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公安学理论课程是公安专业的一门基础性专业课程,在公安类学科和专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实战型公安专业人才成为公安院校的培养目标。立体化实践教学成为公安学基础理论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现从公安学基础理论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立体化实践教学的内涵和特点以及构建公安学基础理论课程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2.
<正>为增进公安院校间的学术交流,促进公安学及公安技术学科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吉林警察学院拟于2014年6月举办"全国公安院校公安学、公安技术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现面向全国公安院校专家学者征集会议论文。一、征文时间:从即日起至2014年4月15日。二、征文选题范围(一)公安学公安学学科内涵建设;公安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公安学基础理论学科体系建设;公安管理学学科体系建设;侦查学学科体系建设;治安学学科体系建设;公安学基础理论的基本范畴研究;公安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对  相似文献   

3.
公安学和公安技术一级学科的设立说明公安学的学科地位已得到了认可。公安管理二级学科的建设将为公安学学科体系的创立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并且将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公安学的研究发展。从公安管理学科建设的重大意义、公安管理学科体系构建原则和公安管理学科结构化体系建立等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4.
公安学研究的理论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公安学研究中存在偏离中国公安实际的问题,论述了公安学与中国公安事业的紧密依存关系;中国公安事业的社会主义特色、管理体制、国际地位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新的独特方式,为国际公安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明确提出公安学研究的要旨是立足中国公安发展实际,与时俱进,建设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公安学。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安学研究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2011年3月,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主导论证的公安学和公安技术同时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新增设为一级学科,这在我国公安教育历史上是一件大事、盛事,具有开创性的里程碑意义,但公安学一级学科设置的重要意义还没有得到部分学者的完全认同,公安学作为一级学科的学科体系建设的研究还有待健全和完善。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公安教育的发展和对公安实践工作的指导。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我国的公安学者和专家多多努力,使我国的公安学研究更上一层楼,使其学科体系建设更加成熟,更加完善,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国公安实践和公安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公安学研究的状况,从分析中国特色公安事业与公安学发展的实际、当今世界格局和国际公安时代的治安特征出发,明确提出当前公安学研究的理论基点应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新安全观”为核心。  相似文献   

