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部生活》2009,(9):41-41
施甸是一个人均耕地只有0.7亩、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的农业县。早在1999年,施甸县委、县政府就在充分研究县情的基础上,作出了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决定。通过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一个以当地废弃林业资源为依托、以生产食用菌为起点,逐步向乙醇提取、饲料加工、带动农村养殖业和沼气生产延伸的农业产业链已经形成。截至2008年12月,已累计发展菇农630户,累计种植食用菌1530万筒,实现销售收入5430万元,农户筒均纯收益1元左右,  相似文献   

2.
正黔西县建立起"公司+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探索出"1+10+N"产业裂变发展模式和"N+1+9"技术服务体系,构建起了以香菇和木耳种植为主,红托竹荪、冬荪、羊肚菌等特色食用菌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食用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7月16日,在毕节市黔西县洪水镇新桥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村民高廷钰正忙着给香菇菌棒脱袋。  相似文献   

3.
正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在产、供、销、信息等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加快村民增收步伐。"用一亩土地入股,租金每年800元,在这里上班一年收入有一两万元,再也不用外出务工了。"在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宋旗镇创新村的食用菌大棚里,村民严琼林一脸笑意,他旁边的木架上,菌包上长满饱满的香菇,清香扑鼻。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  相似文献   

4.
<正>岑巩县羊桥乡祝坝村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按照"以党建带扶贫、以产业促脱贫"的工作思路,找准帮扶突破口,增强贫困群众致富动力,带领村民们走上一条特色产业发展致富之路。2018年8月,羊桥乡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机遇,引进了浙江建德市中药材产业协会,通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由岑  相似文献   

5.
党建在线     
《江淮》2010,(12)
<正>石台县:实施"四大工程"激发农村党员创业热情实施党员"站出来"工程。采用党委铺路、支部搭桥、党员结对等办法,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民"或"合作社+经纪人+农户"的模式,引导鼓励能人党员开展结对帮扶、兴办公益事业、带头创业,发挥党员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点赞丰收:修文县谷堡镇副镇长顾庆军今年是个好年头,我们谷堡镇的猕猴桃产量预计达3.5万吨,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让镇里2000余户贫困农户,5700余贫困人口脱贫致富。2017年全镇猕猴桃总产量达3万吨,产值达3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40%,人均纯收入上万元。目前猕猴桃产业发展有两种模式:一是"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二是"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负责销售、贮藏加工和技术培训,合作社负责组织生产指导和管护及物资购买等。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7,(5)
正近几年,在政府大力支持和农发部门的积极引导下,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或者资金扶持下,呼和浩特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全市现有都市观光农业企业和农家乐109家,资产总额8.41亿元,利润达到3229万元,从业5303人,带动农户4688户,年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实现营业性收入2.79亿元。一些示范点幅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赛罕区润土绿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  相似文献   

8.
正截至2月18日,六枝特区28个食用菌基地已陆续复工复产,保供市民餐桌。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六枝特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为脱贫攻坚、农民增收夯实基础。食用菌产业是六枝特区助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十大农业产业之一。聚焦产业发展"八要素",立足建基地、创品牌、促产销,六枝特区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着  相似文献   

9.
《理论导报》2010,(2):66-66
<正>江西彩云食品有限公司于2002年依法注册成立,是一家以生产果蔬糕、桃酥、矿泉水和山茶油为主的农产品加工、营销型民营企业。坐落于中国"瓷都"景德镇南面.素有"江南菜乡"之称的乐平市工业园区。公司占地面积20多亩,生产厂房16000多平方米,总资产2487万元,固定资产1617万元;注册商标6个,生产线四条,有"瓷都"牌果蔬糕、桃酥、"青良"牌矿泉水、"豪驰"牌山茶油等10余个产品;销售、管理及技术员工156人,其中吸收下岗工人76名自2002年6月正式投产运营以来,立足于乐平中丰富的蔬菜资源,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一头向市场延伸要效益,一头向农户延伸要资源,积极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果蔬加工产业,与广大农户签订  相似文献   

10.
滕飞 《新长征》2020,(1):30-31
图们市石岘镇河北村食用菌扶贫产业基地,投入使用第一年人均分红就达到6400元;石岘镇水南村君子兰花卉种植基地每年为该村贫困户提供24万元收益……钱有了,怎么分?如果按照传统"均而匀之"的办法进行分配,对有重病、重灾和失能、半失能情况的特困贫困户来说帮扶效果不明显,也难以发挥扶贫资金的减贫带富成效。  相似文献   

