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创新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选择。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的具体现实背景,以创新、创业及创投为切入视角,在研究三者经济价值交换的基础上,探讨三角嵌套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我国经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分析制约其发挥作用的瓶颈和问题,从加强人才支持、创新金融支持模式、治理泡沫与风险及加强制度支持等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1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被誉为中国的"第五个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又一次新飞跃,是我国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五大理念为我国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科学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对于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注文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会发生深刻转型,社区治理体制也实现了由"街居制"向"社区制"的转变。构建适应我国城市社会特点的社区治理体制,实现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社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党的十九大确定了"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正在发生的乡村治理转型,受国家能力、乡村体制和基层社会三重因素的影响。乡村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取决于上述三重因素的匹配程度。一、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长期以来,我国乡村治理保持着"简约治理"  相似文献   

11.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有三个最重要的特征:一是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国家"权力体系"现代化;二是"依法治国"体系的现代化;三是"民主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可以说,合理的政府权力体系、依法治国体系和民主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合理化、现代化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2.
骆风 《理论导刊》2015,(2):98-100,105
家庭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的重要条件,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关注下一代的成长和教育,努力推进我国家庭教育事业现代化。文章指出,家庭教育事业现代化是一种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以建设家庭教育现代化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目标、具有健全的内部机制和良好外部环境的社会事业。在此基础上,立足实践提出并系统论述了促进我国家庭教育事业现代化的六大举措。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现代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实现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我国实现人的现代化具有双重特征,需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人的现代化提供精神指引,协调推进社会发展与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是我国独特的"四大优势"。"四大优势"谱写了新中国70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五年规划是发挥"四大优势",创造"两大奇迹"的重要方式。在"十四五"时期及迈向203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上,要以五年规划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把"四大优势"更充分地发挥出来,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行政论坛》2020,(5):46-5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治理是重要基础。社会治理能力作为反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现状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测度指标,极为重要。在此背景下,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及其评估逐渐成为学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新时代我国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在借鉴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评估模型,通过对18个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评估,揭示其社会治理能力不足的成因,提出我国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不同于西方国家主导的传统现代化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是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出科学的历史定位,为振兴中华民族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他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甘落后、追赶先进的雄心壮志和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以经济建设为逻辑起点,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建设,发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按其特有的实践逻辑依次展开,反映了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整体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一条合乎人类社会发展理性之路。中国梦是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价值理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理性,二者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7.
对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命题所作的研究作了五个方面的梳理:我国国家治理治理体系的思想渊源和历史底蕴,完善的现实要求,发展进程,显著优势,完善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2)
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实现现代化是当前各国关注的重点,现代化理论则是二战后全球化高潮背景下形成的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框架。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都要归结于人这个主体。可见,现代化也不仅仅是单方面社会、政治、经济或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要真正实现社会现代化,必须实现人的现代化。本文在分析人的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出发,指出在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性,并从建构原则、目标选择和基本途径等方面提出如何建构我国人的现代化体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及其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琳 《理论探索》2007,(6):103-105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人们开始关注新农村建设的评价问题.目前国内进行此项研究的人或机构很多,代表性成果是李树德等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国家统计局的新农村建设评价和监测方法.现有评价体系较全面地反映了农村发展现状.对于衡量我国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也存在着片面追求现代化、平均数掩盖了贫困数、以统一的标准值"一刀切"等不足.完善我国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要从经济福利、社会协调发展、环境资源、生活质量、社会组织、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