7.
广义公安论与公安学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广义公安论是研究公安学基础理论的前提。有人主张与世界接轨,将公安改称警察,使认清公安的广义涵义成为必要。公安有狭义(法理意义上的)广义(学理意义上的)研究之分。为了克服警察一词狭义宽用的矛盾,历史上就从广义上使用过公安。Police本义就是广义公安。学者们给Police下的定义就包含公安的概念。一些国家的Police就指治安或公安。公安的词义有许多优点。广义公安重视公安客体研究,有利于克服当前存在的“重主体、轻客体”的现象。所以,笔者认为应在广义公安的意义上研究公安学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8.
公安基础建设工程研究尚属初创,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有重要意义的。从公安学研究上看,提出“公安基础建设”,就在公安学基础理论体系中,增加了一个新的概念;从公安实践上看,它又是一个有普遍意义的工作内容。要使公安基础建设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必须处理好与公安勤务的关系,必须走科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构建公安政策学学科,是公安学学科丰富和发展的需要,是公安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是公安政策实践科学化的需要。公安政策学是以公安政策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公安政策是指特定的政策主体制定的用于指导和规范公安工作的行动准则和行动方案的总和。它有多种表现形式,既有一般公共政策的共同属性,也有自己的特殊属性,如鲜明的政治性、突出的时效性、攸关的利益性和武力的强制性。公安政策学作为一门学科尚未建立,所以有关公安政策的理论成果十分鲜见,对公安政策实践的理论指导作用也十分有限,从而造成公安政策在实践上疲于应付的局面。构建公安政策学学科体系,可以从基础理论、过程理论和实证研究三大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当前 ,如何科学认识公安学的学科本质 ,准确把握公安学的发展实际 ,正确对待公安学的学科地位和学位建设问题 ,已成为决定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 ,我们要正确认识公安学的学科地位 ,明确近期学位建设的奋斗目标 ,加快学科建设 ,以期实现公安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多年来,我国公共政策科学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其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主要是对西方公共政策科学的粗略嫁接甚至是完全移植,这种先天的不足导致了我国公共政策科学缺乏本土化研究,其理论研究缺乏国际化视野,其论证过程缺乏技术理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其研究都滞留于较低水平。因此,提高我国公共政策科学研究水平,需要加强对我国公共政策科学理论体系的创新,处理好本土化研究和国际化研究间的关系;加强我国公共政策科学研究的技术工具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合法性是政治合法性的派生概念,依据哈贝马斯的分类,迄今为止的合法性理论可作规范主义和经验主义之分,但无论是规范主义合法性还是经验主义合法性,在作为考量现代公共政策合法性的依据时都有不足。前者对于政策合法性的认识建构于抽象思辨之上,后者在现实中往往导致政策实质上的非法。哈贝马斯本人提出的“重建性”合法性理论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可作为考量现代公共政策合法性的依循标准.其具体实现途径是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13.
法院的公共政策形成功能:比较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有学者认为,我国已现实地建立了违宪审查制度,但中国法院参与公共政策的现实方式仍然是司法解释。在对国外特别是美国和德国法院参与公共政策形成的方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法院参与公共政策形成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即可得出结论,认为中国法院既不能以司法解释的形式,也不能以违宪审查的方式参与公共政策形成,判例是法院参与公共政策形成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4.
公共性作为政策的核心价值,是保证政策合法性、权威性的关键因素以及政策公共利益取向的标度。由于政策主体、客体及环境多重因素的作用,公共性缺失成为政策过程常见的现象,公共性缺失是对"公平、公正、公开"等价值理念,以及公共政策"公共利益"这一最为核心精神的背离,所以,这种现象的存在是与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容的。因此,如何规范政策公共性是当前应予关注的问题。基于政策主、客体与环境在政策公共性缺失中的肇始作用,可以从政府主体、公众客体及制度环境三个角度着手寻找破解途径。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深化公共就业政策改革是推动我国公共就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在注意力配置理论的基础上,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为主要研究材料,通过文本分析和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探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就业政策的变革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顶层设计上越来越重视公共就业问题;公共就业政策变革中经历了双轨制就业政策、市场化就业政策、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及就业优先战略政策阶段,不同阶段政策措施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经济发展形势、劳动力供给状况和党的执政理念是驱动公共就业政策变革的关键因素。未来中央政府应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公共就业政策创新空间,各级政府在政策改革中应充分考虑党的执政理念、注重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和人口质量红利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论政府公共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府属性一直是政治思想家们探讨的焦点,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研究这一问题意义更加突出,市场经济要求摆正政府的位置,理顺政府与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加入WTO要求政府规范行为,按国际规则办事,因此,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及一系列有关“公共”的话题成为显学。本文试图从源头上找寻政府属性的本真,顺应时代潮流确立政府的公共属性。  相似文献   

17.
中美公共政策评估系统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思精美,设计精良的政策并非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认知的局限性和政策的复杂性,在政策实践中,事与愿违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政策评估至关重要.现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兴起于上世纪60一70年代的美国,而我国在引进政策科学后总体上仍处于"引进"阶段,尚未完全完成"消化、吸收尤其是创新"过程.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中美两国在公共政策评估系统的差异,从评估者、评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五个方面对比分析,得出一些针对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系统存在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创建学习型公安机关越显必要,打造学习型公安机关的新思路可以加强“三个学习”(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法制法规学习、加强公安业务学习)和加深“三方面研究”(加深研究公安机关面临的新形势、加深研究公安机关面临的新形势、加深研究公安工作面临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问题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础理论问题。基于政策的公共性指向、市场经济体制业已初步确立及渐进改革累积的大量社会问题,转轨时期的公共政策的价值观应以社会公平为第一要义,以“公平基础上的效率”替代“效率基础上的公平,”塑造和维护社会公平,为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