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那场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途中,最艰险莫过于爬雪山过草地了。然而有一位年轻的女红军,她却传奇般地三次通过草地,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唯一的一个三过草地的女红军。这便是在我国戏剧史上第一次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壮举和毛泽东的艺术形象推上舞台的剧作家、戏剧教育家,第四届、五届、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和常委的李伯钊。从山城走出的女红军李伯钊,原名李承萱。1909年3月20日出生于重庆大梁子蒙家院子的世代书香之家。父亲李汉周是个嗜书如命,学识渊博的人,母亲杨凤仙也是一位熟通诗文书画的名门闺秀,李伯钊自幼受父母的…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恰逢杨尚昆同志夫人李伯钊同志百年诞辰。李伯钊是中国工农红军中惟一一位三过草地的女战士;她首次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壮举和毛泽东的艺术形象推上舞台;她是人民戏剧事业的拓荒者,留下了令后辈景仰的闪光业绩。让我们跟随她子女的追忆,走进这位伟大女性激荡起伏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正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为此曾涌现了许多以长征为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早在65年前,首都舞台就曾演出过一部名叫《长征》的三幕九场歌剧,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以艺术形式再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壮举,而且第一次让毛泽东的艺术形象走上舞台。其作者就是亲历红军三个方面军长征、曾三过草地的红军女战士,也是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戏剧艺术的开拓者之一,还是杨尚昆的夫人,她的名字叫李伯钊。  相似文献   

4.
张烽同志很热情地接待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她说:皮定均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主力从鄂豫皖苏区长征去四川,是最早参加红军长征的.他三次过草地,写过著名的回忆录<两个山药蛋>,优美感人地记叙了他长征途中的生动故事.  相似文献   

5.
长征英雄的“长征”当年,延安流传着一个跟着朱总司令三过草地的红军女英雄的故事,斯诺夫人韦尔斯采访了这个女英雄,并把她写进《续西行漫记》。以后,这位女英雄首次将《长征》搬上建国后的舞台,30年后,她又使长征史诗《北上》在拨乱反正后的舞台上重现,再次震撼戏剧界。并被文化部、中国剧协评为优秀创作剧目一等奖。这位三过草地、两写长征的红军女英雄,就是“巾帼英才”李伯钊。李伯钊原名李承萱,笔名戈丽,我国著名艺术教育家、作家,中国共产党文艺宣传的开拓者之一,从1911年出生到1985年病逝,她为革命奋斗了60多个春秋,文艺是她进行革命斗争的主要武器,长征是她的“生命之歌”。李伯钊是重庆人,20年代初期就读于在重庆的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在国文教师、共产党员萧楚女和外语教师张闻天的影响下,接触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文艺宣传和群众斗争,加人了共青团,被组织送到上海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苏联的学习和文艺实践中,她与杨尚昆结为伴侣。1931年回国后加人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担任高尔基戏剧学校校长,中央苏维埃政府教育部艺术局局长,并组织成立工农剧社总社,进行戏剧创作活动。1934年李伯钊参加了长征,先跟...  相似文献   

6.
开国中将曾绍山戎马一生,文武双全,军政兼优,屡建战功。他于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期战斗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长征期间凭着钢铁意志三过草地,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夜袭阳明堡、百团大战、太行区反"扫荡"等战役战斗,痛击日本侵略者。在解放战争中,他南征北战。  相似文献   

7.
长征是一部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史诗。李伯钊则是这英雄群体中带有传奇色彩的一员:她三次过草地;她在三支主力红军中战斗过;她的歌洒满长征路。除此以外,她还留下两部以长征为题材的剧作:歌剧《长征》与话剧《北上》。 “作为长征老战士之一,我有责任通过艺术形式再现长征。” 长征开始时,李伯钊先在中央工作团,不久调到红军总政治部任宣传部干事,随军进行政治宣传和鼓动工作。她的文艺禀赋及组织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她是中国工农红军最早的女战士之一,是声名远扬的红四军"彭家将"中最小的女将,她是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同志中最后一位辞世的。她亲历了"朱毛会师",参加过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她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她的名字,叫彭儒。  相似文献   

