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从对立统一规律解释和发挥否定之否定规律,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但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重视和创新力度远不如对立统一规律。他从矛盾双方对立面的转化和质变解释辩证否定范畴,对"否定性"概念又缺乏足够的研究,他所理解的否定以及在方法论上的运用更侧重于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批判。在否定之否定规律问题上,毛泽东认为否定和否定之否定都是在对立统一规律范围内进行的,通过两次否定促进事物向上发展,产生新事物。由于第二次否定只是在肯定阶段基础上数量和性质的变化,就不能确切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在方法论上也就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牟德刚 《理论探讨》2004,1(4):42-44
毛泽东从对立统一规律解释和发挥否定之否定规律,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但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重视和创新力度远不如对立统一规律.他从矛盾双方对立面的转化和质变解释辩证否定范畴.对"否定性"概念又缺乏足够的研究,他所理解的否定以及在方法论上的运用更侧重于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批判.在否定之否定规律问题上,毛泽东认为否定和否定之否定都是在对立统一规律范围内进行的,通过两次否定促进事物向上发展,产生新事物.由于第二次否定只是在肯定阶段基础上数量和性质的变化,就不能确切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在方法论上也就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抓住"中国特色"是我党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共同点,其哲学理论论据是"实事求是"理论和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相互关系的理论。毛泽东关于"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论述,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者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际利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功实践,充分反映了我党既没有丢掉马列"老祖宗",又开拓了前无古人的"新境界",其意义十分重大与深远。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唯物主义中,以生产力为起点可以推导出历史进步的线性逻辑(历史规律实现方式),但以"现实的人"为起点却只能推导出历史进步的非线性逻辑,二者的内在逻辑相通性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原因就在于线性进步逻辑只是一条抽象的"中轴线",在历史实际进程螺旋式上升运动的中间虚空部位贯穿下去,既不在历史实际进程之外,也不在历史实际进程之上,而生产力是历史实际进程背后线性进步逻辑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是历史实际进程的逻辑起点,二者本不在同一层次上表现历史运动基本特征,其逻辑关系不是直通的,而是间接互动的。  相似文献   

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事物的共同本质、共同规律;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特殊规律。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两者互相联系,不能割裂。任何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是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哲学依据。它告诉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必须遵循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札记之一: 过程辩证法与社会主义毛泽东同志研究辩证法,特别重视对过程问题的研究.在毛泽东看来,事物在本质上是由矛盾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双方在联结中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总是从不平衡经过相对平衡走向新的不平衡;因而矛盾运动是一个由量变经过部分质变到达根本质变的过程,是一个从肯定中揭示否定到达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所以,事物总是以过程存在,事物的根本质变是新过程取代旧过程的变动.在毛泽东留下的哲学论述中,诸  相似文献   

7.
姜士伟 《理论探讨》2007,1(5):149-152
任何理论和学科体系的建立,都需要首先确定一个最为基本的范畴作为其演绎的出发点,即逻辑起点。逻辑起点的确立必须符合三条质的规定性:它是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它揭示对象的最本质规定;它与反应对象的历史起点相同。从公共事务的发展历史来看,公共事务与公共管理发展的历史起点相同。从公共事务的属性来看,公共事务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反映了公共管理的"公共"本质属性,公共事务与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相一致。同时,公共事务是公共管理中最常见、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可以独立存在,是公共管理一切矛盾的"胚芽"。公共事务完全符合逻辑起点确立的三条规定性,公共事务是公共管理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并不单单是作为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或流行的(也许在一些人看来已是过时的)理论而存在。辩证的否定观在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中有着重要地位,它是辩证运动的实质。对于马克思而言"否定"现状的问题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现实的或者说政治的任务。只有从学理上厘清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具体内容,才能在授课中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质和本质的根源是一样吗? 事物的质和本质的根源是什么?不少哲学教科书认为二者是一样的,是由内部矛盾特殊性决定的。如由重庆大学等九所高等院校编写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书,在讲到质时说:“事物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并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深刻揭示了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正义性和进步性。历史虚无主义者对这段历史的真相和本质进行全方位歪曲的和彻底否定,是为了从历史根据和逻辑前提上否定当代中国的指导思想、根本制度和前进道路,给他们的"另觅自由主义出路"制造依据。  相似文献   

