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社会及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都已发生重大变革,其中中非新型合作关系构建及中国发展经验在非洲影响的扩大具有时代转换的象征意义.30年来,中非关系的实践内容在促进中非双方发展进步方面所累积的丰富经验与感受,已为相关理论及知识的创新提供了基础条件.中国的学术理论界需要对30年来中非关系丰富经历做出理论上的回应,以为新世纪中国外交实践和中非关系新发展提供更具解释力和前瞻性的思想智慧与知识工具.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非交往合作迅速扩大,中非关系战略地位日显重要,并已经超出双边关系范畴而对世界产生多方面影响,成为撬动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一个支点。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要求学术界加强对非洲问题及中非关系的深入系统研究。《非洲研究系列丛书》是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启动的一项重点工程,由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编纂委员会,按照“学科建设与社会需求并重”、“学术追求与现实应用兼顾”的原则,遴选非洲研究重点课题,以国别和专题的形式,集为七大系列丛书编纂出版。为充分反映我国非洲研究的水平,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现向学术界公布丛书…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中国需要在更广泛的人类知识、思想、学术与观念领域作出自己的原创性贡献。建构有特色之中国非洲学,是中华民族在当今国际学术平台与思想高地上追求中国的话语权、表达中华民族对于未来世界的发展理念与政策主张,进而为21世纪的人类贡献出更有价值的思想智慧的必要努力。这一学科建构的意义,应当上升到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理解与把握,并在此境界上去探寻自己的学术路径、理论形态与知识工具。非洲情怀、中国特色、全球视野3个层面的有机结合,承续中国学术传统、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总结中非合作实践3个维度的融汇贯通,或许将为有特色之中国非洲学拓展出敞朗清新的学术境界与精神气度。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以后,非洲经济快速发展,伴随这一进程而不断深化的南南合作成为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重要力量之一。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对非政策,不断拓展在非洲的利益并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大国竞逐非洲更趋激烈。国际政治环境的新特点、中非发展状态的新变化以及大国对非战略的新调整给中非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蕴含着机遇。为此,中国应该妥善应对,谋划未来中国对非洲外交的战略与政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蓬勃发展,世界军事领域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各国军事理论界相继推出了有关国际和国家安全的一系列创新的军事理论成果,世界军事理论研究正酝酿着重大的理论突破.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博导李效东主编、军事科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国际军事学概论>一书,正是适应时代及国际安全环境发展需要,建构国际军事研究新学科的有益尝试.该书力求置身世界军事的大视野,以信息化、前瞻性和综合性的思维观念,从更广阔的内容拓展国际军事研究的空间,进而揭示世界军事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反映国际军事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与现实的全貌.该书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要求相关研究与之相适应;同时国际社会也希望听到中国的声音,因此中国有责任在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研究中提出自己的理念与构想。中国不仅掌握了西方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并对其运用、实践乃至拓展,且尝试以新的视角与思维方式,结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及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实践经验,在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研究的中国化、范式与路径,核心概念的创造、创新及理论性突破与拓展等层面,不断发出学术探索的声音,并在基础理论、现实应用及对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可观的学术成绩。  相似文献   

7.
《西亚非洲》2012,(3):3
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创立以来,中非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在非洲已成为最有影响的行为体之一。与此同时,当今世界亦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非洲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仍在探索符合非洲实际的发展道路。西方国家一方面对非践行"新干涉主义",另一方面也无法不从政治、经济和地缘因素出发重新审视和对待非洲。国际社会对中非关系评价多元而复杂,既有赞扬,也有批评甚至诋毁。因此,随着中国对非洲地缘经济与政治版图的重塑,评估中非关系需要将其置于国际环境视野下来考量,要有新视野、新方法、新观点。  相似文献   

8.
《西亚非洲》2012,(4):2
2012年6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创新工程之"中东热点问题跟踪研究"项目组和《西亚非洲》编辑部联合举办了"中东政治转型与地缘格局新变化"学术研讨会。来自外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等机构的60余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中东问题特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借着中非关系发展势头全面提升与国人对非洲兴趣日增这一东风,中国非洲学这一长期于困顿中踽踽行进的学科,似乎正在迎来久盼的春天。是否可以说,在历经三四代人之不懈努力后,中国的非洲学已到它的而立之年,它正由中国现代学术之边缘一隅之地,逐渐进入到人们关注的中心地带。事实上,非洲研究这一学科所可能蕴藏的蓬勃生机与丰富矿藏,已开始引起国内一些有学术敏觉力与前瞻性的人们的关注,政府部门亦正拟出台一系列推进中国非洲学发展的举措。而2006年底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的罗建波博士所著的《非洲一体化与中非关系》一书,恰似…  相似文献   

