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潘栋 《法制与社会》2012,(12):199-200
网络舆论推动了我国民主法治进步,同时也带来了如非理性言论、谣言的传播等社会管理难题。检察机关在参与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应从现实角度出发,坚持"开放、平等、行动"的理念,通过网络检务公开、与网络媒介合作和部门协作的途径来引导网络舆论健康发展,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2.
当前,网络舆论的强势地位正在显现,其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并产生了积极的和消极的社会影响。本文认为,网络舆论的形成路径包括:形成网络议题;形成舆论场;形成意见轴心;形成立体传播。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的对策措施包括:加大网络把关力度,从源头上解决网络信息的健康问题;建立网络舆论应对机制,快速稳妥地处置已经形成热点的网络舆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网络管理规范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3.
苏殊 《法制与社会》2012,(26):292-293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速度速度快,参与信息传播的主体多,在网络舆论的应对机制建设方面应注重对网络信息传播特点的考虑.网络舆论时代的监所检察面临很多挑战,一方面网络舆论传播中存在信息失真,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基于人权保障理念对监所检察提出了很多高标准和高要求,从而使传统的网络舆论应对机制失效.在网络舆论背景下,监所检察应加强工作常态机制建设,强调防患于未然,而不应在网络舆论兴起后再被迫介入;监所检察还应通过加强信息公开,增进信息透明度,甚至邀请网民以及其他第三方机构与人士在执法调查中的参与,增强调查结论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世界的延伸与缩影,网络舆论传播是现实社会民意的直接表达与真实反映,有必要对于网络舆论传播的主体及客体进行仔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从网络论坛留言帖说起彭宇案以上是彭宇案与许霆案在网民中的部分意见摘录,这些言论经网络的广泛传播,便形成了"网络舆论"。所谓网络舆论,是在网络空间产生并传播的,通过对社会焦点问题关注而产生的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共同意见或信念的总和,简而言之,网络舆论就是网络空间的舆论形态。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已进入一个信息快速传播的阶段.而作为传播信息资讯的主要载体--媒体与网络,夹杂着各种各样的舆论声音,给检察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不少挑战.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分析这些机遇与挑战,总结以往检察机关在引导媒体与网络舆论中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提出正确引导媒体与网络舆论的策略,以期促使检察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我国的网络舆论靠近公众舆论却缺乏自律和必要的舆论引导,并结合网络传播特点,针对我国的网络舆论行为,提出对于网络舆论的引导要迎合网络的自身特性,而不应该对其实行过于严厉的舆论监控.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截止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随着人们在互联网传播思想和进行交流,各种新兴媒体和信息通道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例如博客、播客、论坛、通信软件(QQ、MSN)、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平台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网络信息的产生和传播.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快,没有地域限制,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和敏感问题,瞬间通过互联网的各种媒体通道就传遍世界.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现实里的社会舆论的风向标,正深刻地改变着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日益展示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因此,网络舆情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政府的执政形象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导向是舆论的根本性问题。坚持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就是要始终坚持舆论的社会主义方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实践中仍有一些因素影响着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因此应进一步加深对网络舆论正确导向的认识,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构建以中央主要媒体为主导的主流舆论格局,大力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0.
韩芳 《法制与社会》2012,(32):112-113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以其开放性、互动性和海量性吸引汇聚了无数网友,在此过程中,网络舆论已经成为舆论监督的新形式。而在网络舆论的监督下,司法审判也更为引人关注,一方面网络舆论加强了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性的监督,增强司法活动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强大的网络舆论倾向给司法公正带来新的挑战和考验,一些"媒体审判""舆论审判"现象的出现甚至妨碍了司法独立。因此,如何使司法和网络媒体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寻求两者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是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意、畅通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其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在新形势下,针对我国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必须在遵循柔性管理、第一时间、主流引导和疏堵结合原则的前提下,加快建立快速反应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论危机既是公共危机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引发一系列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其生成机制主要有:网络舆论危机的暴发是社会冲突理论的现实反映;网络与网民的自身特性容易导致非理性声音占领网络舆论的主阵地;民主意识的增强与社会诉求机制的短缺导致网络群体极化效应;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不完善导致网络舆论的蝴蝶效应;社会信用和政府公信力的下降为网络舆论危机的形成埋下了伏笔;基层党委政府应对网络舆论的手段薄弱导致沉默的螺旋效应。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给我国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日益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如何认识和合理运用网络舆论、如何引导网络舆论等新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刘劲青 《政法学刊》2011,28(2):86-89
随着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涉警舆情也大量增加,既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创造了新的机遇,也为公安行政与执法带来了新挑战。应吸取凤凰"9·4案件"教训,警察应顺势而为,掌握涉警舆情应对主动权,以塑造警察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5.
宋鸽 《行政与法》2006,(7):69-70
在电子治理的视野中,新闻舆论监督具有自己的独特形态。当前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着一些问题。完善新闻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选择建立合作监督的网络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法治意识的逐渐深入,社会公众对于鉴定意见的认知亦趋于理性,申请鉴定人出庭的频次大幅提升。与此同时,由于鉴定意见具有较高的证据价值,往往能左右司法裁判,因此,其在出庭过程中也将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诉讼各方的质疑与挑战,对鉴定人的出庭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为更好地维护原本客观的鉴定意见能够最终被法官所采信,应尽快开展鉴定人出庭能力专项培训,以模拟法庭、"以老带新"的形式培养鉴定人的法庭技巧。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事件与网络、网络舆情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易星 《政法学刊》2014,(4):101-107
中国正处于群体性事件的易发、多发和高发期,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几乎所有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都体现了网络及网络舆情的推波助澜作用。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及网络舆情既是党政部门的工作重点,又是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公共舆论对公权力的监督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博弈化的复杂态势,通过彭水诗案的分析表明,媒体舆论经过“公共议题”设置后形成了层级推进、多维质疑的追问方式,但公权力在这种强大的舆论监督压力面前,则往往会采取迂回“死扛”、暗渡陈仓的回应方式和策略,其中演绎着公权力的“抵抗”与“就范”逻辑,而这也是当下加快法治国家建设进程所需要认真反思和应对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网络公共事件连年攀升,"双刃剑"效应愈发突出。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网络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工作中存在许多不到位、不适应的问题,必须继续强调和落实政务公开,完善相关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并探索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以进一步提高网络公共事件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