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升级。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作为我国重大发展战略,不仅应该把握"新常态"带来的机遇,还应该接受"新常态"下的挑战。新常态是城市经济的一股活水,给资源型城市经济增加活力、提供转型条件。同时,转型中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路径依赖以及创新乏力等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要利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构建多元融资渠道;依托资源优势拉长产业链条,发展资源替代产业;重视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最终实现新的发展路径,使资源型城市经济更平稳地转型。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新常态的国内宏观经济运行背景下,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升级,民营企业也进入变革时期。针对民营企业发展升级面临的形势,从营商环境、产权结构、内部治理以及社会责任等四个层面,剖析了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升级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这一重大理论判断,从十个方面所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逻辑,从总体上可概括为"整体转型升级"。这一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逻辑最本质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建设指明了方向。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共生共荣。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是金融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新时代,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挑战主要是金融改革滞后与实体经济融资导向之间矛盾、金融机构资金供给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之间矛盾、融资成本压缩与实体经济成本高企之间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一是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二是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三是要调整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四是要注重金融创新,积极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方式;五是要将制造强国建设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心。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既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金融要义,也是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及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应当在新常态研究中引入人权法的新范式,因为新常态不仅蕴含着平稳发展、持续发展、创新发展和自由发展的理念,更是对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权的科学诠释。在新常态下,要实现发展权,必须进行四大突破:突破以往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的陈腐观念,从"持续发展"的维度寻求新常态下发展权的概念升级;突破发展权的时空维度,从"发展正义"的视角重新审视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突破发展权的传统手段,从提升"发展权能"的角度认识与释放创新驱动的战略功效;突破发展权的干预模式,从"政策平衡"的层面重构自由与平等、市场与政府关系以谋求更充分的发展权。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6)
"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新常态"下我国民营企业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势在必行。民营企业要想在"新常态"下提高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以领导人才的培养和文化创新为基本前提;以加大创新投入为有效保障;以培养吸纳创新型优秀人才为动力源泉;以合理运用知识产权为制度支撑;以有效整合外部创新资源为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出现递升变化。顺应新要求、适应新变化必须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把握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意蕴:一方面人民群众的需求超出了物质层面,"幸福感""获得感"成为人民群众需求考量的重要指标,即在新时代聚焦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追求;另一方面对人民群众需求的供给不平衡不充分,新时代必须要解决价值供给、利益供给、政策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新时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需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价值追求,以利益公平来推动社会经济均衡和充分的发展,以网络技术作为新时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创新工具。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时代,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为,地带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突出,人均GDP相对差距仍然偏大、分省域工业化进程极不平衡、新兴产业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等。造成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因素是资源禀赋和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空间与产业耦合,主观因素是国家非均衡发展战略以及"城市优先发展"的政策取向。新时代实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要在理念层面树立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观;在具体战略层面,赋予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新内涵,实施精准化区域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总体和区域间的不平衡问题;调整经济空间格局,构建协调发展城镇格局;强化政府调控力度,均衡合理地配置公共资源;发挥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缩小收入差距等举措。  相似文献   

9.
"法理"概念何以承载中国法理学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这一问题,并非一经"法理"概念之提出、内涵之梳理、意义之分析便可得以自解。对"法理"概念的意义理解应立基于对"法理"的现象观察。"法理"概念的意义既在于对"法理泛在"的内容描绘和对"反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传递,同时也在于对中国法理学体现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的行动倡导,是对推进中国法理学转型升级、迎接中国法学的法理时代暨"法理中国"新时代的理论自觉,对中国法理学乃至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学术回应。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既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又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新起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依据新的时代特征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从改革要求、改革目标、改革价值追求、改革策略和改革方法等维度,集中展现了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新要求和改革新取向,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改、为谁改、怎么改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体现了新时代改革的人民情怀、辩证思维和创新精神,是改革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科学地把握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对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推进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与时俱进,实现转型升级,适应并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企业经营管理团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并切实解决好的重大课题。面临新形势转型升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新挑战:一是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挑战。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处处都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一方面是职工的岗位、收入、工作环境等将发生新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成就和发展挑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客观历史条件;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反过来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间包含四重互动关系:"思想源于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是以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为前提的;"思想解释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反思,是对中国道路的理论自觉;"思想批判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刻批判;"思想引领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实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社会发展理想目标的"顶层设计"。这四重关系构成了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辩证法视角。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不仅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而且又迎来了金融危机造成的"不确定时代"。世界经济面临两个考验:第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能否告别印钱时代;第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型经济体能否顺利转型。由此中国的发展需要转型,而转型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16,(6)
正全面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就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经济新常态虽然给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所说:"这是因为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也进入新阶段,面临新的挑战和矛盾。"今天,农  相似文献   

15.
<正>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重大判断。进入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视野、从改革开放近40年历程和十八大以来5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方位上,所作出的科学判断。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报告立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实践新成就,谋划了到本世纪中叶的奋斗  相似文献   

16.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和参政党建设提出了"四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多党合作要有新气象,思想共识要有新提高,履职尽责要有新作为,参政党要有新面貌,引导广大成员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使新时代多党合作展现出勃勃生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阐述,也是各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是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变革调整的必然趋势,习近平通过长期实践和深度思考形成了其数字经济发展思想。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萌芽于"数字福建"的战略构想,孕育于"数字浙江"的决策部署,形成于新常态下的巨大变革,发展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出发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落脚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以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始终,是历史与逻辑的相互统一。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关键议题、基本路径三个维度对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核心要义予以深刻阐析,在有序高效恢复经济活力、全面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稳步推进世界数字化治理等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15,(3):14-15
<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在增速调整、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转型升级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攻坚期。两期叠加,给教育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在经济增速趋缓、财政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拓宽教育经费渠道,激发教育活力,更好满足各方面对公平、优质、多样教育的需求,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民办教育面临大好机遇,同时也遭遇"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迈不开步子。必须进一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是创新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要素,既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也有利于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发展质量。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制造业成为数字经济主战场,制造业创新生态正在加快形成,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不断涌现。2017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了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的基本要求,这是数字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既是对近年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兴商业模式的肯定,也是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为提升我国工业发展质量,应不断突破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加强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强化人才队伍支撑等,力求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0,(8)
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转变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决于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依旧离不开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在诸多方面均发生了深层次、历史性的变革,我国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对改革开放进行了"升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观点和要求,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本文主要从政治保证、目标指向、价值取向、重点任务、核心要义五个方面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