10.
罗建波 《西亚非洲》2013,(1):116-131
纵观中非合作关系的历史变迁进程,中国注重推进同非统乃至非盟关系的深入发展。中国与非统关系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对非统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的积极声援和坚定支持,中国也因此赢得了非洲国家的信任,进而极大改善了自身的国际环境。新时期,中国同非盟开展南南合作的战略基础,逐步由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中的相互支持转向了对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共同追求,中国与非盟的合作机制初步建立,双边关系的定位逐步清晰,合作内容也得到显著拓展。中国与非盟关系的全面展开,拓展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内容与形式,成为当代中非关系全面提升的重要体现。双方合作关系的深化,对于非洲发展、中非关系及世界体系变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华人社会的变迁》是一部从社会学的视角和路经来探索美国华人社会的具有创新性的力作,这种研究视角的创新具有重大的方法论和认识论价值,对于进一步了解美国华人社会和华人人口的历史与现状具有重要意义。该书有3个特点:一是实证研究与理论创新;二是探讨亚裔社会和族裔群体;三是观点新颖,论证缜密。我们评介周敏教授的大作,是希望我国华侨华人学界能够拓展理论视野,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社会学的理论和知识、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多层面、多角度、多向度、多维度去探索,从而使我国华侨华人学研究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2.
By drawing upon the literature that diagnoses the gap between academics and practitioners, this article categorises and describes the traditional democracy promotion tools developed by international governmental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knowledge and practice. Further, it examines the utility of ICTs in promoting and upholding democratic change. The findings inform considerations and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offered to the tool developers on how to converge traditional and new democracy promotion tools. These are intended to assist in focusing too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efforts, and promoting standardisation and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3.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取得了丰硕成果,交出了亮丽答卷。这一年,人民外交在持续深入学习党史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总结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外交理论,积极开展了民间对外交往新实践。人民外交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外交的一项创举,它以增进人民友谊、促进国家关系发展为宗旨,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特色。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是由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亲自倡导成立并担任名誉会长的新中国第一个人民外交机构,成立于1949年12月15日,与共和国同龄。它以中国人民的名义,开创了中国和世界外交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跨国主义的理论框架出发,对北美一代半新移民的特点进行分析,指出其跨国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认为这一群体是跨国主义的典型践行者,本文提出应密切关注北美一代半新移民在移入国的活动,并为其回归祖国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16.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the Warwick Conference on Humanitarianism, where practitioners and academics shared their experiences of the problems and limitations of humanitarianism, and how they dealt with them.  相似文献   

17.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pecialists have frequently questioned whether their academ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has any impact on the "real world." The record of success is generally believed to be a spotty one. While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academics have informed aspects of policymaking, the concern remains that the great bulk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search is too abstract, specialized, or linguistically incestuous to reach the light of day in policy circles. We argue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rsuit of peace and security and the study of it is more complex than is captured by the classic policy–research divide. The argument rests on two observations: First, to assess the public impact of peace and security studies, one must focus on how practices within a variety of institutional contexts, not just state policies, are transformed. Second, it is not scholarship per se that has a measurable public impact, but the interplay of research, practical innovation, and advocacy. We derive these observations from a review of the work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MacArthur Program fellows over the fifteen-year life of that program.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保障体系是企业文化得以形成、发展与创新的基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企业文化建设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东盟之间加强与深化经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形势下,积极推进面向东盟的、具有多维视角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企业文化建设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封闭走向开放——日本中小企业创新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中小企业创新模式由封闭模式向开放模式转变。这种创新模式的转变在模糊企业边界的同时使企业内外部资源被共同应用于创新活动之中,其转变的根源在于分工的深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具体而言就是企业克服交易费用后对创新过程的分解和优化。日本中小企业创新模式的转变为企业带来了效率、成本和利润上的积极效应,也促进了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对于中国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guidance to managing and implementing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endogenous development. The paper gives a theoretical overview of endogenous development, linked to issues of globalisation and poverty, and ongoing work among European institutions and academics that suggest shifts in Europe from exogenous to endogenous development approaches. It then makes a case for a paradigm shift – an African alternative to modernisation and development, namely endogenous development – using experiences with two NGOs in Ghana and Zimbabwe to locate theory in practice.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some empirical pre-requisites for conducting endogenous development with rural communities.

This article is prompted by the requests of my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for Development Studies, Ghana, for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and practical guidance to managing and implementing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endogenous development. I start by giving a theoretical overview of the concept of endogenous development and link it with current issues of globalisation and poverty. I briefly mention current work among European institutions and academics that suggest shifts in Europe from exogenous to endogenous development approaches. Encouraged by such developments, I then make a case for a paradigm shift – an African alternative to modernisation and development, endogenous development. I bring to light the experiences with endogenous development in two NGOs – CECIK (Ghana) and AZTREC (Zimbabwe) – in order to locate theory in practice (praxis). I conclude by providing some empirical prerequisites for conducting endogenous development with rural communities, which demonstrate one way of conducting experimentation with farmers within the context of endogenous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