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农地征用制度: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我国现行的农地征用制度在立法、征地补偿制度以及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三个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致使失地农民的权益受到侵害.为了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应对现行的农地征用制度进行改革: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加强土地立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改革征地补偿制度;改进征地程序,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农地非农化范围的逐步扩大,我国越来越多的农民将自发或被动地从土地上剥离出来,因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而成为"失地农民"。他们因受教育程度不高,医疗、养老保障水平低,生活来源缺乏等因素逐渐成为新的社会问题群体,因此亟待为失地农民建立安全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镇化建设重点是要解决农村土地非农化问题,当前则需要重点解决土地征收中收益的合理分配问题,需要对土地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中国应建立真正的土地市场,让广大农民获得真正的增长财富的基础,马克思级差地租的形成及分配也揭示着城镇化进程中地价收益分享的可能性。研究出让地价格与土地收益的关系,实现土地收益由"补偿"向"分享"转变是土地收益均衡化及城镇化可持续进行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土地征收中增值收益的产生是土地自然增值、土地投资增值、用途转变增值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现阶段我国征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收益分配比例低、收益分配程序不完整、收益分配监管不健全。征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价值取向应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利益均衡原则和平等保护原则。据此,当前推动农民征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是适当提高农民分配比例,合理降低政府的分配比例,保障农村集体的分配收益,完善收益分配正当程序以及健全收益分配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经营过程中,大量农民土地被征用,各地政府占有大部分增值的土地级差地租,而失地农民只得到了很少部分补偿。作为土地使用者和占有者的农民本应参与这部分新增级差地租的分配,但事实上,作为弱势群体的失地农民失地又失业,还失去最基本的家庭经济保障,新增级差地租也无法享有。本文就征地补偿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导致他们不能参与级差地租分配的根本原因在于现有的欠合理的征地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农地确权政策供给的是抽象的财产权利,农民的诉求是土地调整、分享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土地的生产和保障功能等具体的土地权利,政策供给与农民的地权诉求错位。农民对农地确权不理解或者理解错位,农地确权并没有得到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积极回应,地方政府进行策略性应对导致"确空权"。农地确权不仅没有给农民带来利益,相反还制约了农业生产,激发了村庄矛盾。中国庞大的农村人口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农村土地还具有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意义,地权变革不能单方面强调土地财产功能,应该与农民的需求结合起来,也应该与土地的多重功能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民阶层的社会流动,是农民转型的体制障碍。改革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征用制度,推进农地经营权流转,尝试建立土地共同基金,是促进城郊农民市民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深化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产权主体不明、产权界限不清、产权残缺等内在缺陷,导致农民利益没有法制保障,尤其在农地被征用过程中,农民利益受到严重侵害,失地农民生存危机凸现,成为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因此,明确农村土地财产权利,改革现行土地征用制度,是保护农民利益的根本措施。推进农村土地市场化,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失衡表现在:农民被排除在增值收益分配之外、土地开发商攫取一部分增值收益、地方政府垄断大部分增值收益。造成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失衡的制度性根源在于:现行分税制的财政体制和官员考核体制不合理、现行征地制度与农地产权制度不完善以及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欠缺。而要清除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失衡的制度性障碍,需要从制度的完善和强化政府的执行力两方面来平衡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党和国家政策持续强调集体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应向农民、农村倾斜,然而实践中农民征地增值收益分配被忽略、剥夺、侵犯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得农民占征地增值收益分配结构的比例甚低。如何保障农民应得的征地增值收益,将政策落到实处,是全社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立足现实,当前应注重从限制公权力与培育私法法律文化意识、提高征地成本与农民土地补偿金、强化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建设、重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格局及规范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程序入手来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征地增值收益。  相似文献   

