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到老年一般都会考虑:给子孙留点什么?古往今来,在这个问题上,有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一种是注重清廉和才智,从小教育子孙树立崇高理想,做一个自立自强、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一种是留大量财产,买地建房、存金银、存款,让子孙坐享其成。我国历史上许多贤臣、名相、清官廉吏在治家教子方面都很注重以身示诫,立之以规,喻之以理,教之以严,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我国东汉时期的杨震官至太守,子孙常粗食步行,有人劝他分些财产给子孙,杨震说:让他们具备清廉之德,这就是重要的“家财”了。清代乾隆年间,郑板桥身为知县却…  相似文献   

2.
宫维民同志: 每当与人交往时,经常会遇到那些为人父母者为能给子女留下些什么而忧愁,为人子女者也为长辈能给自己留下些什么而津津乐道的情况。您说做长辈的究竟应该给子孙留下些什么呢? 四平 老于 老于同志: 给自己的子孙留些什么,这是摆在每一个长辈面前的一个实际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生活中有不同的态度和做法。离休老干部、某军区司令员陈洛平同志临终时对三个子女说:“你们不要指望我有什么财产留给你们,只有日本鬼子和国民党留在我身上的三块弹片,以后分给你们一人一块留做纪念,看到它就应该艰苦奋斗,努力工作。”陈洛平给子女留下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无价之宝,即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精神,对我们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时下一些“作茧自缚”的人,其“作茧”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留”——为子女留下一笔财产。确实,有些人一辈子都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收入不低,待遇不错,再加上退休还有劳保“保险”,怎么还搞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等勾当?说到底,除“贪得无厌”之外,就是为了“造福”子女。这使笔者想到了两位古人。一是东汉人杨震。他任太守时,友人劝他为子女留点财产,杨震不肯,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正因为杨震在“留”这件事情上有清  相似文献   

4.
陆凌 《学习导报》2011,(24):30-30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孩子的思想、行为和发展方向,往往受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给子孙留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子孙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遗产?在这个问题上,古代的许多有识之士颇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东汉有个杨震,历任太守,为人清廉慎独,不受贿赂,历史上留下了"震畏四知"、"暮夜却金"的佳话。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官吏中,杨震能保持"性公廉,不受私谒",已属难得,更可贵的,是他的"遗产观"令人振聋发聩。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官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想正确了,我们就能做到一身正气,堂堂正正。”近年来领导干部队伍中出现一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情况,特别是像胡长清、成克杰等典型案件表明,“为什么、做什么、留什么”的问题,确实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必须认真解决好的大是大非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官掌权是一个永久的话题,但如何为官、为谁掌权的标准却历来不一。江泽民同志对我们共产党的干部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细细品味总书记的话,就是一个主题:当官为民做事,首先要心底无官。心底无官,才会一身轻。只有放下“官”的包袱轻装上阵,才会“无官一身轻”,才能注重事业,淡泊名利。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早就说过:要立志做大事,不  相似文献   

8.
最近,江泽民同志说:“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为什么?在领导岗位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想正确了,我们就能做到一身正气,堂堂正正”。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想一想”,语重心长、寓意深刻,做为一名领导干部,都要认认真真地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8年前。儿子上自习回来,没吃成晚饭。睡前给我留了一张便务:“妈妈,演好您的角色。”这张便条让我刻骨铭心,我能想象出儿子对母亲失望的神色。儿子对我的批评,没有使我做得稍稍好一点。5年后,儿子考上了大学,临别时,他附在我耳边说:“妈妈.演好你喜欢的角色。”这表明他原谅了他的妈妈,  相似文献   

10.
东汉杨震的“四知”故事(杨任太守时,昌邑县令王密夜送十斤黄金,谓深夜无人知晓。杨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受王之所贿),载于正史,在后世流传颇为广远,而且一向被当作正面廉洁典型歌颂的。当然,也有人不以为然。说什么杨震拒贿之后,自己四处张扬,沽名钓誉,以此标榜品德高尚,为的是满足更大的权欲,其拒贿之举不仅称不上清廉,反倒显得十分丑陋。此言依据何在?“因为这事儿王密自己不会说出去,所以只能是杨震到处自我吹嘘。”瓜田先生以为,该结论未免武断了些。这事儿到底谁捅出去的,王密肯定就不对外说?不见得。王密受到感动,…  相似文献   

