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民脱离农业,离开世代耕种的土地,成为"市民".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尤其是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孙丽霞 《世纪桥》2011,(19):139-141
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数以亿计农民的出路问题无法回避,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出路问题,必须加快其市民化进程。因此,国家需要加快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给农民工创造市民化的宏观经济环境,让农民工具有更多的选择权和参与权,同时加大农民工职业培训,让他们更有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真正实现其在生存职业、社会身份、自身素质以及意识行为向市民的转化,以此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须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当前,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位阶偏低、土地流转中农民所获收益偏低、土地物权尚不够明晰等问题,导致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难以获得有效保障。因此,必须着力完善农地产权制度体系、加快建设农地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机制、规范政府的政策行为、提高农民的维权素养和监督意识,防止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遭受损害,这对推动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和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一个创新,是提高土地绩效和农民土地收益的必由之路.但在农地流转实践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乏力的现象也很突出。如何加强农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保障农地流转改革的顺利推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5.
《求实》2021,(1):87-98
土地流转现象正普遍发生于当前乡村社会。受劳动能力分化和务工市场发展的影响,青壮年农民率先脱离农业生产,农民家庭农业劳动力出现断层,高龄老人不得不依靠流转的方式完成"土地—养老资源"的转换。而具有农业生产优势的中老年农民则在农业资本化、涉农政策的负外部性、土地细碎化的多重影响下,被迫逃离收益日渐减少的生产环节。由此,农民开始重新调整生计模式、土地预期和不同类型土地的使用方式,并形成了对稳定地租的强烈依赖。普遍发生的土地流转虽然是农民主体的自发性选择,但却包含着现今农业生产条件下"小农被迫终结"的必然性。因而,需要重新审视现今小农生产的外部环境,并对农业生产领域的相关政策作出适当的修正。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但在土地流转中,由于土地产权不够明晰、农民的弱势性、政府职能异化等原因,经常造成农民利益受损,阻碍了土地的合理流转。文章试图分析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的健全与促进土地合理流转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开篇的话近年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大规模转移农村人口提供了巨大的平台和载体。但随着失地农民的逐年增多,其安居、就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随之出现。如何让失地农民融入城市,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市民,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有学者甚至把它称作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阀”。  相似文献   

8.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农民利益补偿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有:强行征地,模糊甚至刻意回避农民拆迁旧房的补偿,土地流转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对土地流转收益的分配和使用存在严重的随意性,对建设用地指标的流转比例缺乏严格的限制等.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农民利益补偿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尽快出台有助于妥善解决农民利益补偿问题的相关地方法规和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的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农村土地市场化;加大中央和省、市三级财政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坚持宅基地初次流转的收益全部或绝大部分直接返还给农民,同时保证农民可以享受土地二次流转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坚持多种补偿方式有机结合等.  相似文献   

9.
农民与市民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21世纪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产生的特有问题,这一问题的本质是农民的身份转换受阻,不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通过身份转换在城里定居下来,成为城市的固定居民。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农民与市民的区别意义重大,值得深究。在农民的财产结构中,以固定财产即以不动产构成财产的主要形式,农民现有承包地和宅基地两地。承包地,称之为期限地,一定50年不变。土地使用权属于债权,家  相似文献   

10.
韩正勇 《实事求是》2012,(3):98-100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已成必然趋势。乌苏市农村土地流转存在流转程度低,流转方式单一等问题,这是由于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认识模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不规范、缺乏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配套扶持政策和土地流转收益保障机制等因素,制约了乌苏市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有效流转。因此,乌苏市要通过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以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必然选择,有充分的理论、实践及法律政策依据。当前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包括:土地流转理念不到位、土地产权不明晰、流转形式缺乏引导、市场机制不健全、城镇化发展滞后等。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需要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流转理念,增强流转信心;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明晰土地产权,确保流转灵活性;发挥政府职能,创新流转形式,夯实流转基础;健全市场机制,建立流转载体,保护农民权益;加快城镇化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2.
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经。但是,由于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农民进城由农民变市民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因素,突出表现为: 第一、在政策上,虽然规定进城农民子女人小学不额外收费,与市内学生~视同仁,但实际上则不然,别说农民子女就是本市子女户口不在所在学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民的养老保障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关注、解决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养老等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困境,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采取措施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问题,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才能让农民手中的土地不仅是一种生产性要素,更变成一种财产性要素,从而让土地成为产业资本,开启农民进入市场的闸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但由于土地流转涉及国家政策、农民权益、社会稳定等多重因素,推进难度较大,各地成功经验鲜见。慈溪作为土地流转的先行者、实践者,与其它模式相比具有土地流转规模大、流转率高、农民收益多等特点。慈溪土地流转的探索及其经验为其它地区推进土地流转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骆沙文 《求贤》2010,(10):12-12
重庆市今年8月启动引人关注的户籍制度改革.未来10年将有1000万农民转户进城。以全部整户转移、全部退出土地测算.每个“新市民”平均有6.7万元的“进城成本”.包括农村宅基地、承包地、林地的“退出资本”,以及“新市民”的社保、住房、就业、教育等方面的“进入成本”。仅今明两年集中转户的300多万人,总的资金需求就高达2010亿元。  相似文献   

17.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了农民收益和土地效益的双赢。近年来,一种全新的激活土地生命力的行为——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在阆中市金城乡如火如荼地进行——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当代》2008,(11):63-64
近年来,城镇化和农村规模经营的不断发展对农村土地流转提出了新要求。地方自发开展土地流转的现象越来越多,为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民土地收益,四川成都、河南沁阳、山东滕州等地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依照法律规定,农民对自己依法获得的土地承包使用权,依法可以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进行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有利于解决人地矛盾,充分利用土地,对于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发展农业经济有积极作用,因此,国家政策和法律都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给以肯定.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民的养老保障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关注、解决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养老等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困境,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