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刘昂 《北方法学》2017,11(3):122-130
司法诚信是指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通过自身诚信的司法活动达成的司法行为和司法结果为公众认可、相信的状态。司法诚信问题从根本上反映的是司法状况与公众司法需求的差距问题。司法诚信问题的成因既有司法主体、法律制度、司法体制等司法活动各内在影响因素方面的问题,也有社会公众、社会发展变化等各外在影响因素方面的问题。着眼于制约司法诚信实现的各影响因素,分析、梳理我国司法诚信问题的状况、成因,并探索解决对策有利于切实提升我国的司法诚信水平。  相似文献   

2.
诚信体系建设法治保障的探索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体系建设覆盖社会各领域,涉及诸多方面,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构建诚信社会,需要把道德自律和制度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应将法治保障置于根本性地位。当前诚信法治保障建设中,既有观念性障碍,也有体制性问题;既有现行法律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也有基础性法律支撑不足的问题。对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促进我国诚信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3.
段文洋 《政府法制》2010,(13):59-59
在社会诚信体系中,政府诚信是核心,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导向性的作用。它引导、影响着公众的诚信精神,推动、决定着社会的诚信发展。从政治方面来看,作为社会关系的主要支撑点,政府的诚信度决定了社会、政治的发展;从社会经济活动方面来看,一个国家的声誉取决于政府诚信的国际认知度。  相似文献   

4.
“三角债”,是特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企业之间的债务互相拖欠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混乱,以影响企业发展的特殊现象,三角债问题引发的后果是及其严重的。从本质上讲,三角债问题折射出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治理企业三角债现象, 建设诚信社会,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需要从企业、政府各方面做长期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构建社会诚信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社会诚信的范围和形式,并根据实际运作的经验提出了企业诚信评价指标的构成、口径和测量方法,设计了社会诚信评价管理体系,指出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澄清和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法学家对诚信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国栋 《法学》2004,(6):3-10
本文从一般的诚信、合同诚信和占有诚信三个方面介绍了中世纪法学家对诚信问题的研究 ,认为他们对该制度的近代化功不可没。其中 ,一般的诚信被分为神学上的、自然的和民事的三种 ,前者的标准最高 ,并对欧陆世俗法和英国衡平法影响重大 ;合同诚信是诚信制度实体法化的产物 ,且被普遍化。中世纪法学家还发展出“最大诚信”和“商人的诚信”概念 ,总结出客观诚信的三项行为标准 ,并最终系统化地研究了它们。由于中世纪法学家的劳动 ,占有诚信的要件和效果得到很大修改 ,诚信与恶信之间的中间状态、诚信的契约论基础等问题亦得到卓富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徐晓玉 《法制与经济》2008,(8):108-109,111
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伦理基础,但“诚信缺失”现象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极为常见。基于这一现状,如何重识诚实信用原则,构建并完善我国的市场信用体系,是一个紧迫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府诚信问题探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鄂振辉 《法学论坛》2005,20(6):89-93
诚信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面对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全社会都在急切地呼唤诚信。在社会诚信体系中,关键环节在于政府的诚信,政府诚信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导向性作用。然而,我国的政府诚信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亟待我们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诚信是公证行业生存发展的根本要求和保障。构建与社会信用体系相适应的公证诚信制度.是摆在公证行业面前的重要任务。构建我国公证诚信制度需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政府诚人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私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已为人们广为熟知,公法中的政府诚信原则在二战后的发达国家也纷纷确立(行政信赖保护原则)。本文主要对政府诚信的主体、客体及载体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我国政府诚信的基本法律框架,以塑建现代责任政府形象,保障相对人的正当权益,以完善我国行政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诚信原则在我国长期以来只被理解为客观诚信,并被理解为仅仅是财产法上的制度.我国学界还忽略了诚信恶信问题与伦理学上的善恶问题的关联.即使在对相当于主观诚信的“善意”的研究中,我国学界也忽略了此等善意的个别性和地域性,由此忽略了主观诚信制度的保护弱者功能.本文分别就我国学界对诚信原则的上述认识缺陷进行了批判,并指出了中西诚信观的差异,最后提议以社会契约论作为统一主观诚信和客观诚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诚实信用原则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实信用原则是以诚实和信誉为基础。本文分析了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功能及其历史发展,我国现阶段诚信存在的问题以及构建我国诚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马景顺 《河北法学》2007,25(5):197-200
崇尚诚信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如何加强诚信建设,应首先对诚信的自律与他律机制进行研究,诚信的自律与他律机制的失灵,导致了我国在许多方面出现诚信危机,严重影响社会和谐.诚信的自律与他律机制的特点和失灵,既有历史文化的原因、又有思维方式的原因,同时还有现代化的原因.重构现代诚信机制须吸取先人及外国人的经验,从多方面入手揭示诚信的自律和他律.  相似文献   

14.
"会计信用短缺"已成为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毒瘤",会计造假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埋下了祸根。本文面对社会现实,就我国会计诚信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重塑会计诚信作了分析,旨在呼唤会计诚信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论诚信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建军 《行政与法》2003,(10):26-28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一个没有诚信、没有秩序的市场,就无法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更无法带来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诚信是规范、制度和价格的统一体,是现代社会中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和社会义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本文从诚信的内涵,诚信面临的危机,危机的根源分析,他山之石等方面阐述了诚信的相关问题,并着重论述了如何完善我国的诚信法制,建立诚信社会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6.
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等学校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高等教育本身存在着诸多影响大学生诚信的因素.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与高校教育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从"自律"和"他律"两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7.
诚实信用原则是我国民法学者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然,诚信原则毕竟是西方"泊来品",它是建立在西方诚信伦理思想基础之上的,与中国诚信伦理思想在理论假设前提、价值功能等方面截然不同。因此,本文指出诚实信用原则的研究也要注重"本土化"。  相似文献   

18.
公务员诚信建设是政府诚信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诚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公务员的非诚信行政理念、行为时而浮出水面。究其根源,既有文化上的和法治上的原因,也有个人人文素质上的原因。解决公务员的诚信建设问题,提高政府效能,要从加强思想教育,完善公务员选拔、考核、评估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以及完善诚信信息监控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诚信缺失或诚信畸形化是罪犯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罪犯的改造很大程度有赖于诚信教育引导的方向和力度。本文对罪犯身上存在的诚信缺失、畸形及其与改造效果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从为人师表、树立默认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意识,大力开展对罪犯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与诚信缺失有很大关系,诚信成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制约瓶颈。物权法是诚信建设的法治基础,要以维护诚信、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实施我国物权法。物权法明晰产权,奠定了诚信基础;物权法贯彻公示公信原则,保护交易安全;物权法强调权利保障和权力制约,树立政府诚信,并以明确规则确立诚信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