11.
初荷 《党课》2013,(4):74-77
我九岁那年,她被爸爸妈妈领回了家。晚上,妈妈让她和我一块儿睡。妈妈对她特别好,从箱子里翻出来一个绣花枕头,揉揉搓搓好半天,然后轻轻放在床的另一端,对我们说:“这是我出嫁的时候绣的,一个给大燕枕坏了,这个一直给二燕留着呢。”  相似文献   

12.
“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平淡的故事要演绎一生。光明的眼中你我只是一段插曲,当今天成为昨天,昨天成为回忆的片段,内心的平安那才是永远……”很想把这支歌唱给盲人大夫陈晓光和他的妻子听,又觉得他们已经很完美地成为了这歌意境中的一道风景。面对这道风景.我们这些健全的人,应该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正近些年,家风越来越成为社会上一个热门话题。诚然,每个家庭的家风各有不同,作为长辈,都希望孩子从小能健康成长,严格要求他们走正道、有出息,长大做一个社会有用人,这是为人父母的共同心愿。留钱财给子孙,不如留下端正高尚的品行。古往今来,有许多贤臣廉吏、革命先辈的硬家规、好家风都堪称典范。《诫子书》教人"静  相似文献   

14.
张宁 《廉政瞭望》2014,(22):66-67
清朝时期,四川巴中出过一个“喻青天”。“渝青天”本名喻秉渊,出生在今巴中恩阳区兴隆场乡玉皇村),这是一个书香不绝,科第绵延的家族。喻家世代相传的祖训是“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于子孙”。 喻秉渊为人豪爽,家学渊源,道光五年已酉(1849年)中文举,同治十年(1871年)以大挑签分云南署沾益知州,后授傈山县知县。任职期间,为官清廉,办案公正,被当地百姓誉为“喻青天”。  相似文献   

15.
妈妈爱吃什么菜?年出这个问题,是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那天,大家聊得海阔天空,吃得大汗淋漓,都很尽兴。临近酒席结束,一位朋友忽然叫过服务员,叮嘱说:“再加一个酱烧鸡翅。”大家赶紧阻止:“都吃饱了,别浪费。”朋友笑笑,继续交待服务员:“鸡翅烧烂些,多放姜,加黄酒,烧好了给我打包。”  相似文献   

16.
当新世纪的第一个夏天悄然来到古城沈阳,该市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却开始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夏季。从5月下旬到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的“三个想一想”如同一张试卷摆在了他们面前。  相似文献   

17.
世声     
《党课》2014,(17):126-126
人与人的不同,往往不在上班的八小时,而在下班之后。每天留些时间给自己,做些与别人的要求无关而自己喜欢的事,生活就不会那么糟糕。——媒体人冯雪梅  相似文献   

18.
[原文]杨震为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今,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汉书·杨震传》)[译文]杨震任东莱太守,他去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从前他所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在昌邑当县令.王密前往拜见,至夜,从怀中取出十斤金子赠予杨震.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王密说:“夜里没人知道”.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人知道!”王密羞愧地走了出去.[小议]行贿受贿,是一种肮脏交易,因而往往是在两者之间暗中进行.“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是这些人的一种普遍心态,以为没有第三者知道,行贿者不觉汗颜,受贿者心安理得,因而都有恃无恐.作为封建官吏的杨震却认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这种廉洁自律的品德是可贵的.  相似文献   

19.
话题背景: 2008年9月13日,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重庆市南岸区基础教育首届学术年会上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的一天,从北辰区青光农场的一座院落里,不时传出热烈的掌声。原来是天津联通公司离退休干部党委正在这里举办一堂“特殊党课”,主讲人是已逾耄耋之年的离休干部、共产党员崔兰英。崔兰英1982年离休后,总希望能为社会继续做些什么。在她心里始终牢记着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她常说:“是共产党培养我长大成人,我一个穷孩子能有今天很幸福,我这一生都要按照毛主席说的去做。”那时,“入托难”是社会一大热点问题。崔兰英就和家里入商量打算办个幼儿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