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政策顾问     
《党的建设》2010,(7):57-57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5000元以上将被追诉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日前联合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规定明确,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  相似文献   

2.
从10月16日开始,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司法机关即以"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3.
沈阳的张×问:个人合伙组织的财会、保管人员将自己经手、管理的财物占为已有,是按贪污罪处理,还是按侵权承担民事责任?张×同志: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资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1.本罪侵犯的主要客体是国家工  相似文献   

4.
贪污贿赂犯罪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痼疾,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贪污贿赂犯罪主要包括贪污罪、受贿罪、行贿罪等.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对贪污罪的界定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是贪污罪."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对受贿罪的界定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私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是受贿罪."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对行贿罪的界定是:"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这几个法定概念,是我们研究该类犯罪心理问题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5.
刑法第388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罪论处。从法理解释,学者又把此种受贿称为“斡旋受贿”。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8,(2):72-73
40天里两个“重磅”文件出台 2007年5月30日,中央纪委正式下发《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提出并重申“八项禁令”,即:严格禁止国家工作人员中的共产党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以交易形式收受财物”、“收受干股”、“由请托人出资,‘合作’开办公司或者进行其他‘合作’投资”、“以委托请托人投资证券、期货或者其他委托理财的名义获取‘收益’”、  相似文献   

7.
问题的提出2 0 0 1年 5月 2 2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最高院审判委员会第 1 1 76次会议中 ,对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2 0 0 0 ]3 8号《关于在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侵占本公司财物如何定性的请示》的批复中作了重要的指示。批复指出 :“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除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从事公务的以外 ,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对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对数额较大的 ,应当依照刑法第 2 71条第一款的规定 ,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回…  相似文献   

8.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第三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不退还的,以贪污论处。”这条规定是对我国刑法的重要补充。正确理解我国刑法增设挪用公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司法对设立公司的门槛降低,创业者以设立公司的形式来发展事业得以迅猛发展。而由于我们国家法治化起步较晚,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在现实生活中,公司、企业和其他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共财物的事件屡见不鲜。有些人不知不觉中就陷入犯罪深渊,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第八十条第一款规定:“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经手、管理国家财物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时间超过三个月,或者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这里所说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既包括由挪用者本人使用,也包括挪用者借给、交给他人使用。对于行为人将公款借给挂着集体企业招牌而实质上是个体企业、私营企业的,或者行…  相似文献   

11.
咨询台     
劳动合同的试用期为多长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解除合同 ?答: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劳动者一般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①在试用期内;②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③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提供劳动条件的。   什么是贪污罪、受贿罪 ?对贪污犯和情节严重的受贿行为如何处理 ?答: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  相似文献   

12.
安贵  宾戈 《当代党员》2006,(5):56-57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从字面上理解,一般老百姓是没有机会犯此罪的,但重庆微电机厂一名下岗多年并一直在家相夫教子的家庭妇女廖昆丽,却在今年2月10日,被渝中区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  相似文献   

13.
问:什么是非法占有的违纪行为?答:根据《处分条例》第72条规定,非法占有是指党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非本人经管的国家、集体和个人财物,或者以购买物品时象征性地支付钱款等方式非法占有国家、集体和个人财物,或者无偿、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2月24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原副主任廖小波在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审。公诉机关指控,廖小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利用本人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为他人谋取不当利益,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3221.5万元人民币、40.55  相似文献   

15.
贪污罪与盗窃罪同为财产型犯罪,同样侵害公私财产所有权,但贪污罪是国家工作人员直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破坏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社会危害性在某些方面比盗窃罪还要大,然而贪污罪的起刑数额较盗窃罪高,出罪情节较盗窃罪宽松,这与刑法罪刑相适应原则以及社会的公平正义相背离。本文就贪污罪与盗窃罪比较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贪污罪与盗窃罪同为财产型犯罪,同样侵害公私财产所有权,但贪污罪是国家工作人员直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破坏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社会危害性在某些方面比盗窃罪还要大,然而贪污罪的起刑数额较盗窃罪高,出罪情节较盗窃罪宽松,这与刑法罪刑相适应原则以及社会的公平正义相背离.本文就贪污罪与盗窃罪比较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从10月16日开始,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受贿的,司法机关将使用利用影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最近,我在看某公开报道的案例中,当事人向某单位几名干部分别送有钱物,而司法机关却认定为有的人是受贿,追究其刑事责任,有的人是收受礼金而不予追究刑事责任,而是建议给予党政纪处理,请问这样认定的依据是什么?胡平胡平同志:案件查处中,如何认定当事人是受贿还是收受礼金,要依据我国《刑法》第385条规定及《党纪处分条例》第63条的规定。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  相似文献   

19.
2006年7月18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以《研讨会纪要》形式下发“商业贿赂犯罪法律适用”政策意见。纪要规定:一、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私自将财物用于公务支出的,一般应当依法认定相应的受贿犯罪,可以酌情从宽处罚。但下列几种情形,因行为人的受贿故意不能或难以认定,不宜以受贿犯罪论处,或者应将该部分财物从受贿数额中扣除:1.行为人因难以推却、退还等原因而收受他人财物,随后将财物上交单位账户或放入小金库使用的;2.行为人收受他人财物后,将财物用于公务支出时公开说明了财物的性质或…  相似文献   

20.
正十八大以来的打虎拍蝇风暴中,很多腐败分子都是因受贿罪而被绳之以法的。近年来,青海省检察机关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中,受贿罪也呈上升趋势。那么,究竟什么是受贿罪,我国法律对受贿罪是如何规定的?这些腐败分子又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呢?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的规定,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受贿罪社会危害性大、影响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