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种植香菇大棚30个30000棒,按每棒产鲜菇3斤,市场价每斤5元算,这样算下来,今年我们香菇产量预计90000万斤,产值约45万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近日,笔者走进黎平县顺化瑶族乡顺洞村侗家汉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食用菌基地,20多名群众正在采摘香菇,分类装筐,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2.
正织金县持之以恒调结构,产业革命成效凸显,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新增种植蔬菜46.9万亩、食用菌2.3万亩、牧草10.08万亩、水果4.1万亩、茶叶1.5万亩、中药材1万亩。春耕时节,大地苏醒。一条平缓的柏油路一直延伸到织金县后寨乡偏岩村。村里的香菇种植基地大棚里,宋泽军正和工人们边采摘香菇边聊天。"在基地工作已经两年了,今年大年初二就来上  相似文献   

3.
黄国华 《支部生活》2005,(12):31-31
沙坝脚村王培金家的院子里,两个黑色的大棚让人好生稀罕,而大棚内那整齐排列着的菌简“方阵”,更是壮观得让人惊叹不己。王培金的妻子说,她一个人还照看不过来,这建盖不到两个月的大棚内,上千个菌简长出的香菇已经卖了300多元钱。李继彩,村里食用菌协会的会长,正忙着查看王培金家香菇的长势,她试种的5000多筒香菇收入达8000多元。  相似文献   

4.
正种植面积逾8万亩,产量约28万吨,产值逾39亿元……处处有菌,县县有棚。黔西南州食用菌产业正持续破题,在探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路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进入3月,贵州安龙富民鑫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培植的"七河9号"香菇准备上市,丰收在望。与此同时,位于黔西南州境内的多家食用菌企业也正开足马力加紧收购和生产,纷纷抢占市场先机。  相似文献   

5.
<正>辽宁省辽阳县吉洞峪刚家村是个曾被认为"只有移民才可脱贫"的山区贫困村,可现在的刚家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在刚家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农村信用社的支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吉洞信用社就对刚家村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990万元,贷款余额达509万元,全村606户中有256户盖起了食用菌大棚,人均年收入从2006年的1200元增加到现在的6080元,全村仅种植香菇一项年产值已  相似文献   

6.
正在阜平县阜平镇色岭口香菇种植基地,沿着乡间公路向前走去,鳞次栉比的香菇大棚绵延四五公里,蔚为壮观。对于这样的场景,当地人早习以为常,他们关心的是大棚内香菇的长势和市场行情。在靠近村子一侧的大棚内,40岁的项庭琼正在自家的香菇大棚内忙碌,还雇着几个工人帮忙干活。她一边采摘香菇,一边计算着收入:二级菇4元左右,一级菇能卖6元以上,白光面的特级菇,少说也得8元以上吧,得赶紧采收,过期就不值钱了。在色岭口种植基地,项庭琼承包的香菇棚规模算是大的,有32排架子、28000多个菌棒。项庭琼是阜平镇色岭口村人,丈夫在外务工,这已经是她第二年种植香菇了,"每天都有技术员来棚里指导,技术方面也没有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正"香菇帽和香菇棒接触的地方有一层覆盖着的绒毛,香菇的最佳采摘期就在这层绒毛刚刚脱开菌帽的时候,早了晚了都不好。"曾经对香菇种植一窍不通的黔西县洪水镇新桥村村民高廷钰,在黔西县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技术团队的帮助下,现在对香菇的培育得心应手,浇水、开棚、注水、采菇样样都会,成为村里的技术带头人。本着让每户有一个技术明白人的  相似文献   

8.
<正>1月16日,农四师六十九团七连维吾尔族职工多洛洪夫妇忙着采摘大棚辣椒,今年他俩种植的两个大棚青椒以每公斤6元的价格全部销售,产值2.5万元。"建棚团场给资金补助,又有技术指导,今年开春我还准备再承包两个大棚,我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多洛洪高兴地说。大棚里念起了"致富经"  相似文献   

9.
正贵州食用菌主要有22个科72个属268种,野生食用菌种类占全国的80%以上。目前,贵州已有人工种植食用菌20多种。贵州的食用菌产业谋划是:大力发展优势大宗食用菌、特色珍稀食用菌,积极发展野生食用菌。大宗食用菌主要是香菇、金针菇、平菇、黑木耳、海鲜菇、双胞蘑菇、大球盖菇;特色珍稀食用菌包括红托竹荪、冬荪、羊肚菌、姬松茸、灰树花、灵芝、茶树菇、猴头菇等;野生食用菌是指牛肝菌、紫花菌、奶浆菌、鸡枞菌、  相似文献   

10.
正3月5日,二师三十三团一连贫困职工李远力正在大棚里采摘香菇。去冬今春以来,该团工会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模式,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引导农户种植温棚香菇,加快了贫困职工脱贫步伐。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该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河南伏牛山百菌园食用菌生产线引入团场落户,同时制定了"一棚覆盖,全面脱贫"的规划,  相似文献   

