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真金 《求索》2012,(5):149-150,24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概念是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及其现实基础进行批判的理论成果。运用异化劳动概念这一成果,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与黑格尔哲学进行了深刻批判。异化劳动概念的最终理论旨趣是为了批判当时流行的共产主义,阐述马克思自己的共产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科学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并用异化劳动理论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发端、根源以及原始推动力。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费尔巴哈是对马克思的思想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哲学家,这种影响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并在《手稿》结束的写作中表达了对费尔巴哈的“崇高敬意和爱戴”.然而,《手稿》后马克思在《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便立即对费尔巴哈展开正面批判.但是深入考察就会发现,黑格尔是站在费尔巴哈后面影响马克思《手稿》时期思想形成的深层逻辑.对马克思《手稿》时期的三大重要概念,即异化劳动、类哲学和感性的深入研究能够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异化劳动理论是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对这一理论的阐述对于我们理解这一理论,在现实中扬弃异化劳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不仅有悠久的理论渊源,而且具有科学而丰富的理论内涵.当前,深入解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的文本思想,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视角剖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巴黎手稿》中的异化理论远比《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更丰富,不仅包括对劳动异化的阐述,还包括对交换异化、扬弃异化的系统论述。对异化问题的动态分析是马克思用哲学方法考察经济学问题的第一次自觉尝试,蕴含着马克思关于方法论的思想萌芽,即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分析方法、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以及历史辩证法。由于马克思的思想正处于探索、变革和形成的过程中,这些方法在《手稿》中以萌芽的形式存在,但是它们为马克思实现唯物史观的变革,推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展开了一条极为重要的道路。探析异化理论的方法论意涵,有助于深化对《巴黎手稿》中异化理论的理解,从而对这一理论做出全面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5,(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的异化理论不只包含"劳动异化",还有"需要异化"。需要异化与劳动异化是互释互补的,马克思的需要异化思想是其异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一大亮点,也是两大理论的结合点。研究马克思的需要异化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相似文献   

7.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三大部分——哲学批判、经济批判和社会批判中,"感性活动"、"异化劳动"已经本质性的产生并成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核心要义和理论基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宏大而又深邃理论体系中以其时间维度和理论意蕴的双重价值一举超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成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源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早期异化理论的历史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费尔巴哈以及德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都很注意异化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因而,在当时德国理论界形成了一种异化理论的思潮。青年马克思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把哲学、经济学和社会问题的探讨,与异化理论联系起来,特别是在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异化劳动被当作经济研究的中心概念使用。因此,当《手稿》1932年公开出版以后,异化问题便成了全世界学术界和思  相似文献   

9.
异化这一范畴在1843年以后的马克思早期著作中,尤其是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从1843年起,马克思开始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以及青年黑格尔派决裂,并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根据资本主义制度现实的矛盾,展开了对旧世界的批判。当时他就力图用异化作为钥匙,去打开资本主义制度和它的政治经济学的秘密。自从1932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全文出版后,围绕着异化问题出现的长期持续的争论,已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理论斗争的一个部分。论争的内容固然已远远超过异化原来的含义,但却又和对马克思的异化思想的理解直接联系着。论争的若干问题,包括异化究竟是历史范畴、抑或  相似文献   

10.
自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问世以来,对异化问题的论争方兴未艾。很显然,在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对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成果的承诺是相当不够的,特别是当异化不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而具有更力宽泛的外延和社会分析价值时,现行的社会主义国家似乎无一例外地受到了挑战。因之,全面把握马克思异化概念的涵义及其现实性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杜伦芳 《前沿》2012,(1):54-56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蕴涵了丰富的人本思想,这一思想借鉴并超越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它与我国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具有密切的联系。正确认识"异化劳动"理论之人本思想及其与人本主义、以人为本的关系,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锦龙 《传承》2007,(7):32-34
早期马克思通过对现实的历史考察和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阐述了上层建筑领域的"异化"问题,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市民社会"人权观。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哲学和经济学两个纬度上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进一步表明了"市民社会"下的人权是利己主义的异化人权,并在初步的实践思想基础上提出了超越"市民社会人权"的道路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仰海峰 《长白学刊》2001,42(1):59-62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三个补入“共产主义”的第6点,马克思加入了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批判,并将这个批判作为全书的最后一章。在这一批判中,马克思以费尔巴哈哲学人本主义为基础,以经济学研究为中介,通过费尔巴哈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相互阐释,从而建构出自己的人学现象学。这种人学现象学的哲学逻辑建构,实际上也是为第一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提供了深层的哲学论证。  相似文献   

14.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重要理论成果,这一理论的创立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认识是逐渐演变的,这些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及马克思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资本论》中。在《资本论》出版150周年之际,系统梳理和研究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演变过程,不论对于经济学研究的阶级性,还是对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青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首次阐发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的深刻见解。从发生学意义来看,《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大体呈现为两条出场路径:一是显性路径,即马克思以"私有财产的扬弃"为中心议题,在对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在内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二是隐性路径,即马克思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这一核心命题的批判性分析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国民经济学批判、近代形而上学批判、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批判之间的贯穿与融合。马克思《手稿》中共产主义思想蕴含着现实性与理想性之间的内在张力而真正具有思想的原则高度。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造成人的异化状态以及发展的片面性,探讨了人的本质、生存、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其中蕴涵的丰富的人本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历经第一次时间转向后,探讨时间领域内自由时间异化的实验性文本。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基于哲学人本主义逻辑这一"统摄性的权力话语"对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社会下的自由时间异化进行哲学人本学的分析。自由时间异化在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生成中出场,表现为劳动时间异化和非劳动时间异化。马克思分别以三种不同的视角来论说自由时间异化的表现:在国民经济学视域下,自由时间异化的表现体现在社会现实的对象透析中;在哲学人本主义视域下,自由时间异化的表现体现在经济现象的本质透视中;在人学历史性视域下,自由时间异化的表现体现在经济事实的历史审视中。随着马克思越深入经济事实,其从历史的角度看待自由时间异化的倾向就越明显。自由时间异化生成于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生成中,也必将扬弃于扬弃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而走上共产主义的道路中。相较于人本主义异化史观,这种历史性倾向正是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自由时间异化的"初始形成之语境"。  相似文献   

18.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最重要的思想成果,中国发展之最大瓶颈"三农"问题存在种种异化表现,扬弃异化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铁梅 《前沿》2007,42(4):181-183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生中两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核心。分工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一个概括了社会发展广泛现象的概念。本文深刻分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蕴含的思想深意,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以分工为线索,主要论述分工范畴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使个体的发展片面化,提出“必须消灭分工”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劳动作为人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的中介,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一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具有四重反生态性质:异化劳动造成了劳动产品和有机自然的异化;导致了人的尺度和自然尺度的异化;致使劳动主体和无机自然的异化;引发了社会关系和自然现实的异化.要想消解劳动异化和自然异化,必须从根源上消灭私有财产,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实现人与自然的本质复归.明晰劳动异化是自然异化的原因,私有财产是劳动异化的根源,认清异化劳动与自然的根本对立关系,有利于破除资本逻辑的价值观念和消费理念,践行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