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爆竹声声辞旧岁",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人的传统风俗习惯。但在经历了过去一年有1/3时间处于污染天气后,逾八成上海市民今年表示愿意舍弃春节放爆竹的旧俗,以保护空气质量。(1月29日《东方早报》)有关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的"禁"与"放"争议持续了多年,一些属地方性法规的"禁放令",也迫于民俗的压力而改"禁"为"限",甚至不了了之。但随着环保形势的日趋严峻,植根于人们心目中以燃放爆竹辞  相似文献   

2.
林梵 《江淮法治》2013,(11):52-52
多年来,以"年味儿"为核心的民俗文化和以"安全"为核心的限制措施,一直是民众关于春节期间到底应不应该燃放烟花爆竹争论的焦点。此前,虽然多个城市专门出台"禁放令"或者"限放令",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可我发现,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现在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除了"安全",大家更顾及的是空气质量,谁也不想在过年的时候,生活在暮霭的环境之中,不少朋友都说,使用电子鞭炮"年  相似文献   

3.
从烟花爆竹燃放管理小切口入手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传统习俗,铜川市氛围尤其浓郁。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逐渐提高和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燃放烟花爆竹所造成的噪音扰民、大气污染等问题,引起社会各届高度重视,并强烈呼吁加大对烟花爆竹燃放监管力度。2018年春节,根据省空气质量检测数据显示,大年三十、初一两天全省空气质量急剧恶化,这固然有天气原因影响。  相似文献   

4.
《刑警与科技》2004,(3):98-99
烟花爆竹是中国人古老的发明。放爆竹、贺佳节的习俗,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在国际上,某些特定场合燃放烟花爆竹甚至已成为华人世界的一种象征,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民俗文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烟花爆竹既是我国传统的喜庆商品,又是易燃易爆的危险品。2003年我国共  相似文献   

5.
爆竹声中一岁除。今年春节,北京市的老百姓度过了一个烟花爆竹“禁改限”后热闹红火的春节。据报道,春节期间北京没有出现因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重大火灾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这在一个禁放了十多年之久且人口超过1500万的特大城市,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兴奋和欣喜之余,我们不能忘记北京市政府为打造出真正的北京平安夜所做出的努力,他们用扎实有效的工作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首要的是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增强责任意识。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春节期间看望市公安消防指挥中心的人员时说:“春节过后,要继续做好消防安全工…  相似文献   

6.
2006年2月12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今年春节北京五环路内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最后一天。从傍晚六七点钟开始,北京的城区便爆竹声四起。这一天,由于受区域逆温、静风和大雾等因素影响,北京遭遇了严重的空气污染。这种天气,加剧了空中弥漫的呛人的火药味儿。但正是这种“味道”,让不少人感觉是那样的温馨,让他们找回了久违了的年味。第二天,来自政府部门的权威数字显示,北京今年的“禁改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从除夕到十五的16天中,北京没有因燃放烟花爆竹造成一起重大火灾,未发生一起致死、摘除眼球的情况。这个数字甚至少于禁放年头因…  相似文献   

7.
据公安部消防局消息.仅从今年2月2日(除夕)零点到2月3日上午8时。全国共发生火灾5945起,直接财产损失1300余万元,其燃放烟花爆竹不当是导致火灾发生的主要因素。另据中新社报道说.北京市从2月2辞(除夕)至2月7日24时(初五),全市因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炎灾194起.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04%.致伤388人  相似文献   

8.
肖敏 《法学杂志》2008,(1):125-127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但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及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各大城市几乎都颁行了禁放烟花爆竹的法令,可十多年来,收效甚微。现在,公众又以恢复民俗为由,要求解禁,表象原因是法律应顺从风俗、遵从民意,其背后深层次原因是基于民族文化认同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75%,这个普通的数据,堪称北京市民在蛇年春节期间收到的一份大礼。 北京市政府烟花办发布于大年初二的这项数据,事关蛇年除夕夜北京市民燃放烟花的情况。它指的是北京市六个城区今年清运的爆竹皮由上一年除夕的170余吨下降到43吨,75%就是两个数据之间的下降幅度。与爆竹皮数量同时下降的,还有烟花的销量和因燃放烟花而受伤的人数。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二月二“龙抬头”的到来,春节在人们心中彻底结束。关注一下关于春节鞭炮伤人的新闻,真是触目惊心,全国春节期间,烟花爆竹造成火灾7480起,导致48伤亡。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禁放烟花爆竹的问题 ,已经说了好多年了 ,也立了法了。但在这些年里 ,有关部门从“言禁”到“严禁” ,又从“严禁”回到“言禁” ,折腾了几个来回 ,似乎也“眼开眼闭”了。于是 ,法律上“有条件”地禁止 ,老百姓“有条件”地燃放 ,也只能是最合理的选择了。然而 ,就在这种“合理性”选择之下 ,燃放烟花的烈度越来越大 ,烟花的杀伤力也越来越厉害 :手炸断了 ,眼炸瞎了 ,终于还弄出脑袋被炸飞的事件来了。人们这时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乐极生悲 ,弄出人命 ,似乎不好责怪政府。自己买的 ,自己放的 ,若挨炸的是别人 ,还可以另当别…  相似文献   

