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冯友兰赋予西方理念"人是理性的动物"以中国化的表达方式,由此提出了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人生四境界观点.但是,他的逻辑起点仍然是对人的符号化定义,没有包含人的价值规定性的全面性.他的人生四境界带有非历史的缺陷,有道德理想主义的缺陷,也带有人类早期文化的自然崇拜的缺陷.从人的价值规定性及其实现程度出发可以看到人生三境界,即个人自我实现的审美意境、与社会同在的审美意境和与历史同在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2.
说纯与求纯     
在诗的意境里,在小说家言中,在至上至高的玄理内,纯乎又纯的东西确实是很动人的.明代心学家王阳明说:"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赤方是精".这至圣至精的境界何等完美呀!可憾,千百年来的历史验证却很扫这位先哲的兴,非但至圣至精的境界无从领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格言倒反是颠扑不破了.可见,说纯容易求纯难,难就难在全部真实的世界不由人的臆想所支配.正如"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的赤免马只能在小说里窥见,现实生活中,晋人刘超"须纯色牛"则"市不可得"  相似文献   

3.
"诗言志,歌咏言",从<诗经>而"汉乐府"而成熟的唐诗而宋词元曲,几年的衍变与积淀,古诗词以其含蓄蕴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无穷魅力,令无数人为之倾倒.我们的学生也非常喜爱古典诗歌,但总是为诗歌意境的难以把握所困扰,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着意于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由物境而情境而意境层层深入地品悟意境.本文就谈一谈平日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诗歌境界的三个渐进阶段的想象、体验与品味的具体操作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王艺菲 《学理论》2012,(12):140-141
庄子的逍遥游境界究竟是什么?怎么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或者说,这种逍遥游的自由自在的至高境界究竟存不存在?"无待"与"有所待","圣人"因其"无为""无己"而成"圣人"。  相似文献   

5.
正作家刘恒,素以蘸水笔写作,在文坛堪称独一无二。他说,用蘸水笔写作,在纸上总有一种"刻"的感觉,很舒服,文思也顺畅。金石可镂,刻,是刻度,是时刻;是记忆,是劲头……细琢磨,刻的意境很多。自然有"刻",四季轮回分秒不差;生活有"刻","点点滴滴在心头";行走有"刻",一步一个脚印;做事有"刻",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诸多的刻,是一种境界,没有恪守之心,缺  相似文献   

6.
淡的意味     
李国文说:"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高山无语,深水无波。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不是平庸之平,也非淡而无味之淡,而是素净质朴,宁静深沉,是深连的执著,是内心的祥和,是深入的淡定,是物我两忘的境界。作为做人的一种准则和风格,它是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是人生境界的极致。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先生在他的著作《新原人·自然》一章中,对其四种人生境界中的自然境界进行了具体的评述。人在自然境界中的表现,与先秦道家所追求的"返璞归真","天然素朴"极其的相似。由此观之,先秦道家的理想境界,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冯友兰先生"人生四境界说"的低级程度。  相似文献   

8.
记得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乐学",一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教学境界之一.  相似文献   

9.
语言大师吕叔湘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语文教学讲究"活"的艺术.语文课堂是直接展示语文教学的前沿阵地,语文课堂境界是衡量语文教学艺术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其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境界"说。然因其本人在论著中并未对"境界"作详尽阐释,"境界"一词被给予了各种解读。本文将从"境界"之审美形式、审美尺度及生命内涵的角度出发对其加以诠释,以其进一步深入去理解"境界"的丰厚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