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血迹是命案现场最常见的痕迹之一,对血迹形态的分析是一种重建犯罪现场的有效方法,而根据现场血迹推断出血点位置则是血迹形态分析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血迹研究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传统拉线法、三角函数法、绘图法、计算机程序法、公式计算法、回归方程法等)用于推断出血点位置。通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D技术在现场血迹重建的应用当前国内对于现场血迹重建的研究重点主要在血迹形态、血迹检测及DNA测定上,由于相关工具的缺乏使对现场血迹的分析应用很难深入和普及。3D技术对现场血迹重建时血迹形态的深入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工具。目前,3D技术主要应用于现场上因动脉血管破裂,打击、撞击等形成的喷溅状血迹的分析。众所周知,喷溅血迹其形状类似于惊叹号,如果除去其尾部就相当于一个椭圆形。通过实验可知,该椭圆形的形状与血迹投射方向和血迹附着平面的角度(α)有着对应关系,当α为0度时,该椭圆形变为直线;当α为90度时,则为圆形;当α为180度时,则又变为直线。而该椭圆形形状的变化则可以用椭圆形的短轴与长轴之比来表示。根据其变化规律,可推导出其函数关系是α与椭圆的短长轴的比值成正弦函数关系。由此,根据犯罪现场  相似文献   

3.
论犯罪现场重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犯罪现场重建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就已有运用,美国等西方国家对犯罪重建的运用晚于我国但研究成果比较丰厚。本文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犯罪现场重建既有经验和实际需要,对犯罪现场重建的概念及其与现场分析的关系,现场重建的功能、种类、依据、步骤、局限性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影视作品中,刑侦专家到达犯罪现场后,只要掏出一瓶液体喷洒在相应区域,就能轻松发现现场中遗留的血迹。诚然,这种名为鲁米诺的化学试剂是刑侦领域内用以显现犯罪现场中潜在血迹的主要方式之一,但这一技术方法在现实世界中远不如影视作品中描绘的这么神奇。各方因素都可能对刑侦专家在犯罪现场的判断造成干扰与误导。为此,刑侦专家也在不断努力,以寻求一种能够替代鲁米诺的潜在血迹显现技术。目前,一种名为"红外显影技术"的新科技已经问世。  相似文献   

5.
张羽 《法制与社会》2012,(31):100-101
"犯罪现场重建",作为侦查学中现场勘查一个新的研究理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受到各国侦查学界的重视,我国的侦查学界也逐渐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有不少专家学者的著作中均有犯罪现场重建的相关内容。在实践中,公安部门的侦查人员也在一些案件的侦办过程中运用到了现代犯罪现场重建的方法,并成功地侦破一些大案,但具体的现场重建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在犯罪现场勘查中应用等等,这些问题对于我们的侦查人员而言还是很模糊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刑事案无罪释放1994年6月12日,尼科尔·布朗·辛普森和她的男友兰·戈德曼在洛杉巩西部尼科尔的家中遇害。根据警方的调查。死者是在当晚10点15分左右被人用刀子刺死的,犯罪现场有搏斗的痕迹,还有一只沾有被害人血迹的黑皮手套。6月13日早晨,洛杉矾警方对距犯罪现场只有3公里的辛普森的住宅进行了搜查,结果发现了与犯罪现场手套配对另外一只,还发现沾有被害人血迹的袜子。警方还在辛普森的白色BRONCO轿车中发现被害人血迹。据此,洛杉肌警方认定辛普森有重大嫌疑并下了逮捕令,并于1995年1月23日正式对辛普森提出双重谋杀案的刑事…  相似文献   

7.
血证如山     
在心脏脉动的推动下,一个成年人的体内大约流淌着6升的血液。正是这6升的血液给那些潜在的麻烦制造者带来了麻烦,为司法人员破案留下重要线索。因为任何切断或刺伤身体的行为都会导致流血,在犯罪现场留下明显的血迹。这些血迹就像用密码写就的文字,述说着攻击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施加以及如何进行的。如果在犯罪过程中发生了激烈的搏斗,那么,犯罪分子留在犯罪现场的血液如同目击者证词或现场照片一样,有力地表明犯罪分子曾出现在犯罪现场。本期要介绍的就是法庭科学家如何利用犯罪现场最常见的血迹进行破案。血写的证据在犯罪现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血迹在非渗透性客体表面的干燥过程,建立基于Image J软件的血迹遗留时间推断方法。方法选取塑料板、玻璃板、漆层木板、瓷砖和铁片5种常见的非渗透性客体作为血迹的承载介质,分析不同靶面血迹干燥特征的时序变化,运用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量化分析平均灰度值、血池比率和裂纹比率3项特征性指标与遗留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塑料板和铁片表面血迹的平均灰度值变化率较小,裂纹比率较大。塑料板、玻璃板和瓷砖的血池比率较漆层木板和铁片的变化率大。依据血迹的特征量化指标拟合了不同时段血迹遗留时间的回归方程。结论 建立了非渗透性客体表面血迹遗留时间的推断方法,可为犯罪现场出血时间的判定提供依据,为智慧警务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犯罪现场信息在刑事侦查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现场信息是指犯罪分子在现场留下的各种痕迹物证,以及通过这些痕迹物证和现场客观事物变化等外在表现,进行逻辑推理所获得的一种理性认识的总和。犯罪现场重建分析技术是以现场勘查获得的犯罪现场信息为基础,对犯罪客观过程进行的整体构建。在刑事侦查中,充分发掘和利用犯罪现场信息,提高对犯罪现场分析水平,对提高刑事案件侦破效率,有效地打击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犯罪现场重建理论和实践中,研究的焦点一般都集中在犯罪现场物质痕迹的发现、提取、分析、检验和鉴定而忽略了现场重建中大量存在的心理痕迹。本文比较详细的论述了心理痕迹在犯罪现场重建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血迹是现场尤其是命案现场上常见的痕迹之一,犯罪现场血迹的分布往往能够客观地反映出案件发生的关键过程,含有大量重要的犯罪信息。获取这些信息的基础是对血迹进行记录和测量,在此方面,我国目前仍停留在人工测量阶段,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误差。  相似文献   

