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根生 《前沿》2014,(3):204-205
维特根斯坦的“含义”“用法”“语言游戏”诸概念,是理解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重要钥匙。本文着力澄清以上三个概念的具体含义,并揭示其内在的区别与联系,从而为读者进一步阅读、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开启一扇有益的窗口。  相似文献   

2.
黄根生 《前沿》2014,(5):72-73
本文主讨论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法”概念。后期维特根斯坦是日常语言哲学的奠基人,他在《哲学研究》等后期著作中重点阐述了日常语言中的“语法”概念,即从日常语言的各种各样复杂使用角度出发分析语法概念,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以哲学语法研究为中心的语言逻辑思想。该思想是后期维特根斯坦日常语言哲学的重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游戏概念古已有之,康德和席勒将物质性的游戏提升为精神性的游戏。但在西方现代美学中,维特根斯坦和伽达默尔分别创制了语言游戏和艺术游戏的概念。他们将游戏与日常语言运用和艺术真理(意义)解释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游戏焕发了新的生命和活力。同时,维特根斯坦通过语言游戏"治疗"了哲学和美学;伽达默尔则通过艺术游戏"理解"了艺术的存在方式——他们都以"游戏"为切入点开启了自己的哲学、美学新篇章。他们的游戏观既有相似,也有不同——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细细考索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4.
董高伟  王克喜 《求索》2008,(10):95-97
贾可·辛提卡是当代著名的逻辑学家,他创建了博弈理论语义学,用博弈论的方法来刻画命题理解,从而判定命题的真值。博弈理论语义学对命题的真值判断标准是符合论的,这与维特根斯坦前期的“图象论”如出一辙,而这种符合关系的建立则直接源自于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游戏说”,通过语义博弈建构图象与世界图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维特根斯坦哲学是辛提卡博弈论语义学的直接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5.
一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语言游戏,后期维特根斯坦发现了一张错综复杂、纵横交错的相似之网。他认为,说明这张相似之网的最好术语莫过于“家族相似”。家族相似实际上是用一种富有意象性的比喻来进一步说明语言游戏的性征。它是语言游戏说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构成了语言游戏说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如果说 ,每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都曾经为哲学的发展指出全新的方向 ,那么 ,康德和维特根斯坦可当之无愧地承受这一称号。前者的批判哲学完成了西方哲学史上宇宙本体论向理性认识论的过渡 ,实现理性为自然立法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后者更是两次为现代西方哲学开辟道路 ,其前期著作《逻辑哲学论》对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产生巨大的直接影响 ;后期又批判了前期哲学 ,提出了与之相对立的“语言游戏”理论 ,成为英国日常语言学派的主要思想源泉。康德、维特根斯坦分别是十八世纪和二十世纪的两位哲学巨人 ,他们的哲学理论在基本思路、观点…  相似文献   

7.
邓小琴 《前沿》2010,(24):181-184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不仅成功促使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同时也对20世纪语言学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语用学的"言语行为""合作原则""语用关联"等核心理论根植于维特根斯坦对"使用中的语言"的执着思考;社会语言学的"交际互动""言语变异"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两大灵魂:语言游戏、生活形式的启发密切相关;维特根斯坦对传统"范畴观"的变革为方兴未艾的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的建立注入思想的生命活力,并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群  尹建平 《求索》2008,(11):129-131
从柏拉图到黑格尔,思辨法哲学一直是法哲学的主流,思辨法哲学以理性主义为基石,力图获得关于支配人类的全部行为和思想的最终性普遍原则,由于其绝对性“狂妄”,使之近于“空想”。于是.实证主义法哲学找到了应有的理论地位,它打破了传统法哲学的纯理论的抽象思辨或逻辑分析的研究模式,积极运用定量的科学方法,为法哲学研究开辟了可行的道路。从思辨型法哲学到实证型法哲学的演进,法哲学实现了自我的批判与创新,这一过程通过对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理论和法学价值进行揭示与否定,对符合时代要求的法律精神、理想和价值进行适度阐发,实现了法哲学的整体革新。这一革新或思辨的过程也同时为我们的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律实践提供了全新的思维向度。  相似文献   

9.
吴珉 《传承》2010,(9):78-79
比较悖论出现的原因是既要同和异共在,又要坚持一个标准。但这并不是说比较悖论只是在与现实不相关的思辨游戏中才会出现,因为实际上,比较悖论总是在不成功的文化比较与主体间的理解活动中出现。比较悖论产生的关键在于忽视了情境作为场的源发作用,而在场外寻找恒定的概念范式,柏拉图理念论就是其代表。对它的突破也因此可以从消解概念范式的栖身处入手,比如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的驳斥和对生活形式的强调。  相似文献   