12.
这一期杂志出版之时,一年一度的“两会”正在开。人民代表正在代表人民为“十一五”规划等议题殚精竭虑。国家大计要规划,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如此。《这样“经营”民俗节日》一文中,民俗专家萧放“经营节日”的创见让我们的心海为之微澜。在这个因200多个城市“禁改限”而爆竹声声的春节刚过,他谈起像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样的传统节日时提及“经营”二字,应该含有规划之意。萧放本人就参与了“祖国传统节日”课题调研,而中央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他所在的课题组提交的“关于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中秋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研报告”。在“…  相似文献   

13.
查富宏 《检察风云》2014,(23):28-29
“节日礼包”成败笔胡晓华受贿被课以刑律固然是其本人咎由自取,然而令人关注的是,这个国税局长27.5万元的受贿“清单”,绝大多数都是发生在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中秋期间,其堕落腐化之路,肇始于对“节前礼包”的“宽容”。  相似文献   

14.
数人同处一地燃放爆竹,酿成火灾,但系何人所放爆竹引起火灾却无法查明。在这种情况下,受害人要求所有燃放爆竹的人承担损害赔偿,在法理上称之为准共同侵权损害赔偿。类似情形导致的纠纷时有发生,但我国现行民事立法对这类纠纷的处理未作出明确规定。笔者试对准共同侵权损害赔偿制度设立的必要性及相关法律问题作些探讨。 一、关于准共同侵权损害赔偿制度设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噼哩叭啦、噼哩叭啦……辞旧迎新,喜庆嫁娶,欢快的爆竹声,给贵阳市千家万户带来了无穷欢乐! 突然有一天,爆竹禁了。人们再也听不到震人心弦、撩人心痒的爆竹声了!这座百万人口的大都市,陷入了沉寂之中!几千年形成的民俗、欢乐、热闹……永远地消失了! 人们嗟叹、困惑——是啊,爆竹引起的伤害、火灾,确实触目惊心,但……  相似文献   

16.
高层住宅楼火灾的常见起火原因根据众多国内外的火灾案例分析,高层住宅楼火灾的常见起火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1.厨房或浴室所用燃气发生泄漏,与室内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到着火源发生爆炸并引起火灾。2.烹调时锅内油过热引起火灾。3.吸烟用火不慎引起火灾。4.电器及线路引起火灾。5.居民家中使用或贮存汽油、易燃油漆不慎而引起火灾。6.使用电热器具不慎引燃可燃物品。7.居民家中使用或贮存定发液、指甲油、香水、打火机丁烷气体等易燃日用化学品时不慎引起火灾。8.儿童玩火引起火灾。如儿童玩火柴或燃放烟花爆竹引燃可燃物。9.纵火引起…  相似文献   

17.
气氛的代价     
2013年11月1日16时许,广西一爆竹厂爆炸,11人死亡,17人受伤(其中数名系危重伤员)。记不清这样的报道有过多少次了——2009年2月9日20时20分,位于北京市东三环、总造价高达50亿元人民币的中央电视台新址北配楼突发火灾,大火燃烧了近六个小时,火灾导致一死(一消防中队长殉职)八伤,事故系违规燃放烟花所致,这座曾被《时代》周刊评为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之一的央视新大楼就这样毁于烟花爆竹之中;2011年2月,造价27亿余元的沈阳第一高楼、也是沈阳第一家白金五星级国际酒店,在大年三十被烟花  相似文献   

18.
"六朵金花"中,有4人选择嫁给了警察,未婚的2人中还有一名叫苏晖的女警正在与一名警察谈恋爱。本文背景:2008年2月14日,北京市公安局对春节期间的治安情况进行了通报,春节期间(除夕至大年初七),北京市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没有发生严重的刑事、治安案件,没有发生重大恶性交通、火灾、  相似文献   

19.
车凤 《方圆》2020,(2):68-69
无论在哪个国家和地区,民间故事和传说都是流传最广泛的“文化遗存”,它们负载和传承着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是文化的活化石。在中国,有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跟传统节日相关的民间故事,其中关于春节的故事最多。所谓“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中国古人的节日和节气,都是基于农耕文明的土地基础生长出来的,所以都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民间传说的背后就是人的观念思想的折射。概括说来,春节的民间传说中主要表现了以下一些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政协委员、茂名市政协副主席陈国隆在广东省“两会”期间向大会提交提案,建议在深圳市试点施行“奖一,放二,禁三”的计生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