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罗敏 《学习论坛》2020,(2):34-41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既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关键环节,又是推进城乡共生发展的战略行动。乡村振兴是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的全面振兴:城乡产业共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城乡人才共享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城乡文化共融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城乡生态共治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城乡组织共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五重逻辑是对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一种重新审视,它的本质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由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分离"迈向"城乡共生"。  相似文献   

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突破以县城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重分析县域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乡村振兴是运用国家力量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乡村振兴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切入,以“空间—功能”为分析框架,探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县域功能定位及实践路径。县域既是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基础层级,又是能够完整囊括城市和乡村的经济发展基础单元,同时还是最直接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资源配置单元。因此,县域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运用建制性权力和权威资源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地的政策执行力,具有以县城为龙头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承载力,同时还具有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力等功能。探索县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需要坚持融合发展理念,推进以县域农业为主体的产业融合;坚持系统理念,优化配置以乡村为主体的城乡公共服务;坚持共享理念,推动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3.
曲延春 《理论学刊》2020,(1):97-104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社会结构的重要特征。在城乡二元结构下,我国农村与城市相比,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还是居民收入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实现城乡由"二元"到"一体"的转变。当前,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产业融合困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明显;农村资源要素单向流出较多、城乡双向流动不畅;城市环境压力不断转嫁、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短板突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应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促进城乡产业融合,这是实现城乡融合的根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城乡融合的保障;健全体制机制、实现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这是城乡融合的关键;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短板,这是城乡融合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最大的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最大的不充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一直以来,我国没有提城市化而提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促进城乡融合。小城镇是实现城乡融合的战略支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使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  相似文献   

5.
杜姣 《探索》2020,(1):142-153
基于对权利视角下城乡关系研究的反思,从功能视角揭示中国城乡关系实践形态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形成以区域为基础的城乡关系类型建构框架,并进一步得出城乡关系实践类型的区域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定位的区域差异。大致来看,中国出现了以上海地区为代表的吸附型城乡关系,以珠三角、苏南地区为代表的融合型城乡关系,以及以中西部地区为代表的并立型城乡关系等多种城乡关系实践类型。在吸附型城乡关系中,乡村作为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功能板块,乡村振兴目标是以满足城市需求为导向;在融合型城乡关系中,乡村已经成为城市带的一部分,乡村振兴目标带有突出的城市功能属性;在并立型城乡关系中,城市与乡村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系统,乡村振兴目标主要指向农村自身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农村功能定位。对中国城乡关系实践类型区域差异的研究打破了既有研究对中国城乡关系认识的单一性,同时也对当前中国形成以明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定位为基础的有效且有针对性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振兴道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的发展道路。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对城乡关系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产生的,并提出要消除城乡对立、城乡差别,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理想趋势,即城乡融合,以及实现城乡融合的具体方案,这对我国在新时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彭海红 《前线》2023,(4):25-28
在实施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与其他国家的乡村发展道路有共同之处更有本质区别,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已展现出独特的气质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符合中国国情,坚持并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根源于城乡二元体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最终解决需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安徽省是流动人口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农村留守儿童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位于全国前列,需要保持高度政治清醒,强化责任担当,坚守民生情怀。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需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扩大乡村创业就业机会;加强基层工作队伍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合理引导社会话语体系,剔除关爱保护标签化;开展"心理扶贫",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合力相伴成长,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县域治理目前存在机制体制弊端、经济发展滞后、治理能力弱化等问题,对此,吉林省县域治理应从政策支持、体制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统一规划布局,完善县域治理模式、协调县域治理关系、提升县域治理能力,使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速度与建成质量均衡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县域为切入点,全面解决吉林省县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乡关系视阈下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武 《理论建设》2018,(6):70-75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探究新型城乡关系的科学内涵及其本质是解决从城乡两元到城乡一体、城乡一体到城乡融合问题的关键。城乡关系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城乡融合发展是发展目标还是发展路径?这些基本现实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城乡关系的科学界定为前提,城乡关系的科学界定反过来又可以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方法论的指导。本课题首先通过对新型城乡关系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基于城乡关系本质意义理解上的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刻内涵,并在分析了基于实践基础上探讨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包括全域性的功能定位、全方位的资源整合、无差别的民生均等、无障碍的要素流向、发展机制的科学探索等。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和短板在"三农",为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党中央适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置性任务,只有乡村产业发展才能盘活乡村发展活力,激发乡村发展动力。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主体、土地、制度、党组织建设等治理要素密不可分,乡村治理和乡村产业发展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进程必然是多种治理手段和方式共同作用于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由治理要素组成并形成相对稳定的乡村治理结构对乡村产业发展尤为重要。优化和改善乡村治理要素,推动乡村治理体系优化升级,既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现实手段,也是切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进而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范锐丽 《世纪桥》2024,(5):35-38
基层党组织在引领基层治理与乡村全面振兴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在中国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联系和服务农民群众的最直接桥梁和纽带,是落实党的政策、领导乡村治理、动员和组织农民发展经济、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将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工作、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培育乡村全面振兴骨干力量,融合党建与乡村振兴项目,推动乡村生态现代化治理,形成党组织与乡村全面振兴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乡村旅游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此,要构建以产业融合为主导的乡村旅游发展机制,完善以政策创新为核心的旅游业发展支持体系,优化以利益分享机制为重点的乡村旅游发展治理体系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作为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的核心,是贵州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必然要求,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必要性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有利于贵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四新"主攻"四化"、促进农民增收,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朱亚 《唯实》2022,(3):61-6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推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是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6.
加快沿边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对促进兴边富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沿边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水平,运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影响二者耦合协调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沿边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两者耦合协调等级进入中级协调阶段,但乡村振兴滞后于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金融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对推进沿边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基于对城乡关系演变规律的准确把握,以及全面实现现代化时代要求,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终极目标。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必须厘清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需求,并进一步挖掘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内涵,以"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思路从整体上探寻实现城乡经济共荣、政治共享、文化共融、社会共建和生态共治全面融合的现实理路。  相似文献   

18.
邱洪斌 《奋斗》2023,(1):38-4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文化振兴计划,为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佳木斯大学把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推进乡村振兴各领域、全过程,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上作出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胜利。但是,相比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仍然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非常突出、非常棘手的难题。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合肥在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级"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中,提出探索"现代农业、都市农村、新型农民",城乡融合发展的都市型乡村振兴道路,率先实现乡村振兴。文章把研究重点放在对未来"怎么办"的理论分析和思考上,为推进合肥乡村振兴和世界级"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也为深化乡村建设理论研究,破解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式微乃至衰落"的难题,提出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陈沫  杨帆  宁逵 《奋斗》2021,(2):56-5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乡关系的调适和发展,是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政策调整的导向。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工农城乡关系新格局,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