10.
陈红 《求索》2014,(5):75-79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从理解语言的机制来思考世界,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则是从形式语言学向哲学延伸,前者从语言的视角探索哲学,后者从哲学的高度研究语言,两者既有交集又有区别,通过维特根斯坦与乔姆斯基的"语法观"比较以及对相关语法概念的梳理,可以发现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语法的普遍性"、"语言的创造性"和"语法的内在与外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比较悖论出现的原因是既要同和异共在,又要坚持一个标准.但这并不是说比较悖论只是在与现实不相关的思辨游戏中才会出现,因为实际上.比较悖论总是在不成功的文化比较与主体间的理解活动中出现.比较悖论产生的关键在于忽视了情境作为场的源发作用,而在场外寻找恒定的概念范式,柏拉图理念论就是其代表.对它的突破也因此可以从消解概念范式的栖身处入手,比如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的驳斥和对生活形式的强调.  相似文献   

12.
孙正聿先生所著的《哲学通论》围绕康德以来“形而上学何以可能”这一问题确立了前提批判的哲学基础理论:其一,思辨思维中,对常识和科学所以可能的“思辨原理”;其二,思辨思维中“思想前提”的思辨原理。二者构成了前提批判的形而上学原理。  相似文献   

13.
卢克俭同志的《思辨集》正式出版发行 ,这不仅是卢克俭同志个人值得高兴的事 ,更是我省思想理论界值得庆幸的事 ,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为我省广大读者奉献的一份厚礼。《思辨集》通篇闪耀着哲学的光芒 ,浸透着作者探求真理的汗水。《思辨集》共有 10个篇章 ,“哲学思想篇”充分体现了作者扎实、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功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功底。比如 ,作者在《谈学哲学》这篇文章中 ,结合自己学习哲学的经历 ,深入浅出地、满有趣味地对学哲学从“哲学并不神秘”、“学习才能自觉”、“真正的自觉在实…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语境”的学说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本文从三方面加以论述:其一。语境是使定义精准的工具,然而维氏在根本上是反对下定义的,这与其语言游戏说相关。其二,语境本身是无限漫衍的,永无饱和之时,这影响到了后来的德里达的哲学观。其三,维氏的著名观点“意义即用法”本身也是对语境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维特根斯坦哲学意义观的译学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镇源 《求索》2008,(1):138-140
解构主义在打破形而上学意义观的同时也带给翻译研究无尽的迷惘。意义的消解使翻译面临本体缺失的危险。如何重构意义?如何实现翻译本体论上的回归?这成为译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以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的哲学意义观为立足点探讨翻译中意义的相对确定性,归纳出一条把握相对意义的线索:把语言投入实际交际—在游戏规则规约性与可驾驭性的张力间定位意义—用实践检验意义。文章试图从维特根斯坦重实用、重交际的语言观出发来探讨翻译中意义的重构。  相似文献   

16.
成汝信 《岭南学刊》2007,1(1):104-106
张尚仁先生《矛盾辩证法质疑》一文中关于“矛盾”一词出处的引文有误,对“矛盾”一词原义的理解欠妥;“矛盾”这一概念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不容质疑;和谐不是“同,”而是“和,”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而是正确处理矛盾。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 ,批判性、先验性和调和性是康德哲学的三个基本特点。康德第一次给“批判”一词赋予了新的哲学含义 ,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先验”一词作了特殊的哲学界定 ,列宁将康德的哲学性质及其特点明确规定为调和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是思辨的政治经济学,具有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实践变革力,是以政治经济学作为反思对象的哲学批判程式,其要义是追求经济的“政治与哲学的实现”,是一种更为深刻的社会化存在论追问。  相似文献   

19.
王基昱  丁玉玲 《求索》2010,(11):147-148,100
"逻辑图像论"思维下的所有命题,其"可证实性"是值得商榷的。于是,在后期著作《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语言游戏论",扬弃了前期"符号—图像—语义"的研究路径,强调日常语言与真实世界间的交互关系。维特根斯坦提出,应该放弃以静态语言环境为参照的研究路径,引入动态的日常语言,关注特定语境下的语用变化而非单纯的语义生成问题。这是对"逻辑图像论"的彻底批判,这种批判最终促成了语言哲学由语形、语义学向语用学的研究转向。  相似文献   

20.
杜威哲学在现当代思想界的理论定位日趋重要。近年来他的学术地位已经由“实用主义神圣家族中的家长”即思想领袖,逐渐上升为与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并驾齐驱的“本世纪三位最重要的哲学家”,并被誉为“以杜威为其主要倡导者的实用主义传统,是美国对人类精神生活所做出的最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