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韩非与商鞅都是法家最重要的代表性人物,但二者政治思想之间的差异往往被已往研究者所忽略。商鞅关注的是如何建构一元化社会控制体制,实现所谓"抟力",韩非则侧重于国家内部权力配置,及君主如何运用权力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商鞅与韩非都是非道德主义者,但韩非是更彻底的非道德主义者。人性好利与"与时俱进"的历史现实主义是韩非彻底非道德主义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韩非认为,凭借以君主为代表的国家垄断一切资源这一得天独厚的制度设计优势,完全可以建立起能够确保以君主利益为目的的制度环境,而"法治"与"术治"的正确运用正是君主建立和维系这一制度环境的基本工具。韩非彻底的非道德主义政治思想更准确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政治实践的本质,但其强烈的反人道性却使其失去了进一步意识形态化的历史机缘。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8)
晋商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走过了五百余年的历程,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它不仅为山西孕育了优秀的晋商文化,同时还为晋地凝聚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晋商文化为载体来发展晋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三晋学子了解晋商文化的精髓,同时有助于提升晋商文化在晋地的影响力。本文立足于山西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晋商文化,首先介绍了晋商文化的精髓;其次阐述了晋商文化在晋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路径选择;最后总结晋商文化对晋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舸 《学理论》2015,(2):29-30
《韩非子》一书是韩非最重要的理论书作,其承载了韩非主要的治国理论。韩非以"性利"论的观点来分析批判臣子和民众的行为,通过简单而深刻的寓言故事说明人们"好利恶害"、"趋利避害"的天性,以此说服、帮助君主运用"法术势"来治理国家。  相似文献   

4.
韩非的自然人性观,是在继承老子的"道法自然"和"少私寡欲"基础上,通过经验总结和实证运用形成的。韩非的自然人性观可以概括为"好利恶害"、"任理去欲"、"因情而治",具有实证主义特征。韩非的自然人性观启示我们,要处理好人性与环境的和谐、正确理解人性的"自利"、回归人性的本原。  相似文献   

5.
<正>法学系列刊以"繁荣学术,服务实践"为宗旨,扎根学界和业界,以专家的眼光选文,用专业的素养办刊,在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各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是法学研究、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素材与参考。法学系列刊包括"复印报刊资料"7个专题以及《法学文摘》。《法理学、法史学》(月刊,112页):反映国内外法理、法史学界的研究成果,汇集法理学、法学新学科、法史学等研究资料和理论动态。  相似文献   

6.
韩非"因人情"的教育思想建立在人性"好利恶害",不可改变,只能"因"之的基础上.韩非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利害关系,主张以铁腕的手段强力矫正人性自觉向善.针对新形势下反腐倡廉教育存在的针对性不强,强度不够的问题,韩非"因人情"和强治教育的思想要求把握重点,增强教育内容的基础性;分类别、分层次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强化教育,健全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法理"概念何以承载中国法理学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这一问题,并非一经"法理"概念之提出、内涵之梳理、意义之分析便可得以自解。对"法理"概念的意义理解应立基于对"法理"的现象观察。"法理"概念的意义既在于对"法理泛在"的内容描绘和对"反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传递,同时也在于对中国法理学体现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的行动倡导,是对推进中国法理学转型升级、迎接中国法学的法理时代暨"法理中国"新时代的理论自觉,对中国法理学乃至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学术回应。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哲学史丛书之一的《韩非思想新探》(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孙实明副教授潜心研究的又一力作。本书选材巧妙,语言流畅,具有鲜明的特点。 1.立足事实,全面客观。 中国古代哲学,其实是一种道德哲学,这种道德哲学与政治有着不可分的联系。基于此,本书在引证大量事实和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韩非的社会政治思想(包括经济思想)、伦理思想和哲学思想,力图从整体上把握韩非思想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赵海霞 《理论导刊》2012,(5):98-100
江南文化名人李渔与陕西有着很深的渊源。李渔在游历秦地期间,对以长安文化为代表的陕西文化印象深刻,陕西的风土人情,人们的淳朴、好客,以及秦地的方言都被记录在他的笔端。李渔对陕西文化的接受及其互动代表了南北文化的一种交融,在当今推进文化发展和繁荣中仍有一定的表率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韩非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作为法术之士,他一生做过的事可以概括为三件:其一是总结历史上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其二是研究著述有关治理国家的理论;其三是为专制君主治理国家提供方略。韩非的治国方略集中体现在《韩非子》的五十五篇宏论中,包有"循天守道"、"因情而治"、"依法赏罚"、"治吏引纲"、"务力耕战"五大方略,其中,"务力耕战"是韩非主张的治理国家的根本性方略。富国强兵,务力耕战,赏罚依法,这是韩非务力耕战的基本思路。韩非给专制君主提供治国方略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称王称霸、统一天下。这些治国方略中蕴涵的一般道理,对于现代国家治理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韩非在提倡法治的同时,也主张实行德治。他认识到人民是国富兵强的源泉和民心的向背是国家安危存亡的重要因素,因此他主张实行硬的一手时,也推行软的一手,只不过是刑主德辅而已。韩非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取信于民、利民、反暴政以及忠孝等方面。重温韩非的德治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论坛》2015,(2):101
<正>法学系列刊以"繁荣学术,服务实践"为宗旨,扎根学界和业界,以专家的眼光选文,用专业的素养办刊,在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各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是法学研究、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素材与参考。法学系列刊包括"复印报刊资料"7个专题以及《法学文摘》。《法理学、法史学》(月刊,112页):反映国内外法理、法史学界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王哲华 《学理论》2014,(23):44-45
法家思想在春秋战国这个大变革时期诞生,目的是富国强兵。法家思想希望用实际、有效的方法来实现统治目的。韩非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和代表者,其理论代表的是法家思想的整个系统。从整体和局部全面展示韩非的"法、势、术"思想,展示其中的逻辑结构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的法律之缘,贯穿于他的一生。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李大钊的人生主色调,而法律和法学则是他政治实践和政治理论的一个底色。探寻李大钊法理学思想,是法学研究者的一个重要使命。李大钊的法理学思想形成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从民主主义法学转变为共产主义法学:从启蒙主义角度出发,他提出了“法律民彝论”,兼顾中西、追求民主和法治,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法理学;从唯物史观出发,他批判和继承了西方政治与法律思想史,继承和发展了共产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法律学说,从马克思的经典中提炼出唯物史观的法律一般理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李大钊对法律与权力、法律与道德的专题研讨,对政治权力合法性与正当性的论证,充分显示了他的理论创见。李大钊是早期共产党人中善于充分吸取外来法学理论资源的理论先驱,也是探索构建中国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思想先驱。  相似文献   

