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后,远在法国的中共旅欧党团负责人周恩来,根据党中央的有关指示精神,与国民党旅欧支部负责人王京歧取得了联系,商讨两党合作问题。 经过多次会谈,旅欧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决定中共旅欧党、团员80余人全部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周恩来对两党如何合作提出了三项建议:一是宣传民主革命对现实中国的必要性和两党的行动方针;二是为国民党吸收旅欧华人中的革命分子;三是努力为国民党做些组织和训练工作。周恩来在旅欧国共合作方面表现出的杰出才能受到了  相似文献   

2.
李泓  王焕 《世纪桥》2010,(14):21-25
<正>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发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当时担任党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张闻天主动要求到东北工作。1945年11月,他肩负党中央的重托,跋涉万里,从延安来到东北。1946年5月至1948年6月,张闻天任中共合江省委第一任书记兼合江省军区政委。此时,国民党正与我党争夺东北地区,敌我矛盾十分尖锐,对敌斗争形势十分复杂。张闻天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  相似文献   

3.
商人运动是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为从事国民革命而开展的一种民众运动。中共开展商人运动有间接与直接两种方式,一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中共党员帮助国民党开展商人运动;二是中共独自主导了部分地区的商人运动。中共主导的商人运动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特点,有的是为了反击国民党右派,以增加国民党左派力量;有的则主要是为了增强自身的力量,以配合日益高涨的工农运动等。国共两党推行商人运动的基本方略大体一致,但两者在商人运动的对象、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方面还有差异。开展中共与商人运动的研究,对于理解20世纪20年代中共的商人政策,理解此后中共对商人政策转向的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家康 《党史纵横》2012,(5):14-16,39
根据中共"三大"决议,一些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其中优秀者还在国民党内当了"官",以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一位,而若论他当时在国民党的职务,还要高于他后来的政治对手蒋介石。  相似文献   

5.
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帝国主义入侵中国造成的西藏问题,在中国共产党手中得到圆满解决。国民党作为曾经的执政党,注视着西藏和平解放进程,采取了一些措施。在昌都战役发起前,国民党注视人民解放军怎样进军及其与苏联的关系以及英印美3国的反应,挑拨有关国家与中共的关系。昌都战役发起后,国民党一方面宣称中共扩大"叛乱",唆使噶厦抵抗;一方面反对美国幕后插手中国内政,坚持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基本立场。在此前后,国民党注视着和平谈判如何进行,发现中共坚定地反对他国干涉和介入。和平解放西藏协议签订后,国民党分析其内涵和影响,关注其实施,妒忌地承认中共成功解决了它不能解决的西藏问题。总之,唆使噶厦抵抗中共,挑拨有关国家与中共的关系,妒忌中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是国民党在西藏和平解放进程中所持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6.
钱壮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隐蔽战线上的杰出代表,周恩来曾把他与李克农、胡底并称为我党情报工作的“前三杰”。他长期担任国民党特务头子徐恩曾的机要秘书,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为党中央的安全和红军反“围剿”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发生在1931年4月的顾顺章叛变事件,更使钱壮飞成为中共情报史上的传奇人物。周恩来每当  相似文献   

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周恩来、张学良等人做出了巨大贡献,世人皆知;但潘汉年作为中共方面的重要谈判代表,他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做出的重大贡献,则鲜为人知.实际上,是他第一个受命同国民党代表谈判合作;他的陕北之行直接推动了中共对蒋介石方针的转变,为两党合作创造了条件;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又代表中共同南京国民党上层直接交涉,有力地配合了周恩来在西安的和平斡旋;他还受中共中央委派,在上海等地广泛联络各界知名人士,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一、共产国际放弃了中共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共产国际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对中国资产阶级、国民党和蒋介石、汪精卫、冯玉祥等的革命性估计过高,而对中国工人阶级、农民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作用估计不足,实质是反对中共对革命的领导。 共产国际要求中共帮助国民党“成功一个民众党”。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华向孙中山建议:改组国民党,联合社会各阶级,尤其是工农大众;创办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武装打基础;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他还说:“中国的真正革命者的首要职务,就是实现国民革命”,因此必须宣传、引导农民、  相似文献   

9.
1939年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与国民党谈判首席代表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中将副部长的身份.踏着抗日硝烟来到浙江开展抗日活动。3月28日至31日,他还以到绍兴祭祖为掩护,与浙江的中共秘密组织联系,布置革命工作.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16,(5)
正宋希濂作为国民党军中的抗日将领,出生入死,屡建战功,特别是他先后率部参加淞沪抗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滇西反攻作战,战绩辉煌,对民族贡献巨大;作为被俘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他反省深刻,赞成中共统一战线方针,积极为祖国统一大业而奔走呼号。面对台湾国民党《中央日报》所谓"黄埔败类""中共鹰犬"的辱骂,他非常冷静。他以为,作为黄埔学生,追随蒋介石逆历史潮流而动,实  相似文献   

11.
正郝克勇这位开国将军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卧底国民党军队多年,是唯一与毛泽东单线联系的特工;在国民党38军里,他培训中共干部和发展中共党员达几千人;为便于在隐蔽战线工作,毛主席将他原名改为"范明";他孤身涉险,面交密函,促成陕北国民党保安部队起义;他带领部队,历经4个多月,创造了从北路胜利进军西藏的奇迹……  相似文献   