12.
世上事物皆有两面性,要想全面地认识事物及其背后的客观规律,必须坚持运用辩证的思维、视角来认识、看待事物。犯罪现场勘查是侦查人员对犯罪现场认识、勘查、分析的过程,要想全面地认识、勘查、分析犯罪现场必须坚持运用辩证的视角来考量犯罪现场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3.
书讯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1,(3):231+241+260
<正>《血迹形态分析原理理论与实践》(精装本)斯图尔特H.詹姆斯,保罗E.基什,T伯立特.萨顿著,刘力,唐晖译。本书分别介绍了血迹形态血、血液生物学和物理学特征,血迹分类及形成机理,血迹的现场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等;讨论了有关血迹分析的法律问题。每个章节都附有案例分析和图片。本书可为犯罪现场勘查、法庭科学实验室检验参考借鉴,也可为法医病理学及相关研究以及相关司法活动所参考。邮寄价格:296元/本。  相似文献   

14.
不同高度滴落血在3种不同载体上的形态和平均直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力犯罪现场一般都会留下各种血迹,如滴落状、喷溅状、流柱状、擦拭状、抛射状血迹等[1,2],能够反映出血迹形成的方式、受害人出血时的位置、出血后的活动情况以及案件发生过程中其它有价值的信息,据此可以重现犯罪现场所发生事件的过程,在甄别证人证言及犯罪嫌疑人供述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将抗凝人血从不同高度垂直滴落在表面光滑程度不等的物体上,对物体上血迹的形态和大小进行测量和观察,旨在找出垂直滴落血迹的特点及形态变化规律,为分析鉴别刑事案件现场的血迹特征提供实验参考资料。1材料与方法将滴管吸满新鲜的抗凝人…  相似文献   

15.
正由著名美籍华人、世界法科学专家李昌钰博士主编,陈新山博士翻译的《犯罪现场勘查指导手册》即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约10万字,附图64幅;既有理论概括,又有先进技术和实用方法,是其50年工作的总结和现代技术精华之体现;主要特点是实用。该手册不仅介绍了犯罪现场调查理论和基本犯罪现场过程,如不同案例犯罪现场调查的逻辑图的建立;犯罪现场调查、分析及重建等的一系列理论、技术和方法;证据的类型以及如何识别、收集、记录、包装、保存和增强物证;还提供了可  相似文献   

16.
蔡能 《犯罪研究》2011,(5):45-52
犯罪现场重建是近年来侦查学问题研究中较为热点的话题之一,不少人对此进行过分析和论证,多数是将其作为一个形而上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的。但现场重建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现场重建主要依赖于科学的实验和重建人员丰富的经验而不是高科技设备;现场重建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当然,现场重建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犯罪现场是刑事案件侦查的起点和基础,通过对犯罪现场的勘查和访问,可以获取全面的犯罪现场信息,综合运用各种现场信息可以对案件作出准确全面的现场分析,从而为刻画犯罪脸谱以及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安部门越来越重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将三维动画技术快速有效的应用于犯罪现场的重建。详细介绍了模型库建设、查询工具的功能结构、以及犯罪现场建模的操作步骤等,并以实际案例来详细说明整个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19.
现场重建是对现场犯罪经过的恢复[1-3],是现场勘查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随着视频监控系统在各种场所的广泛使用,更多的犯罪现场将暴露在监控画面中。视频监控在跟踪、比对、抓捕等侦查工作中的应用已经较为广泛和成熟,若充分应用到现场勘查工作中,将对现场重建提供重要帮助,大大提高刑事技术工作效率,提高现场快速、全面取证能力。本文中,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视频监控系统在犯罪现场重建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余萍  潘慕元 《人民检察》2023,(11):58-61
检察机关在命案积案办理过程中应把握好核准追诉、客观性证据缺失、供述不稳定等重点问题。对于核准追诉,应重点关注超过追诉时效的判断、逃避侦查的认定、核准追诉的必要性条件及核准追诉的证据标准等问题。对于客观性证据缺失,应通过寻找原始记录、工作笔记和侦查内卷,借助专家分析论证及引入犯罪现场重建方法等予以解决。针对供述不稳定问题,应进一步巩固客观性证据并综合运用DNA技术、测谎技术、讯问技巧等,从而构建完整的证据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