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与保障,乡村振兴的多元融合、嵌入性发展的价值取向与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着高度的价值契合,文化嵌入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和有力抓手。激活社会网络结构中的文化要素,将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西方文化的精华嵌入乡风文明之中,促进多种文化在互嵌过程中有机耦合,在文化嵌入与融合过程中凸显农民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是新时代振兴乡村文化、培育乡风文明、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
马梅 《理论导报》2022,(3):38-38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  相似文献   

3.
<正>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统筹推动文明实践见成效。系统化布局。召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暨培训会,印发《黄南州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方案》,从组织领导、职责分工、资源整合、志愿项目、配套制度等方面顶层设计、统一规划,  相似文献   

4.
粟超 《学习月刊》2024,(2):22-26
<正>乡村文化振兴是指在党的领导下,为服务乡村振兴全局和满足乡村群众高质量文化需要,在乡村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最终实现乡村文化繁荣、乡风文明淳朴、主旋律高度弘扬、农民精神境界显著提升的伟大事业。长期以来,乡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薄弱板块,着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试析乡风文明建设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本锋 《求实》2006,(12):103-105
营造乡风文明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工程,又是难点工程,在营造文明乡风过程中存在着四大瓶颈认识误区制约了文明乡风的培育,这是“认识瓶颈”;先进文化还未牢牢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这是“思想瓶颈”;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这是“硬件瓶颈”;教育资源匮乏、精英人才流失,这是“人才瓶颈”。要破除这些“瓶颈”,培育健康文明的乡风,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做到三个统筹发展统筹城乡文化、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统筹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统筹乡风文明建设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序衔接,全方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县域乡风文明建设水平,甘肃省文明办和文县县委县政府联合发力,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引领,以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为重点,采取部门联建、省县共建、全民创建的方式,在文县全境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乡风文明建设提升行动",奏响了文县乡风文明建设提升行动的协奏曲.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了其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与引导职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传播及发展创新的重要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对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及高校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村规民约作为村民整体共识的反映和利益表达形式,源于乡土社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浓郁的草根特色。村规民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对整合乡村社会资源、内化村民思想观念、维持乡村日常秩序、优化村民生活环境、促进乡风民风淳化,有着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陈取 《学习月刊》2014,(24):103-103
宜昌市点军区积极探索乡风文明建设新途径,以机制驱动、龙头舞动、典型带动为载体,引导群众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新风尚。先后荣膺全国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全省绿色示范区称号。一、以机制驱动乡风文明建设一是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确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伦理、心理、法治、行为契合维度,形成全方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良好局面。具体来说主要是:以一定的文化形式来表达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人的内心世界,并对人们健康思想观念的养成发挥长久作用;从良好的伦理关系建构做起,立足于构建良好的家庭、社区及社会伦理关系,进而把伦理意识和伦理观念融入全民族的文化与文明建设;从人本和谐的角度分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与意义,在价值观构建过程中将价值观很好地与人们的心理发展相契合;构建民主法治社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相契合;把培育人们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与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规范所作出的行为结合到一起,实现思想认识与行动践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20,(10)
正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风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乡村的具体化,具有凝心聚力、规范行为、示范带动、道德教化等积极效用,其核心内涵是农民生活习惯优化、农民精神风貌向上向善、乡村道德进步、农村文化风俗传承以及乡村地区文明程度的普遍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是在农村这一广袤实践场域,以农民群众为实践对象,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实现农民群众对乡村社会文明意识的认同并自觉践行文明行为的过程。经过深耕数年的建设,"善行义举榜""美德文化墙"扮靓乡村民  相似文献   

12.
《管子》"四维"论是顺应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齐国为加强统治、称霸诸侯需要而采取的核心价值观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应对国际文化交锋、较量和国内思想多元、多变局面而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探索,两者在话语传承、理念共鸣和相应战略布局中的作用有诸多契合之处。从两者的由来、契合、践行等层面分析比较相互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通过研究梳理提出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和基础,有利于保障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觉体现人的主体自觉性在文化上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条件。文章通过考察文化自觉的内涵,阐述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从而提出通过文化自觉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使命,是一项推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农村和谐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其中,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动力。乡风文明究其实,就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形成文明健康的精神风貌,主要包括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觉体现人的主体自觉性在文化上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条件。文章通过考察文化自觉的内涵,阐述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从而提出通过文化自觉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胡玲  刘希岩 《探索》2015,(1):136-14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体应从多维度分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者以及诠释者,领袖群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国民教育者,党内外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体;人民大众的"多质性"、"群体性"等决定了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客体",也是"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体的多维性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独白"叙事和"复调"叙事并存不悖,既要"宏观权力"的强制灌输,也需要"微观权力"的无处不在,更需要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7.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大目标之一。培育文明乡风,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让农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契合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时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益于青年摆正价值心态,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新时代,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青年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鼓励青年投身广泛的社会实践,并在家风文化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新时代青年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9.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而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关键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近年来,邛崃市夹关镇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在成都市委和邛崃市委两级组织部门的指导下,该镇鱼坝村不断创新机制、增添举措,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以推行"村民素质量化考评"为主题的新型村级治理办法,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0.
如何扭转乡村衰败的趋势,重塑乡风文明体系,成为新时代的重大命题。关中农村的自乐班组织,有着自主性、灵活性、公益性的特征,它在精英动员支持下迅速发展又因成员分化而衰落、重生。积极的组织成员、广泛的地域社会支持和乡土文化成为自乐班发展的动力机制。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民间文化自组织——自乐班发挥着繁荣乡村文化、塑造文明乡风、整合乡土社会的积极功能,有效遏制了乡村衰落趋势。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政府应加大培育民间文化自组织,通过文化涵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