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共享单车具有民众需求量大、政府力量不足、市场供给有利益的特点,近年来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产生社会正面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治理问题。其出现的问题不仅是自身的发展与治理问题,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各类新生社会现象的代表,更关乎整个社会治理格局的打造。之所以出现诸多问题,主要是因为政府与社会缺乏共建经验、缺乏共治机制及缺乏共享意识,对此政府采取"鼓励发展+规范引导+加强保障"等多项措施进行应对。新的治理路径,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协同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全过程,构建共建体系、创新共治机制、建立共享制度。  相似文献   

2.
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须依托于科学的理论参照。协同治理作为治理的内生语义与核心要旨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问题导向性、跨学科吸纳性、治理理念上的共治共建共享性。协同治理与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在现实国情、政治文明推进、人本政治目标构建三个维度上具有耦合性。当前,应当从树立党委政府统筹主导和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的协同理念、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制度平台、合理配置社会治理资源以激发治理主体的创新活力等方面着力,来推进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0,(8)
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作为一种全民"共建、共享、共治"的新型的社会治理结构性关系和治理模式,其主要包括全民参与的新型社会治理主体关系、共建机制的新型社会治理结构模式和共享成果的新型社会治理目标要求三个方面,它既是对当前社会转型现实诉求的积极承应,也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从理念、职责、制度几方面着手,通过治理理念与价值规范的理性重塑,主体职责与角色定位的明确归位,制度机制和法规体系的有效保障促成共建共享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塑造了"多网合一,一网多能"的基层网络化治理样态。多元协同的基层网络化治理模式,实现了对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细分,提出了针对当前基层治理短板的实践要求。具体包括:打造"一核多方"的治理格局,凝聚基层治理的核心领导力量;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优势,拓宽基层治理路径;整合冗杂无序的治理碎片,有效统筹基层主体、关系、方式等多维要素;重构协同网络框架下多元治理主体的职责边界,推动基层治理走向精准化。  相似文献   

