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中国学术界的日本政治研究论著较少,但也出现了利用政治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的优秀作品,诸如多元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新制度主义、政治生态分析等;日本学术界将政治学作为了解政治组织形式、对其进行解释的一门独立学科。以本国政治为对象进行批判性研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经历了批判政治学、风土政治学、市民政治学、多元主义政治、计量分析方法等战后各个阶段。通过比较政治学研究方法阐明东亚地区各个国家处在不同的政治发展阶段,然后利用特定的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对具体政治体制或政治现象做出较为客观、准确的分析,是今后为提高日本政治研究水准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对制度变迁问题的研究,除了解释制度变迁的原因,还应关注制度变迁发生的过程。早期新制度主义在分析制度变迁,特别是内生性的制度变迁方面,并不能显示出其应有的解释力。近10年来,一些学者提出,制度变迁问题不能仅限于对制度分析进行分类,而应该探寻制度变迁的因果解释链,以形成相应的理论。于是,一些学者提出了渐进式制度变迁理论。在笔者看来,尽管渐进式制度变迁理论仍存在诸多内在缺陷,但它无疑代表了比较政治学新制度主义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当代政治转型研究的理论范式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政治转型研究是比较政治学中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其理论范式主要有四种,即比较现代化理论、战略选择理论、市民社会理论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考察和分析了政治转型这一当今世界的重大历史现象和问题,但它们都还存在一些固有的缺憾和弊端,都还不足以完整而全面地解析政治转型的全过程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4.
文化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新制度主义将文化纳入"制度"的范畴,并认为它是制度中最深层、最稳定的部分,决定着制度的产生、执行与演进过程。文化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深层基础与外在表象的关系。美国,这个立国于18世纪下半叶的国家,为什么成为当今世界无可争议的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第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通过降低经济和政治交易成本来提高市场和民主的绩效。民主政治的社会资本应是嵌入在社会关系结构中能够降低民主政治交易成本的制度和组织资源,社会资本通过不断生产和再生产自愿性合作共同体和普遍性互惠规范在社会中形成普遍性信任,而后者正是协商民主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和社会资本理论的结合,借助于交易成本的分析工具,使民主的社会资本理论在对民主的社会条件研究上,将可能提供比政治文化更有力的解释范式。  相似文献   

6.
正乔尔·S.米格代尔(Joel S.Migdal)是著名美国政治学者、华盛顿大学亨利·杰克逊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早年师从亨廷顿。20世纪70、80年代,当现代化理论在美国比较政治学界逐渐式微后,国家回归学派和历史制度主义兴起,米格代尔在这个大潮流中进行了调整和反思,提出了"社会中的国家"的研究路径,对"国家中心主义"提出了建设性的挑战。《强社会与弱国家:第三世界的国家社会关系及国家能力》(1988)就是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2001年,他在《社会中的国家: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  相似文献   

7.
由于国际环境、中国政治发展、政治学主流方向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西方学者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国家治理视角就是近十多年来颇为重要的一个研究视角。其主要特征是:强调民主能为国家建构和有效治理做些什么?反过来,善治对民主政治发展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受国家治理视角影响,西方学者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从政党—国家民主、基层民主、法治民主、弹性威权主义以及非正式制度的民主化几个层面形成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政治制度:作用和局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制度影响政治过程,进而影响到其结果,这是制度研究中的一个共识。传统制度主义和新制度主义的文献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法揭示和分析了这种作用。然而,由于政治的过程和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政治制度的这些作用也存在局限性。分析和解释制度在复杂的政治过程中的作用,不能离开制度所指涉的领域、其历史社会经济背景以及具体的形势,也不能无视受到制度影响、同时也塑造着制度的政治行动者的作用。制度和政治行动者是互为补充的。不考虑到这一点,孤立地分析制度的作用,不仅不能解释清楚现实世界中复杂的政治过程和制度在其中的作用,而且会跌入制度决定论的陷阱。  相似文献   

