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国际社会为促成双方和平做出了不懈努力,然而巴以之间仍然冲突不断。2008年6月19日,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后,巴以之间赢得了短暂的平静。随着停火协议期限临近,双方冲突又起。2008年底以军突然发动铸铅行动,暴力冲突变成了战争屠戮,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挫。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中东仍是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其中巴以冲突、伊拉克重建、伊朗核问题、黎巴嫩与叙利亚危机此起彼伏,与美国在中东推行民主改造战略共同构成了中东形势的主页。一、巴以冲突趋于缓和,但双方内部危机增大2005年,对于命运多舛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来说既充满希望,也不乏失望  相似文献   

3.
曹兴 《西亚非洲》2008,(1):54-57
以是否整体对抗、主体民族的对抗、民族量能三大因素的综合性标准,可把民族冲突划分为下列4种类型:主体民族的冲突、跨界性民族冲突、移民性民族冲突及文化传播性民族冲突.巴以冲突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民族冲突之一,属于具有整体对抗性的主体民族的冲突.据此,未来巴以冲突的解决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对巴以冲突的发展态势,不应持过分乐观或过分悲观的态度.但"仇必仇到底"决不是出路,"仇必和而解"才能使巴以双方最终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纵横》2001,(5):4-7
人头就在我眼前落下 发生在印度尼西亚婆罗洲加里曼丹岛的种族冲突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星期,惨死者达数百人.都说这场种族冲突血腥异常,那么当地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相似文献   

5.
最近爆发的加沙战事是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以暴易暴”、“冤冤相报”这一恶性循环长链条中新的一环,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哈马斯现象之所以产生并获得广泛影响与支持,是同以对巴实行双重标准的强硬政策分不开的。巴两大派的关系与巴以关系相互影响。以拉一派打一派不可能实现巴以和解。旷日持久的冲突给巴以双方造成巨大损失。以虽占军事优势并有美国支持,并不等于有了安全。中东和平的出路在于通过政治谈判实现民族和解。  相似文献   

6.
经过半个世纪剑与火的争斗,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终于在1993年正式签署了关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通称奥斯陆协议),该协议表明巴以双方相互承认并承诺以和谈的方式解决巴以争端。考虑到解决巴以冲突的艰难性和复杂性,奥斯陆...  相似文献   

7.
巴以冲突给双方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使中东地区局势进一步动荡不安.尽管巴以双方在5月下旬相继接受<米切尔报告>,6月13日口头接受美国提出的停火协议,6月底美国国务卿又到中东进行斡旋,布什在接待来访的沙龙时也在停建定居点问题上向以施加了压力,但由于巴以之间诸多根本性问题的存在和有关各方立场的巨大差异,预计国际社会的诸多努力短期内难以挽救巴以和谈.7、8月以来,巴以冲突明显加剧,双方伤亡增多,局势趋于紧张.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先后宣布接受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在美巴以峰会之后,巴以连续发生了多起暴力冲突,中东和平进程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然而,6月底巴以达成《停火协议》、哈马斯等三个激进组织宣布停火、以军撤出加沙地带,使中东和平进程迈出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随着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的上台,以及以色列大选结束、强硬派人物内塔尼亚胡出任总理,巴以冲突问题的"两国论"解决方案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此方案可以在历史中得到回溯,但反映出以沙特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希望在解决巴以冲突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美国大力推动"两国论"解决方案,反映出奥巴马在中东外交上的新思维."两国论"解决方案的前景,除了取决于巴以双方政策调整的愿望外,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阿拉法特的去世并不意味着巴勒斯坦问题的终结.如果阿拉法特的后继者仍坚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力,可能也将被以色列视为所谓"实现和平的障碍".巴以都面临严峻挑战,以犹太种族和民主精神为立国原则的以色列不能永远占据着巴勒斯坦领土,也不能吞并巴勒斯坦,建立两个民族国家并和睦相处是解决巴以冲突的惟一可行方法,但和平之路依旧漫长,需要国际社会投入更多的关注,推动巴以冲突的公正解决.美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以色列的立场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以色列总理沙龙突发疾病给以色列政坛带来冲击。由于沙龙发病前从利库德集团激流勇退,另建前进党,打破了以色列的政治格局,给以色列即将进行的大选带来变数,未来以色列的政治发展也将深受影响。同时,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也如期进行,哈马斯作为一支新兴力量在巴勒斯坦政坛出现,以巴冲突出现新的因素。以巴双方新的领导层都面临政治创新的考验,以巴和谈可能面临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国际形势简略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2003年伊拉克战争、朝核问题与以巴冲突三大危机并存的情况相比,2004年的国际形势相对平静一些。有人认为2004年是大乱后的缓和期,确有一定道理。相对缓和并不是没有问题。概括看,未来发展走向对200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国际局势  相似文献   