15.
刘小刚 《学理论》2009,(31):110-111
道、德、理是韩非哲学思想中的基本范畴。韩非哲学思想的显著特点是将道与德、理联系起来考察,论证了道与德、理的关系。韩非之道归于黄老但有所发展,集中体现了道的政治性和实用性;德指身全,乃道之功,神不淫于外物而安于自身即为德;理是物之质,以道为根,是道在具体事物中的显现。  相似文献   

16.
人性假设与管理策略有着密切的联系.韩非认为人性是“自为”、自利的,是趋利避害、好逸恶劳的.他以“自为”人性论为理论前提,提出了以“势”为基础的以法治民、以术治吏的管理之道.韩非的这种管理之道,实质上是一种制度化、有序化、规范化管理.韩非的以法治国思想与儒家的以德治国管理,是互为补充的.  相似文献   

17.
思考先秦法家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应立基于中国法理学的语境。倘若"法律的强制力观念弱化"作为中国法理学语境中的强势话语能成立的话,那么,以"严刑重罚"和"以刑去刑"为核心主张的先秦法家思想,其合理性与价值就会面临根本性挑战。而事实上,所谓"法律的强制力观念弱化"只是一个虚幻的法学乌托邦。强制力和威慑性仍然是法律的核心要素和本质特征,因此先秦法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并没有受到实质性冲击。对于当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而言,先秦法家思想仍然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罗马的法律观念及其特点 法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而其所反映的法理学问题,也多是法律观念问题。古希腊法律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传说的荷马时代,与神话传说密切相连。认为法律就是维护人间的公正与平等。古希腊法律思想的另一来源是自然哲学,把人间的法律看成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这为后世自然法学奠定了思想基础。苏格拉底主张法律是人类幸福的标准。在其庞大的哲学体系中,法理学的成分很少,但其所谓法律的标准是道德,却提出了后来被法理学所探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近几十年来,我国学界对区域经济和区域合作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讨论,在实务界也取得了众多成就。但其中也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既有研究现状,从法理学的维度对区域经济与区域合作论题进行宏观性地反思,并以"环渤海区"为例分析了区域经济与区域合作中存在的深层问题根源。  相似文献   

20.
自韩非撰写了《滥竽充数》的故事,南郭先生便一举“闻名”,受了千百年的鞭挞.其实,这是曲解了韩非的本意,也掩盖了这个故事的深刻的政治含义.我以为《滥竿充数》的故事,旨在通过南郭混进宫庭的闹剧,揭露齐国政治的黑暗和体制的弊端,说明了只有改革体制才能消除弊端,昌明政治,求强治富的道理.齐宣王喜欢乐队由数百人混在一起,钟鼓齐鸣,大轰大翁的吹奏一通.这制度很象我们现在所说的“大锅饭”.有了这种“大锅饭”,自然便有南郭;南郭们就是靠了这制度混日子的,而且可以无忧无虑地混下去,无须劳神求学,别人也说不得什么.因为制度就是这样,它使人失去了竞争向前的力量,也失去了对社会负责的意识,所以,弄得南郭虽然在宫庭里混了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