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国乡镇企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刘卫红被称为“草根工业”的我国乡镇企业,在经历了80年代中期的“异军突起”和发挥了在“治理整顿”中的积极作用以后,它以自身听创造的非凡业绩,使人们刮目相看。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乡镇企业能否充分发挥其‘...  相似文献   

2.
勐腊是个有傣、汉、基诺、哈尼、瑶、彞、拉祜等10多个民族居住的边疆县,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7%。近几年来,勐腊县在“解放思想、加快步伐,放开手脚,积极支持,大力发展”方针的指导下,以“创建一批乡镇企业,带动~片农民致富”的思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帮助广大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目前,全县出现了农村经济离不开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离不开农村发展的互依互存局面。广大农民从乡镇企业中获得了利益,使全县农村人口人均收入由1988年的589元增加到1993年820元,走上了致富道路。到1993年底,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了2837个,从业人…  相似文献   

3.
信息窗     
信息窗山东省命名表彰首批女农民企业家。为更好地发挥妇女在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最近,省妇联、省乡镇企业局在济隆重召开命名表彰大会,对在乡镇企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百名女厂长。女经理授予“山东省优秀女农民企业家”荣誉称号,同时还命名表彰了“十佳优...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公布于1996年10月29日,1997年1月1日正式实施。此法的颁布实施,是乡镇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让农民创造的乡镇企业在国家法律中有了一席之地,其合法权益得到了法律保护,其生产经营行为得到了法律规范。这既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促进、引导、保护和规范乡镇企业发展的“根本法”,又是一部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振兴法”,还是一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农法”,更是一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促进法”。  相似文献   

5.
试解我国乡镇企业高速增长之“谜”□许经勇发端于80年代的我国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迅猛发展,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兴起、发展、壮大,不仅使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为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逐...  相似文献   

6.
贫困县发展乡镇企业的有益尝试谭峰乡镇企业是我国现阶段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兴办的各种企业的总称。乡镇企业在我国广大农村已形成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共中央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要求,必须“继续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繁...  相似文献   

7.
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将国营企业比作“老虎”,将乡镇企业比作“猴子”。而在贫困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群众又将集体乡镇企业比作“老虎”,个体私营企业比作“猴子”。近两年来,风庆县新华彝族苗族乡有大批“猴子”企业活跃在深山大谷的各个角落,为全乡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活力。新华彝族苗族乡地处澜沧江与黑惠江汇合处,全乡11个行政村,26143入,其中彝族14804人,占56%,苗族1792人,占6%;还有白、壮、傈僳族少数民族。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09公里。前些年,这个乡的乡镇企业发展较为缓慢,每年乡镇企业的总收入仅为40…  相似文献   

8.
范堆相 《前进》2001,(9):4-6
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农村发展与稳定,而且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它一直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之一。20多年的实践证明,增加农民收入,在抓好农业的基础上,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一、深刻认识乡镇企业的重大作用,确保“十五”期间全省乡镇企业有个更大的发展“九五”期间,全省乡镇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6%,高于全省GDP年均增长率6.4个百分点;2000年达到463亿元,在全国排第15位。上缴税金39亿元,占到全省财政总收入的20.1%;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867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的45.5%;…  相似文献   

9.
中共文山州委、州政府根据本州既是边疆、又是多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的州情,提出了一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文山州实际出发,在继续抓好农业这个基础的同时,放手调整产业结构;围绕优势产业的开发,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和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战略重点来抓。一、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目标管理。1993年,文山州委、州政府结合文山州实际,在全州上下广泛开展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展乡镇企业,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四破四立”的大讨论,统一了对加快发展乡镇企业重要性、紧…  相似文献   

10.
70、80年代以来,“苏南模式”一词在人们已是如雷贯耳。它是指苏州、无锡、常州三地兴起的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乡镇企业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农民自己创造的经济发展模式贡献是巨大的;苏南农民很快富裕起来,在他们增加的收入中,有70-90%来自乡镇企业;在苏南地...  相似文献   

11.
《前进》1999,(6)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举。20年来,阳泉乡镇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起来,迅速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重要地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乡镇企业的初创辉煌,逐渐褪...  相似文献   

