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宋萌荣 《新视野》2003,(5):8-10
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和创新,是全面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前提。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创新与理论指导的特殊价值,应当首先解决认识路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从整体上认清它所回答的问题、所形成的新的概括同邓小平理论所回答所解决的问题的联系、区别,特别是邓小平理论面对的环境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和形成的环境的区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和创新,集中体现在对执政的共产党的本质和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认识及对当今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最新趋势的认识的创新上。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探索的一个中心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围绕着这个主题,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这些命题构成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在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指明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此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预计在二十世纪末就要突出地提出和着力解决避免两极分化的问题。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尤其是他关于“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对于我们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夥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认识成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一、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主要特征的认识,开拓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新视野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要论断,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主要特征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开拓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新视野。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本质蕴涵在“社会”之中。中国的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中的“社会”从国家政权和企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但许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也浮出水面。为解决社会矛盾,应该把马克思有关社会建设的基本思想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之路:不仅要着眼于“物,”更要着眼于人和社会关系;不仅要实现改善民生的目标,更要实现和谐的社会关系的可持续。为此,要以人为本,调节社会差别,推进民主政治进程,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炳贵 《发展论坛》2001,(11):16-17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面向21世纪进行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同时,对于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指导作用。以“三个代表”为指导进行理论创新,就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三个代表”是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面对我们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历史性课题,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的到来,特别是“十五”发展目标对我国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多重性要求,使人才问题异乎寻常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这一点,对于一方面急需各方面人才投身经济与社会发展实践,另一方面又面临人才短缺、人才流失窘境的我国中、西部地区来说尤为如此。而人才问题的解决抑或人才战略的实施,首先涉及的是一个人才思维和人才观念的创新问题。鉴此,围绕人才思维的创新,相当程度上成为目前认识和探讨人才战略实施问题的突出内容,而这里所讲的创新,既包含了对于“人才”的思维创新,更包含了对于人“才”的思维创新,后者成为人才思维创新中特别需要着力研究的问题。一、新世纪人才战略的本质是围绕人“才”展开的竞争在围绕人才战略展开的种种认识与探讨中,人、才是作为一个统一体整体化地提出的。  相似文献   

7.
读了《再论认真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文①(以下简称《再论》),对该文作者和某同志(《再论》所称《经济》一文的作者)的争论,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再论》提出要“平心静气地实事求是地开展讨论”,我很赞成。因此,我们还是从有文字根据的争论着手。以下集中三个方面对《再论》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再论》认为,他与某同志的争论,“主要在于,是不是可以把非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把“社…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揭示了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关系,深化了我们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指明了执政党建党治国的战略思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是在理论上不能停顿。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应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种种问题和矛盾的过程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根本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集中全党智慧,深入进行探索,科学地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  相似文献   

10.
晓忠 《世纪桥》2003,(2):1-1
2003年是中共十六大召开后的第一年,我们要在继续深入学习报告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加以具体贯彻。其中,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强调理论创新的同时,明确提出了进行制度创新的任务。 经济全球化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发明显,在21世纪初正在不断向深广方向发展,真可谓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之出现了全球化的创新浪潮,因此,研究全球化的发展,必须研究全球化的创新,尤其是在我国,要解决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根本问题,不仅要推进理论创新,还要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推进制度创新,因为一个好的理论只有转化为一个制度,才能真正地发挥有效的作用。我们讲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掌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必须解决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三个难题:“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价值问题“社会主义本质”的存在问题“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问题。解决这三个问题,有利于全党和全民把学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与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与时俱进,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相似文献   

12.
学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体会晓宇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社会主义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对社会...  相似文献   

13.
黄生鹏 《求实》2004,2(4):4-7
邓小平从 1980年论及“社会主义的本质” ,到 1992年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概括 ,其中“社会主义”一词都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意义上使用的 ,都是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功能角度思考、分析和界定社会主义本质的 ,邓小平透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具有结构和功能的二重视角。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从功能过程来建构和创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方法论原则 ,以上诠释为解决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研究中的分歧和争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注重实绩”是党的十三大提出的改革干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对正确评价、考核和使用干部具有新的重要意义。 何谓干部实绩?从实绩的本质来说,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对社会进步所提供的实际的有益的贡献和作用。“实绩”不等于实事。因为,实事本身并不反映价值取向和社会意义,只能一般地反映一个干部的工作数量和勤奋程度。实绩既是一种量的表现,又是一种质的反映,是量与质的统一。 对干部“实绩”的估价,不仅要把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人类历史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的一个达到自觉程度的飞跃性认识,是一个划时代的科学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主产力”,不仅是我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手段,而且内在地包涵在社会主义本质规定之中,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在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时,进一步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思想,对于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认识科学技术的里程利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是客观存在和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的,然而人…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回答了“为什么要解决‘三农’问题和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这一基本的理论问题,对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的宗教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实践表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问题,始终是一个重大、复杂、敏感的政治难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时代呼吁产生“社会主义的宗教论”,以找到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良好环境。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宗教问题,科学揭示了宗教的本质、社会作用及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但他们还不可能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处理宗教问题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把“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悬殊”做为在未来15年中“必须高度重视和下大力气解决的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之一,并强调;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解决好社会分配不公,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方面。如何认识现阶段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悬殊的原因?如何/决好这一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本文就此做一粗浅分析,谨请同仁指教。一、社会成员之间出现收入差距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山然结果。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个人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我们学习十五大精神,要更加深刻地领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始终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一)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我们党正是基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依据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和根本任务的深刻认识,提出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整个基本路线的主题,是其他各项内容的轴心,体现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决…  相似文献   

20.
《党建》2007,(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观点、论断和具有很强针对性的举措,需要我们很好地学习和领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把“和谐”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明确对收入分配进行宏观调节的政策取向△提出“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提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提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一系列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概念写入中央文件。《决定》采用了许多关于社会建设的概念,如“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