9.
<正>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解放军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在入城的东北野战军四十一军等部3万将士威武雄壮的队伍中,有100多名女兵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其中,一名骑着高头大马的女军官更是夺人眼球,她就是巴蜀女英雄吴朝祥。她14岁参加红军,15岁入党,3次走过草地,5次见到毛主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血雨腥风,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人民解放军至今已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称谓并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诞生就有的,它经历了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从八路军、新四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次历史演变。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  相似文献   

11.
正曾绍山,1914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丁埠镇东湾村一个贫农家庭。1929年6月,15岁的曾绍山参加了红军,因作战勇敢,三年后被提拔为红四方面军少共国际团副排长。1935年春,曾绍山调任红四军第十师司令部侦察参谋。同年3月,红四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役,开始长征。三过草地苦作舟作为侦察参谋,曾绍山总是带领侦察部队,历尽艰险为部队探路。第一次过草地出发前,曾绍山组织搜集情报,寻找并  相似文献   

12.
红军长征与党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的会守和静宁地区胜利会师,结束了历时两年的长征。红军长征途经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西康(现分属于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青海、甘肃、陕西等12个省,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人间艰辛,粉碎了敌人数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党内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长驱两万五千里,最后以红军胜利到达目的地而告终。  相似文献   

13.
三次过草地三次被开除———女红军作家李伯钊片断丁艾1951年“八一”前夕,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首都舞台上演了大型歌剧《长征》。这部歌剧第一次在舞台上反映长征,塑造毛泽东的艺术形像,引起了强烈反响。剧作者就是女红军,剧作家,杨尚昆同志的夫人李伯钊。这位艺...  相似文献   

14.
1940年,毛泽东提议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最早的医科院校,是唯一一所在长征途中办学并走完二万五千里全程的院校,也是我国最早进行西医学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校之一.其前身为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这所学校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毛泽东为学校确定办学方针,提议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并为学校题写“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这已广为人知.而鲜为人知的是,长征之后毛泽东曾七次到访中国医科大学并作了三次报告,给我校师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红军在长征前曾举行过两次阅兵.现在看来,当时的阅兵条件虽然简陋,形式也简单,但却意义非凡.1933年6月30日,项英以中革军委代理主席的名义发布命令,确定将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之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举行第四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将每年8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决定.从此,八一就成为当年红军和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开国的百岁将军裴周玉,戎马一生,自15岁参加起义、17岁参加红军,历经三次反“围剿”、爬雪山、过草地、抗战、平津战役与抗美援朝战争,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还与刘志丹共同战斗了四个月……  相似文献   

17.
第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为扩大政治影响,筹集红军给养,发展革命力量,中革军委和苏区中央局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决定中央红军主动出击,直下漳州.1932年4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在毛泽东的率领下,一举攻克漳州,取得重大胜利.红军攻克漳州,既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次伟大胜利,也是确立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的又一次重要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18.
在红军西路军征战史上,有一支女兵队伍引人注目,她们就是红军西路军妇女抗日先锋团。长征中,她们爬雪山过草地,经历过无数次战斗;三大主力会师后,她们又渡过黄河,随红军西路军征战河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被迫进行的.当时,宋庆龄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为红军的长途转战而担忧,为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而欣慰.在此期间,她曾从各方面对党和红军的斗争给予了支持和帮助.当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时,宋庆龄即于1933年9月作了《中国的自由与反战斗争》的著名演讲,指出:"广大的苏维埃区域已经在中国存在  相似文献   

20.
张进海 《共产党人》2006,(21):40-42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宁夏师范学院就在这个喜庆的日子成立。用“不到长城非好汉”作为学院的校训,就更加具有特定的含义与精神内涵。一、历史背景和精神实质1.“不到长城非好汉”产生的历史背景1934年10月中旬,毛主席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从中央苏区——江西瑞金和福建长汀等地出发开始长征。沿途纵横11个省,粉碎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爬)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和万水千山。当长征接近胜利时,1935年10月7日,红军在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狂轰滥炸的情况下,临危不惧,抢占先机,登上了六盘山。登临山顶后,毛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