12.
从1920年8月中共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建立至1921年7月一大前后,本文界定为中共早期。在这一时期,中共存在着明显的排斥国民党的政策。中共早期排斥国民党政策的形成及确立与共产国际密切相关,它是共产国际成立伊始“进攻理论”在中国的直接后果。按照这种“进攻理论”,共产国际要求中共必须把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当做当前迫切任务,把资产阶级、国民党当成最主要的敌人与革命对象。以“打倒中派”为特征的共产国际“左”倾政策,要求中共对资产阶级、国民党必须采取敌对、排斥的政策。共产国际代表的使华与“进攻理论”的输入,是中共早期排斥国民党政策形成及确立的组织基础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自由批评是共产国际同意中共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的主要条件之一,也是中共在联合战线中保持独立的条件之一。中共公开批评国民党及其领袖关于国民革命的错误观念和言行,在引导和影响国民党政策、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同时,也引起国民党方面的严重不满乃至抗议,甚至采取"整理党务案"等办法来解决。中共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以及国民党的压力下,不断调整批评国民党的策略,在北伐战争开始后逐渐减少对国民党的批评。因此,中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的批评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明显呈现出由激烈到和缓,再由和缓到激烈,最终又回复到和缓的变化路径。这种结局是与联合战线由中共和国民党联合向中共和国民党左派联合的策略变化相联系的,也是国共两党争夺国民革命领导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4.
正他毕生战斗在秘密战线上,曾奉命打入国民党最高特务机关,掌握其几乎所有的重大机密,似一把尖刀插在敌人心脏上,令蒋介石心惊胆战。在危急关头,他又与战友们一起,为保卫党中央领导机关的安全立下奇功。长征途中,他担任中央纵队驻地卫戍司令,负责保卫中央机关和领导人的安全。他还曾作为中共秘密特使,三次与张学良秘密会晤,在毛泽东、周恩来与张学良之间穿针引线,为促进东北军  相似文献   

15.
正1949年底,国民党风卷残云般败退台湾,处于风雨飘摇中。一批打入国民党军政机构中的中共特工随同国民党败退潮流进入台湾,与长期潜伏在台湾的中共地下组织一道搜集情报,发展组织,建立地下武装,以积极的行动迎接解放军解放台湾。为了及时获取中共台湾地下组织搜集到的有价值战略情报,中共社会部屡次派遣高级特工利用香港至台湾航线开通的便利条件,潜入台湾。在台湾立足未稳的国民党,为站稳脚跟,对中共地下组织进行疯狂打击,大批没有停止积极活动的中共地下情报人员遭受逮捕枪杀。负有特殊使命的中共社会部特工刘光典潜入台  相似文献   

16.
百花园     
《湘潮》1998,(2)
皖南事变后刘少奇的一次历险1940年11月,在苏北盐城组建了八路军、新四军华中总指挥部,刘少奇兼任政治委员,统一领导江北各地军民的对敌斗争。皖南事变发生后,刘少奇对皖南新四军的遭遇忧心忡忡。为了打退国民党的猖狂进攻,他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他经常守候在电台旁,向党中央汇报苏北及整个华中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形势,聆听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调动新四军、八路军江北部队,反击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1月9日,国民党军队企图在盐城包围中共中原局领导机关。刘少奇一面指挥部队打击敌人,一面指示译电员将所有记录下来的密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内战的爆发与苏联对国共双方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苏联明里支持国民党,但暗中却不与国民党合作,致使国民党在美苏之间由表面上的中立最后完全倒向美国,毫无顾忌地发动旨在武力消灭中共的战争;另一方面,苏联为一己之利压制中共,但暗中也给予了中共有限的援助,这既使中共坚定了独立进行武装斗争的决心,也使中共增强了战胜国民党的信心。国共双方,一方敢于发动战争,另一方又无所畏惧地应对战争,战争于是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相似文献   

18.
在中共改造国民党战犯中,沈醉是比较成功的一个.60年代初,周恩来先后两次接见并与他谈话.他认为他之所以终能取信于共产党,是因为自己“说了老实话”.  相似文献   

19.
胡大牛 《探索》2006,(6):47-50
国民党的三民主义本身存在重大缺陷,不能有效解决中国问题;它在实践层面则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国民党员对党的主义政纲本来就不甚关心;国民党的分裂、组织松散、理论混乱、宣传水平与效率极低,这一切使国民党员和民众皆不了解和认同三民主义。国民党的这些劣势方面,恰好是中共的压倒优势方面。这种精神层面的优劣必然转化为物质层面的优劣,就有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彻底败亡、中共领导的民主革命最终胜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彬宣文 《奋斗》2014,(2):57-57
正中共北满分局于1945年11月建立,1946年6月并入中共中央东北局。在中共中央、中共中央东北局的领导下,以陈云同志为书记的中共北满分局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认真执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方针政策,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斗争中,依靠党和人民群众集体力量,充分发动北满广大群众,同国民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