5.
《行政论坛》2019,(3):103-109
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离不开精准研策和精准施策,需要借助有效的公共政策工具。在社会层面形成大扶贫格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制度安排,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政策工具选择。产业扶贫事关贫困地区造血机能,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社会公益参与其中并引导和帮助村民发展产业是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可持续脱贫的根本路径,然而在实践中往往面临志愿性政策工具失灵的理论困境以及诸多现实难题。通过对"马兰实验"的个案研究,可发现一种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特征的社会公益参与产业精准扶贫的独特机制:"共建"即多方主体共同兴办扶贫产业,"共治"即各方主体共同管理扶贫产业,"共享"即各方主体共享产业成果,借此形成一套由社会公益组织小农户融入现代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机制。该机制能够有效地防治志愿性政策工具失灵,形成精准高效的扶贫共同体,进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精准脱贫的可靠推进。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治理,基本遵循了从"社会管理"到"共建共治共享"跨越的创新逻辑,但在现实中,治理"瓶颈"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治理结构没有跟上实践发展、治理主体关系没有及时法定化、治理过程不够协调、治理规范不够完善。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将在体系、机制、制度等三个方面并进,规范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建体系、创新化解社会矛盾的共治机制,完善民生获得的共享制度,从而开创新时代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曹再兴 《瞭望》2020,(1):54-55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社会治理是个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调动多元社会主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近年来,湖南长沙开福区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多元参与为核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多元共治体系,为社区治理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8.
《求知》2021,(3)
正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天津市和平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打造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主动对接社会需求,围绕群众生活中的困难事、操心事、烦心事,对社会组织进行孵化培育、引导提升、监督管理,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的重大课题,这对学界从理论框架和实践方向上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进行解读和分析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中西方理论语境差异尤其是针对西方社会治理模式中因重返官僚制而导致的内在张力与弊病的分析,不难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应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体制和"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治理机制入手做出积极应对。值得注意的是,与西方个别专注理论思辨的社会治理理论流派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更应是一种行动纲领。从战略方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破解了以往中国地方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从五个方面为未来深化改革提供了转型出路。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形态,其具有创新性、跨界性、虚拟性和平台性等特征,急需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其中,构建数字经济协同治理机制是实现数字经济协同共治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从理论来看,爱莫森的协同治理统一模型认为,协同治理包括"实质参与、共享动机、联合行动能力"三个关键要素。基于此,从实践来看,中国数字经济治理应构建多元主体间的领导协调机制,这是实质参与的保障;构建信息公开与信息共享机制,这是共享动机的保障;构建法律和规则体系协同机制,这是联合行动能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治理经历了由"管"到"治"的转变,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多元化协同治理。本文第一部分从历史逻辑出发,分析了城市治理精细化的理论内涵;第二部分立足于现实逻辑,主要研究了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在城市治理精细化方面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2.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基层党建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基层党建发挥多元联动作用,实现乡村治理各参与主体产生高效联动的治理合力,从而有效促进乡村治理的高水平发展。党建多元联动作用包括以“上下联通”实现多元主体良性互动,以“内外联动”实现内生动力与外在保障双向驱动,以“左右协同”实现动员参与与资源联享协同共治,以“纵横交融”实现横向协作与纵向贯通立体建构。目前,党建发挥多元联动作用面临党组织协调联动治理的能力不足,社会参与治理的活跃程度不高,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联结不顺畅,党建引领协同治理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需要健全党建引领的共建共治共享体系以提升联动治理能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党群联系以培育多元治理力量,畅通协商民主的联络渠道以提升互通治理效能,完善系统高效的协同治理机制以构建联动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3.
在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中,"三社联动"是"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目标的有效实践探索。然而"三社联动"的发展正面临着社区居民参与治理能力不足的严峻挑战。社区培力机制恰以专业化辅导提升居民参与治理的能力,是一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辅导机制,更是一种完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社区培力机制通过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集聚社会组织力量以合作的方式服务于社区、促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在地化发展等方式,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奠定坚实的民众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治理经历从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探索、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模式形成、现代社会治理体制的建立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深刻历史变革,形成了宝贵的社会治理经验。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治理之路,在当代实践性指向了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强化党建引领,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让社会治理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必须紧扣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充分体现了党对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龙岗区针对如何紧扣十九大关于新时代国内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破解社会治理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提出了以创新和规制完善龙岗社会治理之格局,具体从社会领域党建创新、社会治理供给侧改革、社会创新联动机制建设、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培育以及幸福社区建设五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王敏  王滨 《理论导刊》2020,(6):89-94
公共性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实然范畴与重要品质,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本真在于具有公共价值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共同维护并享有公共利益,这些均与以共在共享为核心价值取向的公共性相契合。当下社会治理面临着的治理立场分离、公共价值认同分化、治理主体碎片化等现实考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公共性增长。为此,可从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公众的公共价值培育、推进公共文化建设、建构多元协同的社会治理机制等入手,增强并彰显现代社会治理的公共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7.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和科学的唯物史观基础,它已经成为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一条主线。化解新时代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得通过充分发展经济、解决人们关注的切实利益问题、打赢精准扶贫脱贫最后攻坚战等多重举措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必须得通过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多重举措来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詹国彬  陈健鹏 《政治学研究》2020,(2):65-75,M0005
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思想,倡导在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领域引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打造基于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型环境治理模式,为解决日益复杂化和动态化的环境治理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实践中,多元共治模式面临着环境治理权力结构安排不尽科学合理、跨部门治理主体间信息共享和协调性差、政府监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不足、企业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够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的有效性和有序化偏低等诸多挑战。为此,需要从厘清多元主体职责分工、创新生态服务投入机制、优化环境治理协同机制、提升政府环境监管效能、引导社会力量有序有效参与等方面完善相应的制度安排,以推动新型环境治理体系高效运转起来。  相似文献   

19.
袁家村旅游发展现状揭示了基层政府、村委会以及多元产业对振兴乡村经济文化的重要作用。调研过程表明,在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基层政府和村委会的治理功能分别发挥了不同的作用,而多元产业成为袁家村旅游发展的支柱性基石。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是:共建共治共享是乡村旅游美好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不仅标志着党对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内容的社会治理认识的日渐重视,而且也意味着将"社会"作为与政府平等的主体加以看待,所以"共建共治共享"是新时代做好社会治理工作的新理念新要求。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始终坚持把"问题导向"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积极探索治理模式的创新,形成了蛇口社会治理的四大方略,即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确保治理的"方向"、汇聚居民群众智慧形成治理的"良方"、扎实为居民办实事打造治理的"名片"、打铁必须自身硬送去治理的"清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