11.
传统形而上学视野的主客辩证法夸大意义逻辑功能,神秘化由意义逻辑衍生的同一性,从而导致对马克思辩证法本质的理解只能围绕传统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展开——主客批判逻辑。后现代性哲学视野中的否定辩证法认为辩证法是始终如一的非同一性意识,马克思辩证法本质上是对同质性思维予以批判的同质否定逻辑。传统形而上学和后现代哲学对马克思辩证法本质理解的最大困境都是根源于意义逻辑,前者把意义逻辑置于天国思维,后者遮蔽意义逻辑。因此,应该超越传统形而上学和后现代性哲学的视野,在现代实践哲学的视野中重新审视马克思辩证法本质。在现代实践哲学的视野中,马克思辩证法本质应被理解为尘世和谐逻辑,即对现实生活世界的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12.
基于辩证法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历史语境分析,《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原创性贡献是多方面的。《矛盾论》认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就是两种宇宙观”,从而把宇宙观、发展观、认识论统一起来。《矛盾论》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对客观矛盾和主观矛盾的普遍性及两者关系有创新性揭示。《矛盾论》揭示了矛盾的特殊性与事物本质、与事物的阶段、与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相互作用的深层关系。《矛盾论》用中国话语创新性地揭示了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阐述了一个深刻的原理,即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形式主义与实质主义范式是经济社会关系研究的两种基本范式。追求普遍性是形式主义范式的基本特征,它认为人类的经济社会关系中存在着普遍的、超越时空限制的行为模式。实质主义范式的基本特征则是彰显特殊性,强调任何经济社会关系都是发生于特定的历史语境和社会形态中的现象,是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如何超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成为经济社会关系研究中新的知识增长点。很多学者都致力于打破这种二元知识形态。无论他们是否探索出了第三种范式,都表明当代经济社会关系研究范式的重建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改革的历程可以用"商品-货币-资本-公有资本"来概括,其中前三个概念借用的是<资本论>中描述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概念,第四个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要建塑的特殊概念.其中每一个后者都是前者的派生,同时又是对前者的提升和优化.本文对此的论证是从资本的善恶二重性谈起;进而从方法论上辨析对资本应是扬弃而非抛弃,特别是系统论意义上的扬弃;最后推出总论:中国改革是对资本的否定之否定.  相似文献   

15.
历史目的论具有抽象同一性的普遍历史观、单线性的进步观和将个人视为历史目的实现工具的人学观三个基本特征.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产生的地域特殊性以及原始积累过程中政治暴力因素的分析,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不具有历史目的论的抽象同一性和单线性进步论的特点.而他对历史产生和发展实质的考察,则彰显了个人在历史中的在场以及历史发展的合目的性根源.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历史发展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超越了历史目的论,是真正的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1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一般存在于个人之中.就每一个具体事物来说,其中不仅包括矛盾的特殊性,同时也包含着矛盾的一般性,是特殊与一般的结合和统一.商品生产也不例外.首先,商品生产一般存在于商品生产特殊中.其次,某一种具体形态的商品生产是商品生产一般与特殊的结合和统一.再次,一般只有通过特殊才能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科学社会主义》2021,(3):35-42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之作,《共产党宣言》对世界历史思想所作的完整、系统的分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科学创立。在《共产党宣言》中,世界历史思想表现为三重逻辑向度:以崭新的科学历史观奠定世界历史理论的变革基础,并以此为逻辑主线贯穿《共产党宣言》始终;运用历史辩证法,以批判资产阶级社会为逻辑起点,揭示其在自我否定运动中世界历史的阶段性;社会主义新运动的蓬勃发展,共产主义世界历史的必将实现是其逻辑旨归。深入考察《共产党宣言》世界历史思想,探析其理论逻辑,不仅是为了认识世界,更重要的在于为当代世界的走向提供现实的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8.
试论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家都在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理论化问题。我们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化,必须要解决基本范畴问题。 (一) 范畴即基本概念,是人的思维对事物、现象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是对研究对象本质的某一方面、侧面的抽象规定。每门科学都有自己特有的一系列范畴。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科学,也有自己的范畴。从理论形态的内部关系看,人们认识事物发展规律,是以相应和相当的范畴作为思维工具的。任何学科的规律都是借助一系列范畴来反映的,只有运用范畴才能认识事物的规律。同时,规律要靠范畴来表述。因为范畴的逻辑形式是概念,规律的逻辑形式是  相似文献   

19.
王哲 《理论导刊》2023,(11):12-18
形态是通过现象揭示本质的桥梁与中介,对一种文明形态的认识需遵循形态自身的逻辑和秩序。语义构词、系统结构、发展演进是解读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维度。构词形态从形式角度阐释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概念的用语逻辑;结构形态和发展形态从内容角度分别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系统样貌和历史规律。人类文明新形态通过全面、协调、开放的理念设计与制度安排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呈现出“一核两翼”的结构特征。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对人类文明发展格局与方向产生积极影响,其现实性存在具有强烈的历史必然性与历史正当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政治发展理论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把"国家—社会"双向关系演化视为政治发展进程重要的现实基础和逻辑依据。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通过批判理性主义国家观,科学阐明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本质关系,并由此揭示出资本主义政治发展无法根本克服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内在矛盾。所以,马克思政治哲学认为,应跳出"政治解放"的思维局限性去进一步认识政治发展进程中国家与社会的未来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