9.
国家治理由国家建构、国家发展和国家转型三部分内容构成。目前国内的国家治理研究主要采用规范的分析方法,而这一概念的深入研究则需要采用实证方法,比较方法最适合进行国家治理研究。类型学、质性比较分析和比较历史分析可以为国家治理的实证研究提供新的方法论基础。国家治理对于比较政治也具有重要的构成意义。结构主义、理性主义和文化主义这三大比较政治学流派中都有丰富的国家治理研究。然而,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比较政治学的"民主化转向"致使人们产生一种误解,即认为只有民主化研究才是真正的比较政治学。这种观点用"民主化"替代了真正处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治理",并且让比较政治的研究范围变得狭窄和局促。因此,比较政治研究需要恢复国家治理在其研究内容中的核心地位。国家治理可以为中国比较政治学的发展提供关键性的议题领域。同时,中国的比较政治学则可以在中国国家治理的经验以及世界各国国家治理实践的比较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近年来政党政治与福利国家关系研究中一些不同于"传统政党政治理论"的研究路径。传统研究路径认为,由于选民利益不同,左翼政党和右翼政党在福利国家问题上持相反的立场。近年来,这种观点受到三种研究思路的挑战,这些研究强调:选举方面的变化对政党的政策立场的影响;环境因素,特别是选举制度、政党竞争和政党体系的构成所发挥的作用;政党和选民之间的不同关系(特殊主义还是纲领主义)所产生的影响。我们探讨了这些观点对政党理论的适用性所具有的意义,并且指出了下一步研究应该关注的理论和实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日本国际政治学》丛书既体现了日本国际政治研究对学术现状的积极追踪与跟进,也反映了比较鲜明的日本特色。长期以来,全面引进与学习是日本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起点,为创新奠定了基础。日本国际政治学的创新并不在于刻意追求理论新意,而是将本土研究传统与历史背景进行结合,强调基于文献的实证研究方法,侧重地区研究和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文献史料的进一步公开也强化了日本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上述传统,同时形成了与政策建议保持一定距离、坚持学术性的学术方向。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及日本对此认知的变化,日本国际政治学研究开始出现主张学术与现实的接近与互动等新动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美国国会研究在国内学术界方兴未艾,特别是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研究引发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然而,迄今国内对美国国会政治的研究仍停留在现象描述的阶段,对国会政治的内在规律缺乏整体把握和理论深度。美国的国会政治研究经历了类似英国式政党的议会政治研究、具有社会学倾向的立法行为研究和以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指导下的国会制度研究等范式的转型。而国会研究范式的变迁往往与美国社会的时代背景和政治方法论的变革密切相关。因此,把握美国国会政治研究的发展方向,可以为中国的国会研究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国会治理尤其是国会外交将成为中国的美国国会政治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中国户籍制度的变迁,并探讨了国家、市场和流动人口之间的关系。文章着力于解释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关键的社会经济变革,以及为何户籍制度在市场导向型经济中仍然发挥着核心作用这一困惑。文章指出,集体经济解体、国有部门改革以及不平衡的区域发展给户籍制度带来了巨大冲击。作者通过新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来探讨制度如何影响人口流动模式,采用了"体制结构与能动主体"概念和制度区分类型假说来解释制度发生历史性变迁的过程,并对中国的户籍制度进行概念化。  相似文献   

14.
"海洋综合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的海洋管理理念,该理念对中国海洋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历史制度主义理论认为,理念是推动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但是理念发挥作用要受到特定历史与制度脉络的制约。以历史制度主义为视角考察中国海洋管理体制的变迁历程后发现,除了理念因素外,不同时期国际形势以及国内文化传统、宏观战略、决策者观念意识、经济状况、行政体制等方面的特征与变化均对海洋综合管理体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定历史脉络下各类事件发生的"时机次序"决定了中国海洋综合管理体制的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15.
和平主义思潮是战后日本社会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本政治中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1960年代后期,从国家与社会和个人的关系角度出发,日本出现了以市民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的新和平主义理论,并成为像“越平联”这样的和平运动的指导思想,代表了日本和平运动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在市民主义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强调个人在战争中同时扮演“受害者”和“加害者”双重角色的和平主义思想。市民主义思想对当时日本和平运动的发展、和平意识在民众中的深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越南战争期间反战运动的发展,并对此后日本的和平主义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市民主义思想对和平运动的影响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过程中 ,尤其是对制度创新的研究当中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已经成为重要的参照系。新制度经济学中的许多方面都蕴涵着马克思主义的元素 ,马克思主义所研究的重要内容正是制度、制度结构及其作用机制。因此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分析 ,可看到马克思主义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体现在诸多方面。虽然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有着根本的区别 ,但是两者在理论上却有着某些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大规模制度变迁促使转型国家从传统的全能主义国家治理结构迈向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结构。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公共治理,还是私人治理都出现了功能紊乱与协调失灵,形成了程度不同的治理危机,影响了转型国家的经济发展绩效。本文对转型国家在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公民社会构建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比较,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改革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不断创新的互联网革命既提高了互联网普及率,也增加了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并正在改变传统的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关系。作为当代政治学研究的新拓展,网络政治学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理论研究意义吸引了学术界的积极探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英文文献中有关互联网与社会个体及群体的关系、网络政治学研究的衍生理论分析框架等成果进行全方位评述,以期客观认识当前网络政治学的发展现状、研究焦点及未来走向,为中国学术界相关知识的增进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国际组织正式制度和组织文化处于不断演变的进程中。对国际组织变革规律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对结构、施动者、变革机制这三个问题的认识,围绕国家中心主义和国际组织中心主义两大路径,形成了诸多中层理论。在国家中心主义路径下,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制度竞争、委托—代理等理论将国家视为国际组织变革的关键施动者,认为不断变化的国家利益和国家间权力博弈可推动国际组织制度设计的改变。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分析了国家推动国际组织改革的策略选择问题。国际组织中心主义路径则将组织文化视为决定国际组织行为的结构性因素,重视国际官僚的施动性。理念流动、认知演化和官僚政治等国际组织内动力机制能推动组织文化变革。上述研究使人们对国际组织变革逻辑有了较全面认识:若想推动国际组织深度变革,就需整合来自国家、国际官僚和其他国际行为体的变革推力,并同时重视物质和观念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也译作公民社会)是当代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比较性概念。它是与国家相对,并部分独立于国家的一种社会存在,包括那些不能与国家相混淆或者不能为国家所淹没的社会生活领域。市民社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经济和权利多元;二是其基本单位是独立的个人;三是契约社会;四是高度自治。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市民社会是国家或社会的基本单元(个人、家庭、企业、社团)之间组成的社会组织,这些基本单元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性,并且自愿捍卫自己的价值和利益;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市民社会强调国家与社会之间建立在公民、公民权和法制等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