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专家化与编辑学者化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专家”、“学者”三个概念的层次不同:“编辑”处于职业层面上,“专家”处于专业层面上,“学者”处于文化层面上。“编辑专家化”与“编辑学者化”的含义和目标不同:“编辑专家化”追求知识和能力,“编辑学者化”追求真理和智慧。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源自我国的新型庭审模式,异步诉讼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诉讼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面。法官通过异步诉讼可以完成庭审、证据交换、调解等审理活动,法院通过异步诉讼向“智慧审判”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然而,在实践中,异步诉讼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其中既有主观方面及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立法方面及法理方面的因素,更有实践操作及认知习惯方面的因素。为了进一步释放“数字红利”,实现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应继续借鉴互联网时代社交软件的发展和创新成果,以更现代化的方式实现异步诉讼。通过构建全新的“诉讼微广场”,让法官与诉讼参与人出现在同一“广场”中,并让异步诉讼不再局限于审理阶段,而是融入诉讼活动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一、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目标 建国以来,传统的民事诉讼由人民法院法官大包大揽。开庭审理前由法官调查收集并核实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在法庭调查中由“法官举证”、“法官质证”,即由法官询问当事人、证人,法官出示证据并向当事人质证;在法庭辩论阶段则存在着法官与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辩论的情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官制度之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公正是司法的本质目标。但是 ,要实现司法公正 ,就必须改革法官制度。因为司法公正源于“司法独立” ,而司法独立的核心在于“审判独立” ,而审判独立的根本又在于“法官独立”。可见 ,法官在实现司法公正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 ,本文对我国现有法官制度的主要方面进行了反思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改革意见。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勘验主体未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将勘验主体界定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法官,这显然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目标相违背,影响了法官在民事诉讼中的中立地位,也影响了司法公正。为此,建议从立法上明确规定勘验主体及其在诉讼中的地位,以切实保障法官在审理案件中的中立地位,推进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6.
法官助理制度的推行是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以一贯之的一项改革。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一五”改革纲要指出:“结合人民法院组织法的修改,高级人民法院可以对法官配备法官助理和取消助理审判员工作进行试点,摸索经验。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二五”改革纲要更加明确指出:“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法官助理制度。”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推出的“三五”改革纲要则再次重申“完善法官及其辅助人员分类管理的制度”。“建立健全以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审判质量效率监督控制体系,以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和其他行政人员的绩效和分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岗位目标考核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释明权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随着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推进,诉讼模式转换所带来的适应性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而在当事人主导的诉讼程序中引入释明权制度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案.但在审判实务界,也一直未能对释明权制度引起足够的重视.释明权制度对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和整个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我国的存在有其可能性与合理性,它能在法律层面系统地赋予和规范法官的诉讼指挥权.  相似文献   

8.
在新近的司法改革中,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增加我国民事诉讼结构的“当事人主义”因素,强化当事人的诉讼主体地位,然而事实上新近两大法系民事诉讼改革却加强了法官在诉讼中的指挥、引导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审判有其可遵循的共同规律,我们要尽快利用本身的优势,走上到达法治的捷径,法官的指示义务为此提供了很好的改革契机。  相似文献   

9.
试论民事诉讼释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释明权的行使是法官的职责,也是法官的权力.完善的民事诉讼释明制度能够有效地修正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缺陷,对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的司法公正实现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以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为学习对象,故而释明制度的构建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对法官精英化的任何片面认识都会影响司法改革的进程。这是因为 ,法官精英化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法官精英化的实现要求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形成 ,法官精英化是以法官社会化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1.
司法权独立行使和法官独立是法治的基本要义,是司法规律的内在要求.在强调司法权独立行使的同时,也无须讳言法官的独立审判.法院和法官的“双重独立”,能有效解决司法权运行中的“行政化”,有效促进司法公正和落实司法责任并推进司法工作的职业化发展.而“双重独立”的实现,则有赖于从宪法、法律和体制、制度层面作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我国独立审判原则的实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一方面对独立审判的社会需要相当迫切 ,但另一方面 ,独立审判的保障制度不足、社会认同缺乏、精英化法官群体未形成、社会经济资源有限 ,导致支撑我国独立审判的社会条件尚不成熟。面对困境 ,我国独立审判的实现方式只能采用“相对合理”的策略 ,即承认和接受独立审判的公理性内容和要求 ,并在具体规制的设计中充分关注本土资源 ,通过合理、渐进、持久的方法 ,在我国逐步地、稳健地实现独立审判的全部内涵。在相对合理的策略指导下 ,我国独立审判的实现方式是 :更新司法观念、造就精英化法官群体、审判内部独立先于外部独立、建立基本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现乡土化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障碍。可通过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待遇、扶持创业、实施“大学生回乡计划”等一系列措施来实现大学生村官的乡土化。  相似文献   

14.
侦查行为行政诉讼化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目前违法侦查行为的屡禁不止及现有侦查监督机制的缺陷,不少学者提出了将侦查行为纳入行政诉讼范畴的构想。但该构想在我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却鲜有人予以探讨。通过从理论与现实基础两方面对侦查行为的行政可诉性进行论证,提出构建我国侦查行为行政诉讼化模式的两点建议:一是以现有的侦查体制为基础,在刑事侦查程序中引入“预审法官”制度;二是对现有侦查监督体制细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法官释明权是两大法系主要国家针对辩论主义的弊端而构建的制度。我国应在改革民事诉讼审判方式的同时,在满足司法权威性和实体公正性的目标下,构建法官释明权。另本文还探析了法官释明权在民事审前程序中的运作。  相似文献   

16.
法官是实现法律效益的基本力量 ,是正义的分配者。法官大众化已不适合现代法治发展的要求。实现法官职业的精英化是实现法律精神的保障、是法律高效实施的必由之路。我们应积极借鉴外国有益经验 ,改革现有法官体制 ,推动中国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审判迅速化进程是以诉讼效率为价值取向的。诉讼效率在本质上是诉讼成本与诉讼收益的比值关系。合理的审判迅速化可降低诉讼的公共成本和私人成本,并且提高判决对当事人的效用以及尽快恢复社会的正常秩序,提高诉讼收益,因而可提升诉讼效率。但既有的审判迅速化对效率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在"速度=效率"之错误价值观下过分追求审判速度,不仅在有意无意中漠视了司法正义,也妨碍了对真正效率的追求。强调效率原则就是要审判迅速化中树立正确的效率观念,遵循效率的增长机制,重视资源配置的优化,合理运用效率标准,以效率最优而不是速度最快为审判迅速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行政审判体制改革是整个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的结果,是检验司法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国行政审判体制中存在的非国家化、非司法化和行政诉权贫弱化等问题,按近、远期目标必须逐步实施改革,以实现社会期待的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 ,司法成为了强大的政治力量 ,政治责任从立法和行政向司法转移。美国联邦法院的法官之所以能够承担政治司法化的功能 ,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项强大的权力 :司法审查权。由于拥有司法审查权 ,美国联邦法院通过判例为政治生活树立了新的行为标准 ,承担着重要的政治责任。联邦法院以普通法院审判诉讼案件的方式行使司法审查权 ,能使法官巧妙的解决政治纠纷 ,既约束法官的权力 ,同时又能使司法审查充分发挥作用 ,对美国的政治生活起着莫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陪审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吸收非法律职业者参加法庭审判,与职业法官共同行使审判权的司法制度。其初衷在于扩大司法民主、强化司法监督、实现司法公正,但在制度层面却有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