11.
征地补偿:制度困境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失地农民是农地征收制度的必然产物,因而失地农民理应得到公正补偿。然而,我国征地补偿中凸显补偿收益主体不明晰、征地范围不科学、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分配不合理等多重困境,因而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扩大征收补偿范围、调整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征地补偿分配机制是突破征地补偿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与国外相比较,中国征地制度存在许多严重缺陷:公共利益界定不清,导致政府土地征用权滥用;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导致失地农民利益严重受损等.因此,进行中国征地制度改革与创新具有迫切性.借鉴国外土地征用经验与土地征用制度的合理性,中国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征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第一,通过立法形式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确保被征用土地的合理使用;第二,确认农民集体土地的财产权利,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征地补偿;第三,赋予农民应有的权利,建立公开、公正的征地程序.  相似文献   

13.
政府权力和失地农民权利的博弈现状及其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政府权力和失地农民权利的零和博弈现状使得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受损严重,导致了整个社会的无效率。究其根源在于"土地财政"中的政府权力寻租、制度空间下的政府行为失范以及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民弱势群体地位。而化解目前的征地困境,必须从保护农民权益出发,创新农地产权制度,重构政府在征地过程中的角色和职责,增强农民的博弈能力,以期实现政府权力和失地农民权利的均衡博弈。  相似文献   

14.
宅基地入市流转可能导致土地用途管制下不同区位土地权利人利益分配不均以及地方政府与农民集体土地收益失衡。发展共享理念要求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根据不同参与主体的作用按照市场、政府和社会三种并行不悖的机制类型来调整和改革分配模式:厘定参与主体及其界限以实现参与性共享,完善政府收益分配调节机制以实现矫正性共享,重塑社会对收益分配的保障机制以实现补偿性共享。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下的收益均衡分配机制能够增强农民在分配过程中的获得感,破除区域增值收益失衡障碍,均衡政府和农民集体的土地收益,进而贯彻与实现在发展中保障与改善民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论农地持有权——兼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勇 《理论导刊》2007,(3):61-6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非独立的物权。土地承包权的非独立物权性质造成农地产权的不稳定,从而影响了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稳定农民对于土地的权利势在必行。稳定地权的两种主要方式——土地私有化和永佃制都存在较大的缺陷。而在对土地承包权改造基础上建立的农地持有权是稳定地权的可行路径。农地持有权是一种独立的物权,可以从根本上稳定农民对土地的权利,解决当前农村土地利用中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侵犯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全国范围内的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对于农地流转有着怎样的影响成为本文的核心研究内容。依据农地农业用途流转和非农业用途两种方式,构建了城镇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模型;归纳出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两种作用,即城市的拉动作用和农村的推动作用。相关分析结论表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对城镇化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土地产出差异和城乡地位差别对于城镇化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针对这一结论,给出了促进城镇化合理发展和农地流转健康运作的三点建议:限制城市规模盲目扩大、合理分配土地产出收益、促进进城农民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17.
探讨农村土地流转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所涉及的最本质的内容是界定承包方对农地的"处分权"。解读我国现有法律对这种"处分权"的限制有利于深层次了解土地流转制度之外所涉及到的社会问题。其实,单纯从民法理论谈及土地流转问题本身并不能解决现实中的难点,而在土地流转中,对于农地的保护、农民生产资料的保护特别是农民长远福利的保障才应当是现在研究土地流转问题的着眼点,并在此基础上规范政府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角色和监管事项。  相似文献   

18.
廖丹 《学理论》2012,(21):78-80
农地流转在现有土地产权制度框架下还存在诸多障碍,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来自于农地产权制度的不完善。依据资本理论和产权理论,要真正实现农地作为资本在土地市场进行自由交易,如何化解现有法律制度中对农地资源转化为资本的制约,是实现扩大农业再生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失地农民权益的严重缺失,充分暴露了相关制度的缺陷。只有在新的制度理念指导下,对这些制度进行深度的改造,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农地征收制度、明晰确定的农地产权制度、城乡一体的土地转用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同时真正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失地农民的权益才可能得到根本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征地改革的步伐与土地产权、宏观经济体制以及社会管理模式都呈现明显的非协同性特点。这种非协同性变革造成诸多矛盾与冲突,诱发一系列现实问题。因此,面对当前征地方式非改不可的现实,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坚持协同改革的方向,立足于农地产权及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现实,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构建以市场化收购为主、以强制征购为辅的农地非农化路径,消除各种摩擦和冲突,适时进行相关改革,形成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