11.
2011年3月上任村党总支书记后,我反复思索村里的发展思路。经过多方考察,我与曲靖农校和省农科院的专家取得了联系,在专家的支持下,选准了大棚种植食用菌和其他蔬菜的发展道路。我先投资18万元建设了18个大棚,并作出承诺:"赚钱了归种植户,亏钱了我承担。"但大家还是不积极,我就发挥团支部和妇女干部的作用,挨家挨户做工作。终于有妇女不顾丈夫的反对走进了大棚。半年之后,每个大棚的纯利润达到了1.5万元,当初那些反对老婆种植食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17,(22)
正在省、市农发办的大力支持下,桦南县引进亮子奔腾集团组建亮子华腾公司,建设国内自动化水平最高产能最大的黑木耳菌包厂,同时配套建设标准化吊袋大棚示范基地,努力打造三江平原食用菌第一大县。亮子华腾公司黑木耳菌包厂和大棚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1.5亿元,其中争取农发参股经营资金3000万元,其余通过企业自筹解决。一方面,建设占地15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3.
<正>在农二师二十九团625座日光温室大棚里,菜农们出"奇"制胜,种植的蔬菜在库尔勒蔬菜市场独领风骚。沼气大棚收入高在八连李明的温室大棚里,李明高兴地说:"看样子,今年挣10万元又是小菜一碟。"2003年,李明自筹资金20万元和工会贴息贷款3.2万元,建起6座日光温室蔬菜大棚。他利用时间差种植反季节蔬菜,收入也年年递增。去年,他在大棚边又建起了沼气,养了一群猪、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17,(22)
正近年来,黑龙江农业综合开发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推动食用菌产业由"小特产"向"大产业"快速跨越,加快了产业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2014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农发资金8.4亿元,撬动社会资金、工商资本、金融资本25.6亿元,扶持龙头企业21个、农民合作社52个;支持建设食用菌菌包厂24家,年产菌包9亿袋;扶持新建食用菌棚室5542栋,年产黑木耳(干品)840万公斤,产菇类产品(鲜品)1896万公斤;带动2.1万户菌农从事菌业生产,户均增收2.4万元,带动临时务工人员7.56万人,人均增收1.4万元。一、发展食用菌产业,我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推动"小特产"向"大产业"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段清娟 《当代贵州》2020,(19):14-14
"上半年,种10万棒黑皮鸡枞,下半年再搞20万棒,就想种点不一样的,把价值提上去!"六盘水市水城县野钟乡响石村食用菌种植大户缪贵军去年第一次成功种出6万棒黑皮鸡枞后,今年产生了新的再创富计划。他认为,要把小菌棒变成致富魔法棒,实现创富计划,技术是根本。那谁来给小小菌棒施以"魔术"?记者询问缪贵军。按照他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正时下,在绥阳县郑场镇伞水村香菇种植基地,菇农们正热火朝天地采摘香菇。"这种看着大,但是不能采,要明天才能采。这种在‘拉白丝’的,包卷在里面散开的刚好就能采。"娄方梅是个采菇的能手,今年已经采了2个多月,每天采摘200到300斤。据娄方梅介绍,香菇采回去后,还要按大小分等级,这样才能卖出好价格。2017年以前,娄方梅靠打零工生  相似文献   

17.
今年近60岁的张泽山,称大名没几个人知道,可一呼张大炮,便名声大震。 自1988年,老张开始学种大棚菜。他推掉了连队的一个烂猪圈,整出1亩多地。他边干边学,七八年下来,像滚雪球一样,周围坑坑洼洼的七、八亩猪圈,被老张投资整了出来。如今,他年年种植5亩大棚,也是该团面积最大的庭院种植户,年收入在3—4万元。 老张的种植结构逐年更新,产品适销对路,供不应求。他搞的立体种植模式,即瓜地套种土豆、玉米也大获成功。2亩多的大棚瓜,老张说收入2万元不成问题。 为方便蔬菜上市,老张花3万多元,  相似文献   

18.
正桐梓县容光镇联龙村去年3月试种的30多亩花椒今年全部成熟,初摘产量一万多斤,全部按8元一斤实行订单收购,经统一加工包装后销往香港和台湾等市场。7月5日,桐梓县容光镇联龙村联龙组花椒林里一片欢声笑语。"去年栽种的花椒今年就有收成了,真没想到。"花椒种植大户李明强一边采摘花椒一边高兴地说,他与同村的曾能共同栽种了一万多株花椒,今年全部挂果,平均每株可采摘花椒一斤左  相似文献   

19.
正易县天顺林木种植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0月,注册资金800万元,企业法人邸书文,主要从事林木种植和食用菌产业开发。公司总部设在紫荆关镇南款,东距易县城50公里,位于紫荆关长城脚下,拒马河南岸,毗邻张石高速和112国道,交通便捷,山川秀美,自然天成,拥有河北省西部山区种植规模最大的香菇产业园。2012年创建了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支部生活》2011,(4):33-33
走近蓟县西龙虎峪镇龙北村食用菌种植基地,一座座整齐的大棚跃入眼帘,棚内农户正忙着采摘香菇,棚外前来收购的车辆往来穿梭,村民们数着卖蘑菇赚来的钞票,笑得合不拢嘴。仅仅两年时间,龙北村从一个搞传统种植的村子,发展成了小有名气的食用菌种植专业村。谈起龙北村的变迁,村民们都说:“这得感谢我们村‘两委’班子,是他们领着大伙儿走上了致富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