13.
巴以和平曙光再现,和平道路仍然曲折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什总统第二任期内会更多关注巴、以冲突。温和派阿巴斯接替阿拉法特,巴勒斯坦进入后阿拉法特时代。沙龙与工党组成联合政府。中东再现和平曙光。巴以恢复和谈还须克服障碍。和平进程将是脆弱而艰难的,出现反复甚至逆转的可能性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14.
王健 《欧亚观察》2001,(3):18-20
自2000年9月巴以之间爆发新一轮大规模暴力冲突以来,双方迄今死亡人数已经高达700多人,其中巴勒斯坦人有500多。其间,虽然在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政府的积极调解下,巴以双方表示接受敦促巴以双方停火的“米切尔报告”和“特尼特文件”,但此后流血冲突并没有停止,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8月9日,巴勒斯坦激进分子在耶路撒冷制造的大爆炸案以及以方随后进行的报复行动,更是震惊世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林燕 《西亚非洲》2004,(3):52-55
欧盟主张依靠国际合作机制 ,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政治资源和经济利益。在对待巴以冲突问题上 ,欧盟的外交政策主要表现在 :与巴、以两方关系由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拓展 ;强调依靠国际合作机制 ,通过合作与对话解决争端。欧盟在巴以冲突中的外交政策为其赢得了较好的国际声誉。欧盟希望靠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共同的外交路线和独立的防务能力 ,努力实现它“说话算数”的世界一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一、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军事冲突的所产生的影响是战略性的。这场冲突已经演变成为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冲突,将给国际关系带来多方位的影响。俄格冲突可能有以下三个走向:  相似文献   

17.
从达尔富尔危机透视气候变化下的生态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尔富尔危机始于2003年2月.这场冲突的矛盾根源是达尔富尔的环境难以承载本地居民与外来生态移民的共同需求,由此引发双方对生存资源的争夺.气候变化是达尔富尔危机的驱动因素,而脆弱的治理结构和粗放的生产方式是酿成危机的内在动力.根据对萨赫勒地区近期的气候变化研究成果,结合苏丹的自然地理、农牧生产、殖民历史等因素,我们认为,达尔富尔冲突本质上是一场农业危机,是一国内部治理问题国际化的产物,解决这场冲突有赖于农业集约化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罗爱玲 《欧亚观察》2000,(4):40-40,43
2000年10月13日上午,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系主任阿龙&#183;沙伊教授访问上海社科院欧亚所,就中以关系的回顾与展望作了主题发言,并就近期巴以冲突谈及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9.
在持续的以巴暴力冲突过程中 ,定点清除是以色列打击巴勒斯坦敌对力量的重要手段。定点清除政策是以色列在复杂安全环境下的一种无奈之举 ,同时反映了其长远国家安全环境仍然难以乐观的一面。定点清除政策难以从根本上改善以色列国内的安全环境 ,反而使以色列遭到了国际社会强大的批评和压力。定点清除政策、修建“隔离墙”计划和随后出台的“单边行动计划” ,构成了沙龙政府单边安全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以巴冲突缓解、以阿实现全面和平之前 ,定点清除仍将是以色列国家安全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一、“中东和平年”落空巴拉克1999年5月当选以色列总理后,曾许诺在15个月内与阿拉伯邻国实现全面和平,国际社会也对他寄予厚望,甚至把2000年估测为“中东和平年”。然而,2000年中东和平进程的进展却与人们的愿望相去甚远。巴以最终地位谈判未获实质性进展,9月底巴以冲突的爆发使和谈再次陷于停滞;一度被认为有望率先取得突破的叙以谈判随着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去世而搁浅;黎以谈判也未因以色列从黎南部撤军而出现转机。和平进程的脆弱性进一步显露。(一)阿以关系全面倒退,地区局势骤然紧张。中东和平进程2000年初开局顺利。根据巴以双方上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