11.
我今年55岁,是十八家子乡牛庄村二组食用菌党群致富专业区区长。我们专业区共有6名党员,47家农户,97名劳力。1995年全区栽平菇4750平方米,平均每户100平方米;共生产平菇23.5万公斤,产值59万元,获纯收入48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人均增收3200元。5年来,我们通过发展食用菌生产,加快了致富的步伐,目前,47家农户在银行存款56万元,平均每户1.2万元;47家住的全部是砖瓦房;23家有摩托车,37家有彩电,14家有电冰箱。过去的土屋土墙缺衣少粮的现象没有了,初步过上了富裕美满的小康生活。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牛庄村90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17,(22)
正近年来,黑龙江农业综合开发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推动食用菌产业由"小特产"向"大产业"快速跨越,加快了产业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2014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农发资金8.4亿元,撬动社会资金、工商资本、金融资本25.6亿元,扶持龙头企业21个、农民合作社52个;支持建设食用菌菌包厂24家,年产菌包9亿袋;扶持新建食用菌棚室5542栋,年产黑木耳(干品)840万公斤,产菇类产品(鲜品)1896万公斤;带动2.1万户菌农从事菌业生产,户均增收2.4万元,带动临时务工人员7.56万人,人均增收1.4万元。一、发展食用菌产业,我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推动"小特产"向"大产业"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四川是我国食用菌生产大省,年生产量50余万吨,人工栽培食用菌50余种.但大面积栽培的品种只有10余种,主要为平菇、姬菇、香菇、蘑菇、金针菇、鸡腿菇、毛木耳、黑木耳、银耳等.这些品种已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对带动农民种菇增收,起到了较好作用.近几年来,我省的主栽食用菌生产量明显增大,市场已趋于饱和,出现了季节性供大于求现象,因此,有必要对食用菌进行新品种开发.  相似文献   

14.
正入春以来,凯里市湾溪街道平茶村荒坡上鸡鸣声嘹亮。"每天产鸡蛋3.5吨,年产值1800万元左右。"凯里市梦鑫畜牧养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志斌说。有10多年养鸡经历的尹志斌,两年前,从邻县迁至湾溪街道平茶村,经流转土地40亩,总投资1200万元,年存栏蛋鸡10万羽,建成了全自动及粪污处理配套设施的蛋鸡场,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2017年,当地政府协调扶贫子基  相似文献   

15.
"我将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领村民扩大生猪、黄羊、巴山土鸡养殖规模,争取年底出栏生猪2000头、黄羊150只、巴山土鸡2万只,实现收入700万元,彻底甩掉'穷帽子'."今年初,新当选的南江县蒲坪村党支部书记罗蛟向村民作出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16.
陆良县三岔河镇沙沟村99.7%的农户都养猪,上年商品猪销售收入750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47.3%,全村4200人,人均发“猪财”380元。三岔子村50%的农户种蘑菇,栽“金”菇、收“银”菇,全村4273人,今年蘑菇产值将实现人均收入600元以上。农民实现增收,这得益于“支部+协会”的良好运作。他们的经验主要是:  相似文献   

17.
正威宁始终把强化组织方式、产销对接、打造特色品牌放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的重要位置,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和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共享发展红利。初秋时节,威宁自治县迤那牛棚万亩精品苹果示范基地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村民们在果园里忙得不亦乐乎。"基地有3000多亩苹果树已挂果,去年产苹果1750吨,产值2000万元。今年预计产苹果超过4000  相似文献   

18.
正满洲里市积极探索"三+"工作举措,通过健全帮扶机制,创新"输血+造血"工作方法;健全关怀机制,打造"暖心+聚力"关爱模式;健全激励机制,形成"引导+督促"管理方式,不断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切实把帮扶工作做到困难党员心坎上,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不断为基层党组织添活力、增魅力。  相似文献   

19.
<正>"连日来,每天都有三四十人在采茶,采茶量在120斤至240斤左右。"贞丰县挽澜乡龙头大山千亩白茶基地负责人王荣佳说。近年来,挽澜乡党委、政府致力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规模产业的帮扶力度,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投入180余万元,采取"基地+农户"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3月5日,二师三十三团一连贫困职工李远力正在大棚里采摘香菇。去冬今春以来,该团工会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模式,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引导农户种植温棚香菇,加快了贫困职工脱贫步伐。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该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河南伏牛山百菌园食用菌生产线引入团场落户,同时制定了"一棚覆盖,全面脱贫"的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