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反腐败的刑事政策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加有效地治理腐败问题,有必要对当前刑事政策作体系性思考.本文从刑事政策概念展开,从横向、纵向两个角度对其体系与结构进行论证.在纵向结构上结合我国当前腐败形势对我国根本刑事政策给予客观评价,并进而在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的框架内提出具体建设性意见,旨在构建科学合理的反腐败刑事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刑事政策学体系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政策学的体系是指以刑事政策学的诸研究对象为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现有的刑事政策学体系很不完善,存在种种缺陷.重新构筑刑事政策学的科学体系,是新时代的要求,是繁荣刑事政策学的必由之路.在现阶段,为了更好地发挥刑事政策整体预防与控制犯罪的系统作用,以刑事政策为研究对象的刑事政策学应从侧重于对刑事政策实践的研究向实践与基础理论并重,将侧重于对策研究向对策与决策研究并重,将刑事政策作为一种静态结果的研究向静态结果与动态过程并重的方向转化,并据此构筑刑事政策学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刑事政策”应当是什么?——刑事政策概念解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刑事政策概念提出以来,关于刑事政策的定义五花八门、七说不一.或者分为狭义、广义说,或者试图在五花八门的刑事政策定义中提取"最大公约数",总之,是在抽离历史与文化因素、忽视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对刑事政策一词做纯粹的语义分析和诠释.从根本上说,上述方法是有所偏误的,它没能切重刑事政策定义之争的本质和要害.本文认为,必须结合刑事政策概念提出、演化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及关于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去厘清刑事政策的本义.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刑事政策的定义问题,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学术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实践问题、价值取向问题更为准确;刑事政策的定义之辩,本质上不是语词或表达技巧之辩,也不是一个已然的刑事政策究为何物之辩,而是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刑事政策观念之辩;狭义刑事政策与广义刑事政策之分,在理论和实践上是无价值的;应当坚持科学的刑事政策观,这种科学的刑事政策观,与古典派的强调刑罚运用技巧和策略的刑事政策观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4.
刑事政策评估是指刑事政策评估机构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标准,运用特定的方法,对刑事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和范围、刑事政策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刑事政策对社会的影响程度等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刑事政策的效果的活动过程.我国对刑事政策评估的研究不够重视,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借鉴社会指标体系理论,建立刑事政策评估指标体系对于刑事政策评估研究而言是有益的尝试.建立刑事政策评估体系的步骤包括刑事政策运行过程分析阶段、确定指标阶段、确定指标权重阶段、试用检验阶段.  相似文献   

5.
严励 《北方法学》2011,5(3):83-99
刑事政策的横向结构是指刑事政策体系内各分系统之间的关系。刑事政策的分系统是指刑事惩罚政策和社会预防政策。刑事惩罚政策是指国家机关运用刑事法律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一切手段、方法和措施,包括刑事立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和刑事执行政策。刑事立法政策是指在刑事立法中的策略、方针和原则,是刑事立法的灵魂。刑事司法政策是指导刑事司法实践的具体指导思想和策略原则。刑事执行政策是指导刑事执行实践的具体指导思想和策略原则。当代刑事惩罚政策已经出现了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和轻刑化、非监禁化和行刑社会化以及两极化的发展趋势。社会预防政策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对犯罪的控制和预防产生影响的具体措施、策略和方法。社会预防政策可以分为宏观预防政策与微观预防政策。在社会转型期,社会预防政策也应进行合理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事政策的抉择及其合理性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事政策内容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和长效机制,在理论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刑法学理论和犯罪学理论的深刻变化、世界各国刑事政策的发展趋势、我国防控犯罪的实际需要,决定了我国应当实行两极化刑事政策:对少数严重犯罪和累犯实行严厉的刑事政策,而对绝大多数轻罪实行宽松的刑事政策。我国现行的刑事法律距离两极化刑事政策的要求相差甚远,只有将两极化刑事政策系统化、刑事法制化,才能建立我国科学、稳定、有效的刑事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关系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伟明 《法学论坛》2003,18(3):37-41
正确认识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的关系对刑事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正确认识政策与法的关系是其前提。对二者关系的分析需要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静态考察是为了认识政策与法的区别。动态考察是为了认识二者的联系。刑事政策对刑事立法的动态影响表现在对刑事立法需要的影响 ,对刑事立法内容的影响 ,对刑事立法解释的影响。刑事立法对刑事政策的动态影响表现为 :刑事立法本身的局限性 ,决定了刑事政策存在的价值 ;刑事立法具有规范性和稳定性 ,促使某些刑事政策向立法转化 ;刑事立法具有的国家意志性 ,可以抵制不符合立法基本原则的不适当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8.
李卫红 《法学评论》2007,25(3):17-28
本文首先界定了刑事政策的概念,提出了一家之言:刑事政策就是国家社会以人道主义为宗旨对已然犯罪人战略的、宏观的和战术的、微观的被动处置措施。然后对国外及国内有代表性的关于刑事政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观点进行了评述,从个人对刑事政策学的认识角度出发分析了其中的缺陷与不足,从而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刑事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应当包括的内容,即刑事政策的基本观念、实然刑事政策和应然刑事政策。这一观点可将刑事政策学与刑法学、犯罪学、刑事诉讼法学、监狱法学及刑事侦查学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9.
李翔 《法治研究》2014,(8):79-86
近年来,最高司法机关及时、有效地通过发布刑法司法解释将党和国家的刑事政策转化为司法政策,并将其运用于司法实践中,指导各级司法机关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是,刑事司法政策司法解释化也存在诸如:违反罪刑法定、损害法治根基、破坏刑法体系的稳定性和严肃性、损害司法权威、束缚法官能动性等弊端.过度将刑事司法政策转化为司法解释,不但有损刑事司法政策指导作用的发挥,还可能造成更多问题,不利于刑事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刑事司法工作的开展.本文以刑事司法政策司法解释化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刑事司法政策过度司法解释化的弊端,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正确定位刑事司法政策,使其更好地促进我国刑事法律体系的完善,推进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刑法体系与刑事政策的割裂被称之为"李斯特鸿沟",发展刑事政策在刑法实践中的运用是应然之道,其中要注意刑事政策运用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平衡。本土语境下,刑事政策对刑法的介入主要体现在定罪、量刑、刑法解释等方面,实践中出现了刑事政策与罪刑法定原则、刑事政策与民意的冲突。如何对刑事政策在刑法中的运用进行规范和制约,在实现目标的同时,维护罪刑法定,维护法治与人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