12.
在“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七八十年代,农民离土不离乡,大力兴办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兴起对于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乡镇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会计核算与监督起到了重要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财务人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尽职守,在认真当好理财人和执行管理监督职能方面努力地工作。但必须看到的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期,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市场经济法规建设还不完善,市场经济秩序还不能完全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情况下,会出现某种程度的混乱…  相似文献   

13.
无形之手的牵引──中国青年劳动力流动大势张华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被称为“死水一潭”的时代结束了。寻求文明与富裕的内在冲动拉开了大规模社会流动的帷幕。因“一无所有”而不安于现状,因“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而格外潇洒的年轻人,在充满诱感的社会流动中自然要急流勇进、独领风骚。都市涌动的“民工潮”从农村起步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稳定和发展了农业,结束了一个贫困的时代。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又为8000万青年农民投身于乡村里的工业文明提供了用武之地。在乡镇企业不发达的地区,青年们为精彩的外部世界所吸引,为发财的梦想所鼓舞,自发兴起了“帮工热”、“打工潮”。安徽江苏的小保姆进京入沪;江浙一带年轻的手艺人四面出击;成规模、成建制的“川军”、“黔军”、“湘军”、“齐鲁兵团”活跃在从北京到海南、从浦东到新疆的建筑工地上。百万民工下珠江,使昔日弥漫田园牧歌、蕉林稻海的珠江三角洲崛起了大片的工业厂房。1987年,仅东莞一市,外来打工仔、打工妹就创造了5.43亿人民币的产值。1979年,23万人口的宝安县(含深圳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96亿,1991年,238万人口的深圳市(含宝安县)国民生产总值却高达1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农民、农业、农村和城市化问题,历来都是党和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1979年初,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开会通过了实行大包干、分田到户等三条章程,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河。从此,如火如荼的农村改革席卷神州大地,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脱离了农田耕作劳动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迅速向非农产业转移,“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打破了“农村———农业”、“城市———工业”的格局。以农村改革和乡镇企业为动力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又打破了“农村—农民”、“…  相似文献   

15.
水德县是典型的“边疆、山区、贫困、民族”四位一体的农业县。全县31万人口中,有28万居农业人口,由于长期的单一经营,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开发。永德如何才能走出“富饶的贫困”,实现“经济跨跃式的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呢?永德县委、政府对近几年来经济发展作了回顾和总结,认识到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就在于乡镇企业不发展,乡镇企业的不发展已经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奔小康的进程。因此,县委、政府决定把加速乡镇企业的发展.作为实现经济跨跃式、超常规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措施来抓,并利用国…  相似文献   

16.
闵勇 《群众》2009,(11):59-60
上世纪80年代,作为“草根工业”的乡镇企业在常熟、在苏南蓬勃兴起,碧溪农民勇于开拓,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亦工又亦农”的“碧溪之路”,成为常熟发展乡镇工业的典型,成为“苏南模式”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浙江农村成人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和培训领域新举迭出:“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百万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如火如荼,“转移劳动力培训”、“失土农民培训”方兴未艾。地处东南沿海,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的浙江,是一个土地资源极为贫乏的省份。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人均不足半亩地的资源小省,迅速发展为经济活跃、人民富裕的经济大省。2003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为5400多元,连续18年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靠的就是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全省1000多万企业职工中,有900多万来自农民。…  相似文献   

18.
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浙江乡镇企业,“九五”时期,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硕果满枝。在全省工业增加值中,乡镇企业已占据“五分天下有其四”,在全省财政收入中,来自乡镇企业的占60.5%。浙江提前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乡镇企业功不可没,去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乡镇企业被国外称为改革开放的“秘密武器”。她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功不可没,在未来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重任在肩。湖北的乡镇企业处在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的重要时期,必须乘势而上,实现第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2004,(10):10-10
乡镇党委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龙头”,担负起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近年来,贵港市港北区贵城镇充分发挥镇党委的“龙头”带头作用,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2003年,全镇财政收入60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80元,先后获得“中国乡镇企业之星”、“广西文明乡镇”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